薛山

摘要:在合肥一中足球隊的訓練實踐中發現,HIIT(高強度間歇訓練)是一種不錯的方法。我們設計并進行了分組科學實驗,利用高科技手段進行精確測試,而后進行精確分析。分析發現,接受一段時間HIIT干預的實驗組,全隊足球隊員專項體能狀況顯著優于進行持續耐力訓練的對照組“龍”隊。同時,結合有球技術開展訓練,對于高中階段校園足球的業余訓練,尤其是體能訓練,有著一定價值的借鑒和指導意義。
關鍵詞:HIIT;足球專項體能;實驗研究
一、前言
2009年起,高中校園開始通過招收“特長生”“高水平運動員”等不同的途徑,吸收接納了義務教育階段的足球運動員。高中階段的足球比賽激烈程度和對抗性較之初中有了顯著的提升,這就要求我們教練員在日常的足球訓練中,不能只重視技術、戰術訓練,也要提升對足球專項體能訓練的重視程度,以適應足球運動本身的競技性和對抗性。
鑒于此,我們查閱了相關資料,并結合日常積累的訓練經驗,提出了HIIT(高強度間歇性訓練)足球專項體能訓練法。為了研究其科學性和有效性,我們對此進行了實驗。
二、國內外研究現狀
國外關于足球運動體能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體現于跨學科領域的交叉科研成果。這些研究成果,不斷推動足球專項體能訓練科學理論與實踐操作研究持續前行。尤其是近年來,科技手段的不斷進步,使得我們的訓練監測有了更加有效的手段和方法,可以測得更加精確翔實的數據。
高中階段的足球運動員,其參與足球運動的能量供給類型更偏重于無氧代謝,為此,應當著重發展他們這方面的能力。
足球比賽過程中,運動員的奔跑不是線性的、持續的、勻速的,而是變向的、間歇的、變速的。因此,在評價足球運動員的體能狀況時,應當既要注意總跑動距離,還要注意其不同速度狀態下的跑動距離。
三、相關概念界定
1.HIIT
HIIT(高強度間歇性訓練)是指在一定強度負荷條件下進行訓練,持續一段時間以后,給予有監控指標條件下的休息,再重復進行訓練的方法和手段。
2.足球運動員專項體能測試指標數據概念
跑動距離:球員在上場時間內在場上跑動距離之和。
有效跑動距離:球員在上場時間內速度大于4.00 m/s的跑動距離之和。
高速跑動距離:球員在上場時間內速度介于4.72 m/s與5.56 m/s之間的跑動距離之和。
沖刺跑動距離:球員在上場時間內速度大于等于5.56 m/s的跑動距離之和。
四、研究目標、研究方法與研究過程
1.研究目標
通過實驗,測量并研究運用“高強度間歇性訓練” 方法與運用“中等強度續性訓練” 方法,在足球專項體能方面,給實驗組和對照組所帶來的不同的綜合影響。
2.研究方法
(1)實驗法
即對實驗對象施加相應的鍛煉措施和預設的訓練方法,經過一段時間的實驗檢測該方法對實驗對象的影響。
(2)數據分析法
利用實驗后測得的數據結果進行數據比對分析,得出數據分析結論。
3.研究過程
(1)研究對象
以合肥一中學生男子足球隊30名運動員作為研究對象,將實驗對象分為對照組“龍”隊,實驗組“虎”隊,每組各15人。
(2)實驗持續時間
2019年4月中旬——2019年11月中旬。
(3)實驗頻率與具體時間安排
每周2次,在下午訓練時間完成基本訓練內容后進行,每次約30分鐘。
(4)實驗地點
合肥一中足球場。
(5)實驗設計
①對照組“龍隊”
訓練方法:中等強度持續性訓練法。訓練目標:有氧耐力。負荷強度控制度:60%~80%。訓練方法:無間歇持續性訓練。訓練形式:5000—10000米跑、越野跑等。
②實驗組“虎隊”
訓練方法:HIIT體能練習。例如:隊員從距離球門約40米的指定地點開始按照教練員事先劃設的指定路線繞過標志樁,做全速帶球沖刺并結合大力射門。完成射門后立即通過指定線路做15-20米加速跑,然后返回開始點,重新取球重復練習。持續時間4 min,兩組輪換進行練習,控制每次練習間隔時間為4 min。
(6)實驗數據測量與分析
①【實驗前】測試分組
為了排除運動員的技術素養、戰術素養等干擾因素,我們在分組時,摒棄了技術、戰術的影響進行測試分組。具體測試方法:連續測試實驗對象的30米沖刺跑的成績,測試的間隔時間均為50秒。然后根據30次30米跑的平均成績進行均質分組,所有名次為奇數的隊員全部編為對照組,命名為“龍”隊,所有名次為偶數的隊員全部編為實驗組,命名為“虎”隊。
②【實驗后】測得數據
利用高科技手段進行精確測試,而后進行精確分析。我們采用高科技設備是“校園運動數據采集智能化設備” ,它以“球員智能穿戴設備”“裝有內置芯片的足球”“球場周邊精確數據采集點”進行測量,借助于大數據和云計算等IT技術手段,提供整場教學比賽的實時數據和賽后數據對比。
五、實驗結果與分析研究
1.兩隊隊員比賽全隊整體數據對比與分析
全隊跑動距離、全隊有效跑動距離、高速跑動距離作、全隊沖刺跑動距離是一支球隊整體體能狀況最直接的重要指標。
從全隊跑動距離層面來看,整場比賽,對照組“龍”隊在替換了4名隊員的前提下,全隊跑動總距離為60112米;實驗組“虎”隊1名隊員因傷退場,替補了1名隊員,全隊跑動距離為63791米,比對照組“龍”隊多跑了3679米。僅計算10名場上隊員,那么,實驗組“虎”隊的10名場上隊員比對照組“龍”隊的10名場上隊員人均多跑動近368米,接近標準跑道的一圈。
從全隊有效跑動距離層面來看,整場比賽,對照組“龍”隊全隊有效跑動總距離為5584米;實驗組“虎”隊全隊有效跑動距離為6818米,比對照組“龍”隊多跑了1234。實驗組“虎”隊的10名場上隊員比對照組“龍”隊的10名場上隊員人均有效跑動距離多近123米,占人均多跑動距離368米的近三分之一。
上半場比賽,對照組“龍”隊,全隊高速跑動401米;實驗組“虎”隊,全隊高速跑動469米,要顯著優于對照組。下半場比賽,對照組“龍”隊在替換了4名隊員的前提下,全隊高速跑動834米;實驗組“虎”隊替補了1名隊員,全隊高速跑動僅為766米。
2.兩隊隊員比賽隊員個人跑動數據對比分析
個人跑動距離是一名足球運動員體能狀況最直接的重要指標。通過整場比賽測試數據,我們觀察到對照組“龍”隊僅有1名隊員的跑動距離達到了6000+(單位:米);而實驗組“虎”隊有7名隊員的跑動距離達到了6000+(單位:米),這其中有4名隊員的全場跑動距離達到了6600+(單位:米),更有2名隊員的全場跑動距離達到了7000+(單位:米)。因此,就個人跑動距離這一體能指標而言,實驗組的隊員體能狀況要顯著優于對照組。
六、結論
通過實驗,我們發現接受HIIT(高強度間歇訓練)的實驗組,足球專項體能狀況顯著優于進行持續耐力訓練的對照組。實踐證明,這一訓練方法既節約了訓練時間,又提高了體能訓練的效果。同時,我們可以“人球結合”地開展訓練,這對于高中階段校園足球的業余訓練,尤其是體能訓練,有著一定價值的借鑒和指導意義。
參考文獻:
[1]水祎舟,黃竹杭,耿建華.國外足球運動體能訓練前沿熱點與演化分析——基于科學知識圖譜的可視化研究[J].體育科學,2016,36(1):6778.
[2]邢穎,王靜.體能訓練對提高我國足球運動員競技能力的作用分析[J].體育世界, 2009.8:8990.
[3]孟青.淺析青少年足球運動員的體能特征[J].青少年體育,2012(1):4546.
[4]吳秋林.體能訓練對提高足球運動員技術水平的作用[J].九江師專學報,1997,15(6):4447.
[5]耿彪.足球運動專項體能研究[J].當代體育科技,2013,3(32):3135.
[6]吳楠,青少年足球運動員的體能訓練措施探討[J].青少年體育,2015(29):5657.
責任編輯:黃大燦?趙瀟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