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志良
摘要:評價是對事物進行判斷、分析后得出的結論。在美術教學中巧妙運用智慧課堂與微繪本融合等形式進行美術評價,讓學生在玩中發現美術潛在的價值,運用多種形式進行藝術創作,有利于激發學生對美術學習的興趣。
關鍵詞:智慧課堂;微繪本;評價
一、傳統美術作業評價
傳統美術作品以畫得像與不像或其他專業高技法的標準對美術作品進行單一評價,易導致學生缺乏自信,喪失學習興趣。教師評出“優秀、良、及格、不及格”的等級、分數,或者加上星星進行作業評價,只會讓學生關注這些評價的“語言”,卻發現不了自己作業的缺點和需要改進的地方。例如有的學生在拿到作業本時,發現自己的分數比其他同學低,就不好意思拿出來;拿到高分的同學就會把自己的分給同桌或前后位的同學看。這樣會造成學生的心理負擔。
二、微繪本美術作業“語言”內涵
在美術作業評價過程中可以發現,學生在創作時,通過手中畫筆,用大膽的線條、夸張的顏色,淋漓盡致地表達內心的情感,創意靈感得到激發。信息技術與微繪本的融合,可以讓學生在技能、技巧等方面得以提高。
如《彩墨游戲》這一課,可利用微繪本增強課堂趣味性,通過游戲互動、作品展示環節,圍繞中心故事中徽州四個主題的造型,借景渲染作品,讓學生探索嘗試,積極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來,在好奇心的驅使下真正地愛上課堂。教師可把故事中美的一些東西,用語言、肢體動作表達出來,突出作品在生活中的美感。在美術教學過程,教師通過語言評價激勵學生,讓他們展示自己,將自己的生活經驗及體會應用在微繪本學習環境中,這樣他們才有學習的成就感。教師可通過所掌握的知識直觀經驗,從學生的基礎知識把握、文化核心素養、課程學習等方面進行判斷,做出符合美術學科特征的教學評價。
三、運用智慧課堂與評價融合激發學生興趣
1.同伴互評
在整節美術教學中,評價貫穿始終。如在欣賞大師作品時,通過智慧課堂移動終端讓學生進行同伴互評。如劉家芬執教的《會變的線條》一課中,在解決了重難點問題后,學生不僅感受到了線條所帶來的美感,還學會了通過線條粗細、長短、疏密的變化組織畫面。課堂中可通過小組探究的方式尋找線條的畫面表現方式,有效解決本節課的教學目標。
在本課互相評價過程中,讓學生尋找生活中的線條,看一看它們都變成了什么樣子、藏到了哪里,讓學生在微繪本故事中領會藝術與生活的密切聯系,讓“會變的線條”變得更加生動有趣。
2.賞識評價
大數據時代的智慧課堂使個性化評價成為可能。教育大數據的開發與利用,有助于教師優化教學方式,使傳統的經驗式評價向數據化、標準化的評價轉變,使教師能夠準確地了解每個學生。通過數據分析,可以了解學生對美術四大領域內容的喜好程度;通過學生在線繪畫,教師可把握動態的作畫過程;通過趣味性的引導,教師能在賞識中培養學生的興趣。
如在教學中教師可通過賞識評價引導學生欣賞大師作品及同齡人作品,并討論分析,使學生對生活中的物象知識能進行概括、提煉,感受美好,體驗樂趣。創設學習情境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使學生能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學習活動中來,通過觀察、記憶、想象,大膽地表達自己的創意。對于低年級的學生而言,教師進行作品評價時,應淡化過多的專業術語,與信息化融合,對重難點進行講解,吸引學生的目光,體現學生的個性,用賞識的評價方式進行交流。運用平板的投影技術,讓更多的學生作品精彩呈現在大屏幕上,引起共鳴。
3.借助智慧課堂評價
在美術作業評價中,利用智慧課堂師生、生生互動的功能。學生提交作品后,立即生成大數據報告,將原因準確呈現。大數據分析還能將學生的作業、習慣等零散信息收集整理起來,形成成長記錄數據庫。教師結合數據分析,對學生的學習進行指導、即時評價,讓學生積極投入學習狀態中去。比如:李先紅老師在人美版一年級下冊《誰畫的魚最大》這課教學中運用智慧課堂中SMART白板的魔術擦功能,將貫穿整節課的小黑魚藏在白板后。在評價環節,由學生用手在大屏幕里擦出背后的小黑魚,給學生一種神秘感,從而調動了學生評價作業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在人美版五年級下冊《20世紀的藝術大師—馬蒂斯》這課教學中,她更是運用了智慧課堂中的趣味拼圖功能,將馬蒂斯的代表作《戴帽的女人》制作成拼圖,由學生在平板里拼出完整的作品,讓學生第一時間在評價中感受大師作品的魅力,從而調動學生對了解馬蒂斯這位大師的興趣。
4.言語評價
在美術教學中,需要教師用客觀的審美標準去評價學生的藝術素養。評語是常見的一種言語評價形式,老師會在學生作業后進行50個字符左右的文字點評,或附加一個星星、一個笑臉作為對學生的獎勵。這種評價過于機械化,前幾次使用學生存在新鮮感,但次數多了學生會出現比較心理,導致基礎薄弱的學生出現消極情緒,久而久之,不交作業。對于學生創作的靜態作品,教師在批閱時,可以提煉主題,讓學生在每幅作品后進行簡單的故事敘述。教師結合課本知識,從構圖、色彩、內容等方面進行點評,體現過程性的樂趣,不僅使學生大膽自信、敢于展示,而且還培養了學生的審美意識。
5.師生合作評價
在每一個環節,教師都會參與其中,對學生進行講解,如起稿,定位置,勾線,上色等,甚至到最后的完善,邊修改邊點評,學生在此過程中受益匪淺。但在指導的過程中,學生也會出現消極心理:一是與老師合作心情比較緊張;二是老師要求有時要求過高,導致學生無法完成,易挫傷學生的自信心。在信息技術環境下,可利用智慧課堂繪畫工具,錄制微課,并形成動態的回放過程,讓學生能反復觀看。教師在錄制微課的時候邊畫邊講解,更有利于學生創作。
在教學實踐中,教師可借助于信息技術,處理好微繪本作品內容及使用效率等問題,讓微繪本的內容與教材內容相結合。同時,與學生知識水平相吻合,使信息技術與美術課堂教學高效融合,讓智慧課堂的應用真正為課堂服務的同時,讓美術教育更加鮮活、生動、豐富。
責任編輯:黃大燦?趙瀟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