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社會進入21世紀新時代,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尤為重要。我們的政治課堂教學中應該如何開展創新教育呢?其一是營造探索氛圍,培養創新精神;其二是創新教學內容,使教學充滿活力;其三是創新教學方法,彰顯課堂的主人——學生;其四是創新訓練方法,探索開放型試題。總之,政治教師要大膽改革,勇于突破,善于創新。
關鍵詞:新課標;政治課堂;創新教育
什么是創新教育?就是以培養人們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為基本價值取向的教育,其核心是研究與解決在基礎教育領域如何培養中小學生的創新意識、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的問題。新課標規定,初中政治課堂必須開展創新教育,以適應時代的發展。如何在政治課堂教學中開展創新教育呢?
一、 營造探索氛圍,培養創新精神
要對學生進行創新教育,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教師自己的課堂教學要先創新。如果教師還是死抱書本滿堂灌,沒有一點創新精神,又如何能培養出具有創新精神的學生?又如何能對學生進行創新教育呢?只有教師在課堂上推陳出新,營造出濃濃的探索氛圍,才談得上進行創新教育,進而培養出學生的創新精神。
(一)運用多媒體教學,創新政治課堂教學情境
多媒體是一種現代電化教學手段,它能從宏觀到微觀,化抽象為具體,變靜為動,深入淺出,一步步地引導學生琢磨,體會和領會知識的精髓。特別是它能把教材中的一些案例和生活中的一些場景搬上屏幕,學生會覺得非常的新鮮,會覺得政治課非常有趣,這就讓我們的政治課堂教學變得容易和有趣。這還不是最主要的,重要的是讓學生從此習慣于政治課堂的新鮮和有趣,以至于盼望著每堂政治課都有這種新鮮和有趣,在學生的心里埋下了創新的種子。例如,講社會發展中的“生產力概念”時,我就是用電教媒體展示教材中原始社會、奴隸社會、封建社會、資本主義社會的生產工具(如石器——金屬工具——鐵制工具——機器大生產)。由于多媒體展示的圖片清晰可感,學生興趣大增,加上多媒體展示時形成的流動感,讓學生清晰地認識到生產工具在社會發展中的重要作用,同時讓學生真正明白,生產力發展水平的重要標志是生產工具;促進生產發展及推動社會進步在于革新生產工具,從而使學生更深刻地了解到創新的重要性,然后教師進一步提問學生:人造衛星、互聯網的出現,對我們的生活有什么影響(同時用多媒體展示相關情境)?對社會的發展又有什么好處?人造衛星、互聯網算不算工具的一種?學生經過討論后明白,現代科技的創新和發展,讓我們的社會日新月異。運用多媒體教學,創新了政治課堂教學情境(激發想象)。誘發學生積極思考,啟發聯想,喚起想象,發散思維,拓展了學生的創造能力。
(二)創設發散性問題,激發探索欲望
單一的思維方式不利于學生創新意識的培養。我喜歡在政治課堂上創設發散性問題,激發學生的探索欲望,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因為我經常擔任初三課程,必須面對學生的中考。我認為只有顧及學生的利益,創新才能更容易被初三學生接受。我在研究新中考試題時發現,中考題型源于教材又高于教材,非常貼近現實生活。因此滿足于課本知識的橫耕豎犁顯然是不夠的,政治課堂上不要滿足于對課本內容具體詳盡的講解,我們可以放手讓學生自學一些知識性內容,同時選取一些有價值的熱點問題開展討論,啟迪學生思維。如:我傳授八年級法律常識課時,充分運用一些以權枉法,視法而不見的青少年違法案例,提出問題,激發學生的探索欲望,這樣的政治課堂教學不僅符合學生的思想實際,又讓學科融入了生活、社會中;讓學生不僅關心我們生活的環境,還關注社會的焦點,從而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讓學生更加適應新中考。
二、 創新上課內容,使課堂活力滿滿
思想政治課堂也要緊跟時代,與時俱進,教學上不時加插新的學生喜歡的內容,這也是一種創新——教學內容的創新。教師在教學中切實廣泛聯系全球的政治、經濟等實際,尤其是涉及我們老百姓的日常生活問題;廣泛聯系當前改革的熱點、難點、疑點等,如:基因測序、互聯網信貸、供給側結構、可持續發展戰略、西部大開發等等。我在講“走出去”與“引進來”這些新知識時,讓學生聯系實際分析回答為什么要“走出去”?怎樣“走出去”?“走出去”與“引進來”有什么聯系?這樣一來,讓學生主動參與教學,學生的學習政治的興趣提高了,解決現實問題的能力提高了,同時也增加了政治課堂活力,提高了教學效果。
三、 創新教學方法,彰顯課堂的主人——學生
現代科技日新月異,政治課堂教學也必須要借助新的科技工具輔助完成它的過程,我們要運用多媒體、互聯網的魅力教學手段,讓學生獨立操作,小組合作查找資料,完成課堂學習。并讓學生討論兩種教學方法的優劣,從而認識到創新對于我們政治課學習的重要性,進而支持教師的課堂教學的創新。因為學生在課堂中完全是自己完成找資料,印正知識,所以嘗到了在課堂上當家做主的甜頭。在這過程中,學生由認識到感知,由此及彼,由表及里,通過獨立思考和討論探究,從感性上升到理性,突出了能力的培養,強化了主體地位。如講《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分三步》,我用課件展示《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分三步》的文字、數據,再借用笨人吃餅的漫畫并配以講笑話的聲音,學生在務實的分析和開心,的笑聲中明白了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什么要分三步走的道理。
四、 創新訓練方法,探索開放型試題
我除了經常創設發散性問題,激發學生探索欲望外,我還在課堂訓練上創新訓練方法,探索開放型試題。現在的政治科中考最后一道題是開放型試題,要讓學生熟能生考,我們政治教師就要創新訓練方法,探索開放型試題,進行開放型教學,讓學生的思維空間得以拓展,讓學生的創新能力得以培養。開放性試題一般以某個現實問題切入,出題者增加了題目的靈活性,用以鼓勵學生平時多注意訓練自己的創新意識。嘗試一下發現有什么與書本不同的東西。我們政治老師要鼓勵和指導學生獨創的想法和做法,不要扼殺我們學生的獨創精神。為此,我經常拿出往年的中考開放型試題讓學生各抒己見,以此來培養學生的靈活性和創新意識。
總之,我們政治教師生逢這個時代,就要負起自己應負的責任,為培養新一代的具有創新精神的祖國接班人而積極創新我們的政治課堂教學。
作者簡介:
許群英,廣東省湛江市,廉江市石嶺鎮第一初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