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靜
【摘要】小學美術教學可以培養學生的美術藝術氣質,讓學生了解美術這門學科的特點和歷史文化,熏陶學生的藝術靈魂;讓學生們在美術的學習中提高自己的審美能力和創新意識;讓學生熱愛美術的學習,感受到美術學習所帶來的豐富情感,在美術的學習中得到更多心靈的滋養和綜合素質的提升。
【關鍵詞】小學美術?情感教育?情感認識
藝術教育特別強調,對于人的情感的激發和熏陶,去連接人的情感,讓人明確態度,這樣才能更加自如地處理社會的各種事務。藝術教育活動包括音樂和美術。在小學階段,教師要特別注重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讓學生明確審美的標準,當有了合適的標準以后,在面對萬事萬物的時候,學生才有一個評估的依據,才能根據自己的評估去考量這是否與自己的標準相符,從而產生積極或消極的情感體驗。美術是人類情感的溫床,是情感交流的場所。從某種程度上說,情感是美術教育的核心。筆者認為,以小學美術課堂教學活動為載體,多點整合,多層推進,能有效加強情感教育,促進學生健康情感的發展。
一、教師要有效地強化情感教育中學生的主體地位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對于每一位小學生來說,他們學習小學美術的過程中可能會伴隨著很多的情感體驗,所以如果說在小學美術中進行情感教育的滲透,教師就要抓住這些教育的奇跡,讓學生明確情感從何而來,情感與什么有關系,自己又為什么會產生這樣的情感,等等,讓學生通過這樣的教育和引導來更好地理解自己、理解他人。在小學美術的教育教學活動中,學生這一主體也是教師教育教學的對象,他們能夠去觀察思考和體會到美術學習所帶來的影響以及美術活動在生活中所發揮的作用,他們通過自己所建構起來的審美標準去評估這個世界,去感受這個世界的美好。因此,正是因為他們具有學習的主人的身份,具有自己的主人的身份,才能有更加強烈的體會,才能感受到美術這門學科的特點。而教師和學生之間的相處也能更好地讓學生感受到情感在師生之間的流動。教師發自內心的真誠關懷,會讓學生內心感到非常溫暖,這些都是人和人之間最基本的情感交流,也是師生之間良好關系的紐帶。所以,教師要充分尊重學生、關心學生,給予他們用心的呵護,要讓學生無憂無慮地健康快樂成長。
二、教師要科學開展美術課堂上的評價活動,用評價來融合情感教育內容
情感的體驗與想法信念有著密切的聯系,所以,在課堂上教師要注意調動學生的積極情緒和情感體驗,這些可以通過科學合理的評價來進行。美術欣賞課是我們經常要完成的教學活動,在欣賞美術作品的時候,教師也會通過發表自己的點評內容來引導學生形成相對比較科學的審美態度。學生在看到某些美術作品的時候,雖然不懂得什么評價標準和審美原理,但是他們也會有自己的一些直觀的情緒感受,這也說明美術作品可以很好地連接人的內在的情緒情感,有的時候無法用語言進行描述,也無法用態度進行定義。然而,教師的評價可以給學生提供一些美術欣賞和學習的思路。所以,教師可以通過給學生一些積極肯定評價的方式,提升學生的自信心,也讓學生內在產生愉悅的情緒情感體驗,然后在教師對作品的評價過程中,學生也能夠相對客觀地評估自己的作品,并且在以后的表現中有更加優秀的表現
三、結合情感教育來豐富學生的情感認識
小學生詞匯量相對比較貧乏,在學習美術的過程中,他們有著很多的情緒情感體驗,然而卻并不注意,也沒有特別地用語言將其描述出來。而通過情感教育,可以讓學生認真地去捕捉這些細節內容,讓他們在捕捉的過程中能夠結合著情感產生的情境背景和思想認識等來加深對于情感本質的理解。過于理性的教育方式,往往會忽視向學生進行情感教育的滲透。其實,情感不是無緣無故產生的,雖然看起來情感產生的時候非常快,非常迅速,好像沒有跟任何其他的事物產生聯系,然而仔細回顧,情感都與情境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而人們對于情境的解釋,更是直接觸動了學生產生什么樣的情緒情感體驗,因此,教師要將科學的理念傳遞給學生,讓學生加強自我覺察,培養他們的健康積極向上的人格品質,讓他們從情緒情感調控方面不斷提高自我能力,讓學生們從美術課堂上可以獲得健全的人格。所以,情感教育是一條重要的紐帶,只有讓學生了解它的來源,才能讓學生更好地認識自己,更好地處理自己與他人和世界的關系,讓學生的心態逐漸成熟,更加理性,能夠更好地處理自身矛盾。
總之,在小學美術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情感教育的滲透,更好地促進學生在課堂學習過程中有更加優秀的表現,讓美術課堂成為學生健康積極人格品質形成的重要途徑,讓學生們在情感教育的滋養之下,成為一個情感和理性兼具的人,成為一個人格健全的人。
參考文獻:
[1]王鋮.提高小學美術教學質量的實踐與探索[J].質量探索,2016,(06).
[2]徐英.小學美術教學中的情感教育[J].美術教育研究,201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