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赫
摘要:將傳統學習方式的優勢和網絡化學習的優勢結合起來,將面對面教學和在線學習兩種學習模式有機整合,既能發揮教師引導、啟發、監控教學過程的主導作用,又要充分體現學生作為學習過程認知主體的主動性、積極性與創造性,從而獲得最佳的學習效果。課程設計分“課前”、“課中”、“課后”三個部分組成,抓住線上微課設計與課程評價體系建設。利用面對面“線下”教學和網絡化“線上”教學模式進行有機整合的方法把控學生學習效果。拓展教與學的時間和空間,從而全面提升學生的學習效果。
關鍵詞:混合式教學 數字繪畫實訓 應用 創造性 課程設計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0069(2020)05-0112-02
Abstract: Combining the advantages of traditional learning methods with theadvantages of networked learning, organic integration of face-to-face teaching andonline learning modes can not only play the leading role of teachers in guiding,inspiring and monitoring the teaching process but also fully embody students aslearning the initiative, enthusiasm and creativity of the proceoS cognitive subject toobtain the best learning effect. The curriculum design is composed of three parts:pre-class, in-class and after-class. We should grasp the design Of online microcourses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curriculum evaluation system. The method of organicintegration of tace-to-face 'off-line' teaching and network 'on-line' teaching mode isused to control learning effect. Expand the time and space of teaching and learning ,so as to improve learning effect in an all-round way.
Keywords: Blended learning Digital painting training Application Creative Curriculumdesign
引言
當前高校教育理念的持續更新,項目教學法、導向驅動、網絡教學、游戲式教學等教學模式隨之涌現出來。《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對高等學校教育信息化建設和課程改革發展提出戰略部署,要求充分利用已有的優質資源和先進技術,促進教育內容、教學手段和教學方法的信息化、現代化。文章以大連東軟信息學院“混合式”教育教學改革中《數字繪畫實訓》項目課程的設計思路與實踐為依據,希望能為教學形式的多樣性、學習方式多元化提供參考和借鑒。
依據數字媒體藝術專業培養方案要求,基于TOPCARES-CDIO(T-C)一體化教學理念和方法,以項目成果為導向,采用(Outcome-Based Education,OBE)成果導向的設計思路,將面對面“線下”教學和網絡化“線上”教學模式進行有機整合。建立以學生為中心,教師為主導的教學形式;建設完善的教學支撐保障體系;充分發揮“線上”和“線下”教學的優勢;拓展教與學的時間和空間。同時,將本項目成果作為參與各項設計競賽的驅動方式,要求學生綜合運用大一期間所學數字繪畫專業知識,全面提升學生的學習效果及解決軟件的能力。本課程成果物針對的賽事為NCDA全國數字藝術作品大賽。目前《數字繪畫實訓》項目課程已經取得了教師組數字繪畫單元全國一等獎成果,學生組數字繪畫單元全國二等獎成果。
一、課程簡介與項目課程標準設計
(一)目簡介
數字繪畫實訓課程是一門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實訓學期項目課程,主要是培養學生逐步完成從軟件基礎到數字繪畫的過渡,能夠運用數位板通過繪畫手段進行表達,傳達出頭像的內心世界與世界觀。因此,此環節需要設計大量的設計圖和收集大量的素材,需要啟發學生的思維,引導學生良好的設計步驟與素材整合能力。數字繪畫實踐最終的項目成果物是《系列頭像繪制》。該三級項目由多個四級項目組成。該項目在大一年級的實訓學期,先修課程為:數字繪畫、設計基礎。該項目是數字媒體藝術方向二維方向的核心支撐課程。
(二)項目課程標準設計說明
1.根據專業培養目標和TOPCARES-CDIO一體化教育理念,設定數字繪畫實訓所要培養的T-C能力指標,培養學生的手繪能力與軟件操作技能。
2.以學習產出導向OBE的教育模式為原則,結合數字媒體藝術專業的專業要求設計數字繪畫實訓課程的教學目標,使學生能夠通過本課程的學習理解CG繪畫的整體流程以及繪畫要點,結合“線上”和“線下”教學資源和教學內容,獨立完成線稿繪制、黑白稿繪制、材質表達、光影表現、色彩表達。
3.基于數字繪畫的實踐過程,根據“課前”、“課中”和“課后”全環節組織數字繪畫實訓課程的教學內容,傳授相應知識要點。
4.基于整個繪畫實踐過程的學習目標——開發過程——成果物考察——能力達成度評價等四個方面的閉環系統構建教學策略。通過對教學評價手段進行設計,建立詳細的“線上”和“線下”能力評價標準,形成以成果物為導向的與實踐過程相對應的能力達成度分析量表,實現教與學的雙向提升,最終實現教學效果持續提高,不斷提升人才培養質量。
二、項目課程設計與實施
項目設計的基本原則是“課堂的翻轉”課上教師負責指導提供幫助和內容檢測。主要的學習內容和拓展學習內容放在課下利用學生碎片的時間來學習和反復觀摩。數字繪畫實訓這門課程,是一門具有較強的創新能力的一門項目。因此,實踐教學創新性教學也將是本門課程的特點所在。教學總體采用的是啟發性教育,主要是引導學生正確的思維方式,告知學生合理的分析方法。這種教育方式主要是為了培養學生仔細體會和觀察生活的習慣、拓寬學生的思維觀念、引導學生在專業上的自學能力。此外在教學內容上還采用游戲公司的項目模式,要求學生在課上測試后相互評價。結合命題式的教學,鼓勵學生自主創新角色頭像,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與思考能力。
(一)課前準備
課前準備核心內容是教師能利用平臺進行項目分組教學、按照真實項目流程設計和布置分組任務;學生能夠充分利用微課、配套的作業和測試、閱讀材料等各種網絡平臺資源學習項目涉及到的知識內容,通過自主學習與協作學習完成小組任務,多數學生能夠帶著較好的學習基礎走進教室,從而保障課堂教學質量。在多輪的教學過程中要注重迭代的重要性,通過認真分析形成性考核成績,有根據地制作和更新課前學習內容,例如:哪些微課的內容是給課程掌握良好的同學使用,哪些內容是給能力掌握情況一般的學生使用,哪些內容是幫助能力掌握比較差的學生反復學習提高使用的內容。課前微課與案例庫的制作原則是要充分利用學生碎片化的時間,使學生在短時間內就可以了解和掌握課程的知識重點與知識難點。
(二)課中實施
教師圍繞項目的重點難點、學生自主學習和互相討論過程中產生的共性問題,精心安排教學內容和教學活動,開展有針對性的指導和引導;組織開展案例式、項目式、探究式學習等,使多數學生鞏固、加深對理論知識的理解,靈活應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同時,創新能力和團隊合作能力等得到有效培養。項目課程分為十一個單元組成。
1.課程項目介紹單元,該部分教學小組面對面講解所要完成的工作,對所作項目進行分析;講解數字繪畫相關知識以及明確課上要求以及考核的形式與考核內容。在該部分授課內容中有兩個重要組成部分,第一部分教學小組給學生觀看以往優秀的學生獲獎作品,為學生提供一個延展思路的空間,第二個部分教學小組介紹和分析優秀的數字繪畫作品,確定學習的方向和格局。
2.設計構思單元,課前要求學生閱讀專業領域文獻,以NCDA數字藝術作品大賽獲獎作品為目標進行作品調研,課中提出設計構思思路,并展開討論環節確定設計方向。
3.設計在繪畫中的應用單元,該部分教學小組主完成兩個環節的面對面教學環節,第一個環節學習對比在造型與色彩中的運用,第二個環節具體講解繪畫與設計的關系。同時利用“翻轉課堂”讓學生來講解心得體會同時進行互評與討論。
4.設計圖繪制單元,進行到本單元,學生已經確定了主題與思路,要求學生進行至少兩幅的系列作品設計圖延展繪制并且在課后提交設計稿到微信群,教學小組與同學進行點評講解。
5.線稿繪制單元,課前要求學生學習微課內容《線稿的繪制》,線稿繪制環節主要面對面指導兩個環節,第一個環節為單線原則,第二個環節為線的變化原則。隨機選擇學生對所有同學進行示范性繪畫演示環節,考察學生掌握情況,同時對共性問題進行統一講解。
6.色彩表達單元,本單元教學小組主要講授兩個環節,第一個環節是講解固有色搭配過程中明度與飽和度以及色相三者之間的關系,第二個環節是要以案例的形式講解冷暖補色的運用方法。
7.光影表現單元,課前要求學生學習《光影表現》微課,同時學習《正片疊底與疊加的使用》教學PPT,課上教師針對課前學生學習提出的共性問題進行演示講解,同時進行光影表現繪制指導。
8.材質表達單元,學生課前學習微課“金屬材質繪制”、“毛發材質繪制”、“布屬材質繪制”、“火焰材質繪制”內容,該部分微課為必學內容,課前微課部分還設計了選學內容,如:“冰材質繪制”、“石頭材質繪制”等,供基礎知識掌握情況良好的學生自由學習。學生練習作品可以以圖片形式上傳微信群,教學小組進行評價與修改。課上學生根據布置的命題任務進行材質環節繪制,教師進行輔導。學生進行互評。課下通過微信群評價點評成果物。
9.展示介紹分析與項目文檔撰寫單元,本單元學生要獨立完成兩個部分項目內容,第一個部分為針對NCDA數字藝術作品大賽的作品展示介紹與排版。第二個部分為項目報告的撰寫工作。教學小組課上展示優秀的獲獎作品排版與項目報告文檔,從而引導學生探究更多、更好的展示形式。
10.項目總結與展示部分單元,本單元教學小組對所有學生的項目進行點評以及學生之間進行自評與互評。同時解答學生疑問。
(三)課后反饋
教師能夠借助網絡學習行為數據(訪問次數、學習時長等)、調查問卷、研討座談等對學生的學習過程進行有效監控,能夠對學生任務完成情況和學生的問題給予及時、有效的評價反饋和精準支持。
三、項目課程評價體系
項目總成績由二個大的部分組成:形成性考核成績占50%、終結性考核成績占50%。《數字繪畫實訓》課程注重過程考核,對項目繪制過程進行考核評價,并制定了詳細的考核內容及評分標準。
(一)形成性考核成績
形成性考核成績分線上考核、理論學習總結與實踐過程考核三個部分。
1.線上考核考核學生自學情況。微課觀看總時長滿足要求。
2.理論學習總結是考察設計在繪畫中的運用與“對比”法則的掌握。考察學生理論學習總結。
3.實踐過程考核繪畫的各個環節:設計圖繪制、線稿繪制、光影繪制、材質繪制與環境色繪制,其中每個環節都設定了具體的評價標準。
(二)終結性考核成績
終結性考核成績由項目報告、上級考試與實踐成果物三個部分組成:
1.項目報告,項目報告考核學生對數字繪畫實訓課程內容的理解,要求學生圖文并茂項目,項目設計方案描述清晰,實施過程分析明確與總結完整最后要滿足NCDA數字藝術大賽排版。
2.上機考試,考核構思設計、構圖與線稿繪制、色彩搭配與明暗關系塑造表達、材質表達能力與細節刻畫能力。
3.實踐成果物,考察學生作品轉化成果能力和創新能力,要求作品轉化成果物成系列性與復雜程度、成果物設計制作美觀精良、成果物符合弘揚中華名族文化特點與有一定的創新性。
(三)項目標準評語
該項目的混合式教育改革的設計思路是設計一建設一選擇一使用一評價的閉環系統。在設計過程中實施了跟蹤行業的發展,融合先進的技術,總結上一輪改革的經驗,對項目進行系統化設計;整合、優化、更新線上線下教學資源,構建完備的學習環境;通過教學對象的學情分析,選擇其適合的教學任務;結合實際教學情況,合理調配運用線上線下資源;針對學習形式與學習過程的變化,建立配套的考評方式。該項目標準的混合式教育改革目標是實現教學以學生為中心,重視學生認知過程的個體化差異,改造傳統的教學方式,建設完善的教學支撐保障體系,充分發揮“線上”和“線下”教學的優勢,拓展教與學的時間和空間,從而全面提升學生的學習效果。
參考文獻
[1]朱慧鋒.微課在中職英語詞匯教學中的應用——基于二語習得理論的視角[J].教育現代化,2016(01):214-216.
[2]盛潔.混合式教學模式在動畫專業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湖北函授大學學報,2016(1):133-134.
[3]余瀅.基于混合式學習的職教課程設計與實踐[J].文學教育(下),2017(11):138-139.
[4]劉智勇、陳蟬娟、章文林.基于SPOC的混合式教學模式的教學評價方式研究[J].教育現代化,2017(3):99-100.
[5]倪艷茹.應用型本科院校大學物理實驗課程混合教學模式的應用[J].高師理科學刊,2019(1):79-82.
[6] Cabrera F R. Outcomes-based education (OBE):Its effect to the mathematics performance,mathematics skilnlsand attitudes towards mathematics of the BSCS students[J]. Advauced Science Letters, 2017(23): 1081-1084.
[7]劉立園.高校工業設計多元內驅力教學研究[J].設計,2016(05):34-35.
[8]沈建.工業設計認識實習教學方法的探究[J].設計,2018(19):21-22.
[9]何齊宗,熊思鵬.高校教師教學勝任力模型構建研究[J].高等教育研究,2015(7):60-67.
[10]王華杰;楊勃;王斌貝;陳融能力本位,校企聯動,混合教學,多方共享——藝術設計專業教學資源庫的開發與應用[J].設計,2019(1):89-91.
[11]王華杰;程建新;基于翻轉課堂的工業設計技能課程教學探索[J].設計,2017(1):32-34.
[12]李煒.藝術類高職院校項目教學模式探索——以工業設計專業為例[J].設計,2016(23):104-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