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東晟
【摘要】《質量管理統計》是財經類高校針對統計專業學生開設的一門專業課程。本文以提高該門課程的教學水平,推動本課程的改革為中心,從課程在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解決方法、課程的特色與創新、課程建設規劃及改革方向等幾個方面進行了闡述,對該課程的教學改革進行了積極的探索。
【關鍵詞】質量管理統計;教學改革;財經類高校
一、本課程的教學目標
本課程主要是針對財經類高校統計專業的學生開設的。在本課程的學習過程中,應使學生全面系統地理解質量管理統計的一般原理,掌握統計方法在企業生產過程及其產品質量控制方面的應用。從概念上明晰過程控制的基本程序、抽樣檢驗的一般原理、控制圖的繪制步驟以及各種實驗設計的基本方法。在實際操作方面,要求學生能夠用統計圖表來表現過程中的各類數據,設計產品的抽樣檢驗方案并進行可靠性評價。
二、本課程教學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及解決方法
(一)本課程教學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本課程的主要學習對象是財經類高校統計專業的本科生。財經類學生的數理統計基礎較薄弱,而本門課程的方法、手段是在工業生產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包含較多的數理統計的定理、定義、公式,這就造成了學生學習的困難。多數學生對一些公式的推導、含義理解有困難,這將降低學生的學習本門課程的積極性,教學也難以取得良好的效果。這些矛盾和沖突就要求教師在前期準備過程中選好教材、完善教學資源,在授課過程中循序漸進、深入淺出,對一些繁、難、學生不易理解的數學推導過程可簡明扼要地說明,對重點章節和實操環節要講清講明。
(二)針對以上問題的解決方法
1.教材選用方面
本課程建議選用周紀薌、茆詩松編著的“十一五”規劃教材《質量管理統計方法》作為主講教材,配套了完備的PPT教學資源。同時還選用全國質量專業技術人員職業資格考試用書《質量專業理論與實務(中級)》作為本門課程的輔助教材。之所以優選這兩本教材是為了確保本門課程教學內容與實踐活動的緊密聯系,以及把握好本課程的重點、難點,做到教學工作有的放矢、重點突出。
2.教學內容方面
本課程教學內容圍繞著工、農業生產的實踐展開,對質量管理活動中必要涉及的過程能力指數的計算、抽樣檢驗的原理、控制圖的編制、產品可靠性分析、實驗設計等內容做重點講解,對統計專業學生已經系統學習的統計學知識做次要介紹。
三、本課程的特色與創新
(一)本課程的特色
本課程的教學務必做到理論聯系實際,使學習本門課程的學生能學以致用,通過課堂教學活動就能掌握諸如產品抽樣檢驗方案的編制、控制圖的使用等企業質量管理活動所需要的技能,大大縮短畢業后從事該項工作的學生崗前培訓時間。
(二)本課程教學改革創新點
教學資料全面詳實,對不同層次的學生采用不同的教學方式和手段,對數理統計基礎薄弱的財經類學生主要講述質量管理實際應用內容,方便他們今后的工作實踐;對考研學生或數理基礎較好的數學類本科生的理論講述深入,以便他們進一步的深入學習和深造。
四、本課程建設規劃及改革方向
(一)持續建設規劃
1.完成習題集和試卷庫的建設
精選習題編撰成習題集,并從習題集中篩選出不同題型的習題匯編成試卷,多套試卷組成試卷庫,方便對學生的測試。
2.利用好在線教學平臺,提高網絡教學水平
做好網絡教學平臺的建設,上傳本門課程有關的教學資源,如PPT、習題,完善在線測試和課堂作業的布置功能,充分利用網絡教學引導學生學習。
3.利用網絡資源做好課后輔導工作
利用在線教學平臺、企業微信等網絡工具與學生實現教與學的適時互動,做好及時答疑、視頻講解工作,提高學生學習本門課程的興趣。
(二)未來的改革方向
本課程未來改革方向主要體現在針對不同層次的同學對本門課程需要實施不同的教學方式,如對本科畢業后就將從事質量管理工作的同學進行實務類訓練,對考研的同學和研究生同學加深質量統計專業理論方面的輔導。建議在本科和研究生教育中都進行質量管理統計教學。由于本科生和研究生的層次不同,在教學資源的深度和廣度上應予以合理的區分。教學內容的選擇和講解上在本科生和研究生中應有不同的側重。在習題集和試題庫中分好層級,并標明適用對象和難度,以便不同層次的學生分類使用。
綜上所述,在財經類高校統計學專業進行《質量管理統計》的教學活動,應把握大學生的數理統計基礎,選取合適的教材,對教學內容的重點、難點和一般掌握環節做詳略得當、深入淺出的講解,尤其注意本課程的實踐性,做到理論與實踐相統一。除此之外,應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在教學內容、習題布置、考試考核等方面有不同程度的側重。只有如此,才能提高本課程的教學質量,提升學生的專業技能。
參考文獻:
[1]葉仁道,羅堃.《質量管理統計》教學改革的若干思考[J].科技通報,2015,31(6):260-262.
[2]徐寧,紀海英.《藥品質量管理統計技術》課程改革與實踐[J].職業技術,2016,15(8):56-59.
[3]劉永麗,石雷,徐俊.高職藥品生產質量管理課程的教學改革探討[J].中國醫藥導報,2018,15(32):168-171,180.
[4]雷鳴.“互聯網+”下面向應用型人才培養的質量管理課程教改探索[J].環渤海經濟瞭望,2017(12):169-170.
[5]馮萬貴.高職精品資源共享課程教學改革與實踐——以企業質量管理實務課程為例[J].西部素質教育,2017,3(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