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華宇
摘 要:我國經濟發展水平不斷提升,科技實力逐步提高,醫療衛生條件的改善,以及人們生活方式的改變,使人民的壽命不斷延長,人口老齡化問題也隨之出現,中國是世界人口大國,老齡化問題也是越加明顯。此文將對人口老齡化問題作相應闡釋,并提出相應對策。
關鍵詞:人口老齡化;未來趨勢預測;發展特征;對策建議
一、人口老齡化未來趨勢預測
根據中國國情研究小組近年研究成果顯示,我國已相繼面臨總人口、勞動年齡人口和老年人口增長的“三線交疊增長”的非常時期:總人口繼續直升,屆時從屬年齡人口比下降至50%以下,社會贍養負擔最輕,即從現在2020年是有利于我國經濟發展的人口年齡結構變動的最佳時期,隨后從屬比上升伴隨著勞動人口比重的下降,預示著經濟發展的不利因素開始顯現。
另一方面,未來一二十年我們在面臨勞動人口比重和絕對量增長的同時,還將面對失業人口繼續上升的趨勢。這就是說,如果我們不能作出勞動就業戰略決策的合理選擇,從根本上解決失業問題,喪失的不僅僅是難得的發展機遇,我們很有可能會因此而失去國家財力和自身養老金積累的“黃金時代”;更為嚴峻的是,我們還面對著人口年齡加速老化的挑戰。
二、我國人口老齡化發展趨勢特征
1.老齡人口絕對值為世界之最
由于我國人口基數大,加上自改革開放以來,人民物質生活水平逐漸提高,醫療衛生條件明顯改善,人口預期壽命日益延長,老年人口逐年增加,我國成為全世界老年人口最多的國家,占世界老年人總數的1/5,占亞洲老年人口的1/2。2.人口老齡化發展速度快
老齡化可能是由于年齡金字塔底部少兒人口增長減慢所造成,也可能是頂部的老年人口增長加速所導致。我國,由于計劃生育政策和人口預期壽命的延長,人口老齡化的速度發展很快,我國人口年齡結構從成年型進入老年型僅用了18年左右的時間,與發達國家相比,速度十分驚人。人口老齡化不僅成為發達國家的問題,而且也已經開始成為發展中國家的問題。
3.人口未富先老,對經濟壓力很大
發達國家人口老齡化伴隨著城市化和工業化,呈漸進的步伐。當它們的60歲以上老齡人口達到10%時,人均國內生產總值一般在1萬美元以上。發達國家的人口是先富后老,我國是未富先老。我國在2000年時人均國內生產總值才達856美元,屬于剛剛邁過最低收入門檻的中等收入國家。中國婦女的平均生育率已由1949年的6.1變為2002年的1.8,其中北京和上海兩地的嬰兒出生率甚至已經降到了1.0;而人口預期壽命則由1949年的41歲延長到了70歲,使得中國成為世界上人均壽命最長的低收入國家之一,人口老齡化對經濟的壓力很大。
4.老年人口在區域分布上不均衡
在東部經濟發達地區和大中城市,人口已經進入老齡化階段。如上海市老年人口2000年已達238萬,占總人口的18.5%,到2025年將達到最高峰468.8萬,占總人口的32.7%;北京2000年老年人口為188萬,占總人口的14.6%,到2025年將會猛增到416萬,老年人口的比例接近30%,大大超過現在發達國家人口老齡化的程度。而在中西部地區,人口老齡化的程度低于東部。
5.老齡人口高齡化趨勢十分明顯
人口學中認定,60-69歲為低齡老年人口,70-79歲為中齡老年人口,80歲以上為高齡老年人口。過去說“人活70古來稀”,現在說“活到70不稀奇”。我國高齡老年人口以每年5.4%的速度增長,高齡人口已從1990年的800萬增長到2000年的1100萬,到2020年將達到2780萬。高齡人口喪偶和患病的機率高,高齡女性多于男性,高齡老人生活自理能力差。因此他們不僅需要經濟上的供養,而且需要生活上的照料。
三、應對人口老齡化的對策建議
1.以城市轉型為基礎,夯實社會養老保障支撐。
緊緊抓住當前人口紅利期的發展機遇,以經濟快速發展增加養老金儲備;加快經濟轉型發展步伐,為養老金儲備提供不竭動力,真正夯實社會養老保障基礎。
2.建立更加完備的老年社會保障體系。
在全市范圍內加快推進和完善以社會保險、社會救助、社會福利為基礎,以基本養老、基本醫療、基本住房、最低生活保障為重點,以慈善事業、商業養老保險為補充的養老社會保障制度體系。
3.弘揚中華傳統美德,形成尊老敬老的社會風尚。
大力加強公民道德建設。各級政府、機構、宣傳部門加強應對人口老齡化的宣傳教育工作。深入搞好尊老、愛老、養老、敬老的傳統道德教育和宣傳引導工作,在全社會樹立起尊老、敬老的良好道德風尚。不斷完善老年人權益保障法律法規建設,加大政策、資金投入和執法保護力度,創造一個適應老齡化社會需求的軟、硬件環境。
4.走家庭和社會養老相結合的養老之路。
建立以家庭養老為基礎,社區養老服務網絡為輔助,公共福利設施養老手段為補充,社會保險制度為保障的居家養老體系。在家庭養老為主的基礎上,要積極推進社區養老步伐。完善高齡老人津(補)貼制度。
5.要高度重視關注農村養老,創新養老模式。
逐步推行自我儲蓄和家庭保障為主、社會補助為輔、國家予以政策扶持的農村養老保障制度,并積極推進養老、醫療方面的社會保險和商業保險,逐步建立起覆蓋農村老年人的社會保障體系。一是進一步做實做好敬老院農村老年服務項目;二是建立完善自貢市農村老人補貼制度;三是進一步擴大農村醫療社會保險范圍。大力倡導和支持老人“自養”,倡導農村老人在有勞動能力時進行經濟儲蓄或參加養老保險。積極建設和宣傳新的養老觀,鼓勵和支持簽定養老協議書。
6.要積極推進老齡產業發展,滿足社會需要。
老年人口的不斷增加,其帶來的消費市場需求也將不斷增長,從而形成新的產業。當前老年產業需求與供給矛盾相當突出,大力發展老齡產業不僅有利于老齡問題的妥善解決,增加就業從而更有利于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要根據人口老齡化發展趨勢,圍繞老年人物質需求和精神需求,對一些產業進行結構調整,逐步走產業化之路。鼓勵社會團體和個人參與興辦社會福利設施,實行“誰投資、誰管理、誰受益”,依法進行經營。
參考文獻:
[1]國家統計局;2005年全國1%人口抽樣調查主要數據公報|EB/OL|.2006-03-16.
[2]鄭真真;中國育齡婦女的生育愿意研究|J|.中國人口科學,2004(5).
[3]杜鵬、瞿振開、陳衛;中國人口老齡化百年發展趨勢|J|.人口研究,2005(6).
[4]陳衛、宋健;中國人口的年齡性別結構|J|.人口研究,2006(2).
[5]南亮進、薛進軍;1919-1999年中國人口和勞動力推算|J|.中國人口科學,20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