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賢軍
秩序是早已被排定了的,愛只可以在秩序的范圍內成長。
秩序在《辭海》中的解釋為:“秩,常也;秩序,常度也,指人或事物所在的位置,含有整齊、規則之意。”也就是說,在自然界和社會生活中,都要遵守自然規律和社會規則,有條理不混亂,有先后不顛倒。家庭關系也是如此,如果沒有良好的秩序,就會出現打斗吵鬧,充滿矛盾和裂痕,家庭就不會和諧幸福。
電視劇《都挺好》熱播后,引起了眾多網民的吐槽,而劇情矛盾的核心點就是蘇氏家庭秩序混亂。爸爸蘇大強膽小怕事、唯唯諾諾,在家中沒有擔當起父親的角色;媽媽趙美蘭固執剛強、不甘人后,且對子女偏愛,缺乏女性的溫柔和對丈夫、女兒的關愛;家中老大蘇明哲不面對自己的現實,一味滿足父親的無理要求,為父親買新房、雇保姆,并丟下自己在美國的小家回國照顧父親,與妻子、孩子疏遠;老二蘇明成從小受到母親寵愛,長大后變成了啃老族、媽寶男,婚后生活受到挫折就常常發出“有母親的日子真好”的感嘆;被母親不待見的女兒蘇明玉,雖然事業有成,但小時候一直被母親冷落討厭,心靈受到嚴重的創傷和打擊,后來她的性格也逐漸向母親“靠攏”。家庭中的很多矛盾都是由于家庭秩序的混亂引發的,“家庭系統排列”創始人海靈格說過一句話:秩序是早已被排定了的,愛只可以在秩序的范圍內成長。
家庭關系中如何回歸秩序,讓愛的種子在家庭土壤中健康成長呢?
1.身份定位。適合的就是最好的。在家庭成員中,每個人都要找準自己的位置,做好自己該做的事。如爸爸除做好本職工作外,在家中他應該是一個頂梁柱,是定海神針,給予家庭堅強的信念和力量,讓家人有歸屬感、安全感;媽媽除做好本職工作外,要對丈夫、孩子溫柔體貼,讓家庭充滿溫馨和幸福。在生命的層面上大家都是平等的,但從愛的層面上應該是有序的,一定是父母在上,子女在下。父母要給予孩子力量、希望、信心,不能在孩子面前表現卑微、唯唯諾諾,失去了權威性,也就派生了無序性。
2.從小建立秩序觀念。蒙以養正,身體力行。對孩子從小施以正確的教育,并身體力行,做孩子的表率,才能影響帶動孩子。父母不僅要時常給孩子講什么是應該做的,什么是不能做的,而且要體現在行為中。如要求孩子遵守交通規則,自己先要做好榜樣,還要讓他們知道違反交通規則的危害性。如學校規定不允許學生帶手機上課、進校園必須穿校服、按時完成老師布置的作業等,父母要教育孩子遵守學校的規章制度,不能在學生面前談論老師、詆毀老師,要尊重老師的權威,只有這樣,才能讓孩子親其師、信其道。
3.遵守系統法則。社會是家庭的系統,家庭是個體的系統,只有個體的穩健發展才能促進家庭的良性循環。家庭治療專家薩提亞說:“請你愛我之前先愛你自己,你的愛,只能經由你而流向我,若你是干涸的,我便不能被你滋養,因為,你不可能給出你沒有的東西。”在家庭秩序中,每個成員首先學會愛自己,喜歡自己,肯定自己,欣賞自己,心中有陽光才能照射別人,影響別人,而不是用負能量去指責、去投射別人。我們還要遵循新系統比舊系統有優先權的原則,否則就會出現問題。如《都挺好》中的老大蘇明哲,他在新舊兩個家庭中徘徊,顧此失彼,心力交瘁,兄妹之間的關系沒處理好,自己的家庭也岌岌可危。所以,先把自己的小家處理好才能更好地顧及大家,否則,你給予父母的一切都不會讓他們感到踏實和快樂。同樣,在一個組織單位中,也要遵循系統秩序法則,新員工要尊敬老員工,晚輩要尊敬長輩,這樣才能更好地融入集體和組織。
如果我們跟隨愛的序位和家人相處,關系就會很好,大家都能夠快樂健康地成長;如果我們忽略了它,家人會受到困擾,甚至影響其他家族成員的命運。家庭秩序正如海靈格所說:“這是道的力量,是老子的智慧。”讓我們學習運用前人的智慧,讓我們的家庭事業更幸福,社會更和諧。
(責編 劉國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