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春艷
摘 要:初中美術課程不僅要注重對學生理論知識和美術技巧的培養,還要結合素質教育和核心素養培育工作要求,積極開展美術欣賞課程,而且美術課教學中,欣賞課作為重要的課程類型,對于培養學生良好的審美判斷能力和認知能力起到積極作用。在初中美術教學中,欣賞課的教學價值還體現在多方面,只有加大對欣賞課的教學力度,才有助于學生的全面發展和學習能力的提高。
關鍵詞:初中美術;欣賞課;教學方法;探究
在新時期發展過程中,為了有效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和核心素養,需要在初中美術欣賞課程中加大對學生的培養力度,積極通過創新性的美術欣賞課堂形式和方法,實現對學生良好審美判斷和文化理解能力的培養與提升,提升欣賞課教學質量和效果。
一、初中美術欣賞課的教學價值
1.美術欣賞課的開展,可以有效打破傳統重視學生技能的教學現狀,充分堅持培養學生審美素養和核心素養的目標,對學生進行綜合能力的全面培養,促使學生在美術欣賞課程的學習中形成鑒賞美、發現美和創造美的綜合能力,增強學生美術課堂學習的有效性,讓學生感受到美術課堂帶來的學習價值。
2.在培養學生的良好審美能力期間,欣賞課發揮著積極作用和影響,教師可以引導學生真正用心感受作品,并且在欣賞和探究的過程中,以正確的角度看待美術作品和現象,幫助學生形成美術欣賞和學習的正確習慣,推動學生進一步創新和發展,提升初中美術欣賞課程的教學質量和人才培養價值。
3.初中美術欣賞課的教學,可以提高學生在美術學習方面的思考能力和探究能力,保持學生美術課堂學習的注意力,并且通過對美術作品的欣賞和思考,了解其中所蘊含的價值內容和學習意義,進一步促進學生學習效率的提升,讓學生通過對欣賞課的探究和學習實現知識的內化,提高知識的靈活運用能力。
二、初中美術欣賞課的教學路徑分析
1.合理創設教學情境
為了培養學生良好的欣賞能力和素養,初中美術欣賞課教學中需要結合學生的審美判斷和文化理解能力的特點,為學生合理創設欣賞課的教學情境,通過教學情境,培養學生對欣賞課的學習興趣,更好地感受欣賞課中教育資源的育人價值和內涵。例如,在教學《兩個外國美術流派》的相關課程內容時,為了更好地實現對學生審美能力和欣賞能力的培養,增強學生對印象主義畫派和新古典主義畫派風格與特點的理解,教師需要合理為學生創設教學情境。在教學開始之前,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為學生展示《吹笛少年》和《馬拉之死》這兩幅美術作品,首先帶領學生了解作品的歷史背景,然后要求學生仔細對二者的藝術特點進行觀察,加強對兩幅作品的有效欣賞,并且在欣賞的過程中感受兩幅作品在藝術風格上有何不同,帶給自己的感受是怎樣的。最后,在學生一系列的欣賞和學習后,教師再結合兩幅作品的造型和色彩、構圖區別,為學生講解其中的基本風格和特點,全面提升學生對不同藝術風格美術作品的欣賞能力,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審美觀念和認知能力。
2.引入探究式教學方式
在欣賞課教學過程中,初中美術教育最主要的是采用探究式的教學方式,增強學生在美術欣賞課方面的問題解決能力,而且通過對美術作品的探究,也有助于吸引學生學習的注意力,最大限度地增強學生的知識理解能力和學習能力。例如,在教學《中國三位美術家》的相關課程內容時,為了更好地培養學生多角度、多視點欣賞美術作品的能力,加強學生對三位美術大師作品表現風格和特點的理解,需要引入探究式教學方式,培養學生資料查閱和收集的能力,也有助于學生在一系列的探究和思考后,形成研究性的學習習慣和能力。教師在教學期間,可以通過課件為學生展示《清明上河圖》《群馬》《朱荷》這三幅美術作品,然后讓學生進行探究和思考:這三幅美術作品的作者分別是誰?并通過探究性的學習方式,尋找三位美術家作品各自的藝術特色,以及還知道哪些有名的美術大師。同時,引導學生在對這三幅美術作品欣賞的過程中,對作者的相關背景和作品特色等資料進行全面收集,這有利于增強學生的美術作品欣賞能力,也可以間接地促進學生在欣賞課的學習過程中了解更多有名大師和各自的藝術特色等知識內容,最大化地提高美術欣賞課堂的教學質量和效率,開闊學生在學習方面的視野和拓寬知識面。
總之,在知識新常態背景下,對于學生的培養工作,需要重視學生良好品格和關鍵能力的培養,增強學生在審美素養和審美判斷方面的綜合能力。初中美術欣賞課教學,需要合理創設教學情境,加強探究式教學方式的應用,全面培養學生的美術課堂欣賞能力。
參考文獻:
[1]滕建芬.初中美術教學中“欣賞評述”學習領域的教學策略[J].西部素質教育,2019,5(2):62-64.
[2]陸青.初中美術欣賞教學策略初探:以《北京故宮》教學為例[J].名師在線,2019(12):83-84.
[3]楊惠婷.基于學科核心素養的初中美術欣賞課的教學策略研究[J].美術教育研究,2019(10):132-133.
編輯 張俐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