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社生
摘 要:創新能力作為學生必備素養,需教師立足課堂予以培育,使學生樹立創新意識,形成創新思維,可靈活運用知識完成創新任務,期間培育學生思維能力、實踐能力等核心素養,實現素質教育目標。通過探析初中物理教學中學生創新能力培養路徑,以期提高初中物理教學質量。
關鍵詞:初中物理;課堂教學;創新能力
在初中物理課堂上探索培育學生創新能力的路徑具有如下價值:第一,在課堂上加強立德樹人,通過物理教學實踐增強學生綜合素質;第二,根據新課程標準的要求設計教案,期間引入更多教育資源,提升學生的創新能力;第三,為學生獨立思考、自主學習、實踐探究創造條件,使學生能在物理課堂上占據主導地位,教師則以“引領者”身份科學育人,確保師生關系更加和諧,助推物理育人活動在新時代穩健發展。基于此,為提高初中物理教學質量,探析學生創新能力培育路徑顯得尤為重要。
一、興趣指引,激發學生創新實踐自主性
興趣是學生學習實踐道路上的一盞明燈,在興趣指引下學生將減輕學習壓力,在學習探索中樂此不疲,使學習效率隨之有效提高。基于此,教師需在物理課堂上傾注趣味元素,旨在激發學生創新實踐自主性。例如,教師在進行“探究串、并聯電路中電流的規律”教學時,可先為學生展示黑板上的兩組彩燈,而后提問:電流是無形的,如何才能知道它的大小以及它真的存在?學生在問題吸引下產生學習探究興趣,并在此基礎上進行創新實踐。為提高創新實踐質量,教師劃分物理實驗小組,分發實驗所需用具,如小燈泡、導線、干電池、刀閘等,鼓勵各組成員豐富導線連接方式。在創新實踐完畢后教師引領學生闡述觀點,有些學生發現電流通過燈泡燈絲發光變熱且產生電流熱效應,通過對比燈泡明暗程度能分辨電流大小,即燈泡亮度與電流大小呈正相關,而后教師再次提問:串聯電路中兩處不同位置燈泡電流有什么關系,并聯電路支路與干路電流又有什么關系?在提問基礎上給學生創新實踐時間,其中學生根據問題大膽猜想、動手實踐、觀察總結、積極探討的過程就是培育學生創新能力的過程,使學生能多角度驗證猜想,并在興趣指引下拔高創新能力。
二、創新爭優,多路徑培育學生創新能力
為培育學生創新能力,教師需率先創新教學方法,避免學生的思維在“填鴨式”教學模式下喪失活性,且不愿探索發現,在賦予物理課堂生機活力的前提下著手培育學生創新能力。例如,教師在進行“安全用電”教學時可采用情境教學法,鼓勵學生以“安全用電”為出發點回歸生活利用所學知識創設模型,并講解模型中的“安全用電”原理,同時師生圍繞該模型進行討論,指出其中的優勢及缺陷,在優化該模型進程中重申物理基礎知識,如“安全用電原則”“觸電原因”等。其中,學生根據生活經驗及物理知識創設“安全用電”模型的過程,就是培育學生創新能力的過程。再如,教師在進行“能源與可持續發展”教學時,可組織學生開展“發明設計創意大賽”活動,鼓勵學生成為“創客”,運用太陽能、風能、水能等可再生清潔能源設計具有實用性的物品,基于“STEAM”教育理念,引入數學、工程、科學、美學等知識,鼓勵學生合理建模,將腦海中的想法展示出來,有些學生在風車啟發下創作出“自動搗蒜器”,將風車的每一端視為敲擊蒜的工具,在風的作用下可連續不停旋轉,無須人們用手搗蒜。雖然學生的想法還不成熟,但教師仍需肯定學生的創想,表揚學生創新實踐學習行為,使學生樹立創新意識,靈活運用物理知識實現創想,繼而有效培育學生創新能力[1]。
三、科學評價,賦予創新能力培育體系
評價是學生全面發展的關鍵一環,以往初中物理教師過于關注學生基礎知識掌握情況,通過定理背誦、公式套用、期末考試等途徑進行評價,使學生逐漸喪失創新活力,為此教師需轉變教評觀念,以立德樹人為前提條件加強教評。例如,教師在針對學生發明設計創意進行評價時,需懂得運用激勵性語言,增強學生的物理學習自信,得到教師的肯定,在創新進程中獲得滿足感。教師還可以年級為單位開展“發明設計創意大賽”活動,組織全校學生對這些創意作品進行投票,使評價主體更加豐富,保障評價結果公正且客觀,使創新成為本校學習實踐主旋律,成為教學改革新風尚,在良好的創新環境下助力學生增強創新能力。教師還需根據學生創新能力培育情況加強自評,反觀育人活動、教學思想不足之處,以此為由持續教研,多路徑培育學生創新能力,使教師育人實力隨之增強,為解決新時代學生和諧發展物理教育難題給予支持[2]。
四、結語
創新能力是學生需具備的綜合素養,為此教師需在深耕物理教材的前提下根據學情傾注趣味元素,調動學生創新自主性,立足實際創新教法,拓寬學生創新能力發展道路,同時科學評價,針對學生創新成果及自身教學成果進行評價,繼而完善學生創新能力培育體系,助推初中物理教學活動高效開展。
參考文獻:
[1]張彥軍.在初中物理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J].科學咨詢,2020(36):282.
[2]馬曉琴.初中物理教學中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策略研究[J].考試周刊,2020(72):139-140.
編輯 溫雪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