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通過文獻分析方法初步獲取研發勝任特征要素,通過行為事件訪談法補充研發勝任特征要素,通過問卷調查獲取數據,并采用因子分析方法從創新能力、協作能力、責任感、學習能力、市場意識、個性特征等六個維度構建勝任特征模型。這些要素是制造企業進行研發崗位工作分析、招聘、培訓與開發、績效管理等工作的基礎。
關鍵詞:中國制造2025;制造企業;研發人員;勝任力
一、引言
制造業是關系國計民生的重要產業。但是,相對于世界工業發達國家,中國工業由于發展時間過短等原因,一直處于多制造、少創造的地位。為了實現由“中國制造”向“中國智造”的轉變,國務院頒布了《中國制造2025》,作為我國實施制造強國戰略第一個10年的行動綱領。人才為本是實施制造強國戰略的基本方針,人才是制造業轉型升級發展的關鍵,研發人員的勝任力是企業研發實力的標志,是企業核心競爭力的載體。因此,中國制造2025發展戰略對制造企業的研發人員勝任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是鮮明的民族稟賦,更是“中國制造2025”的核心驅動,伴隨著信息技術與制造業的進一步融合,制造業無論在生產方式還是在產品模式等方面都將發生巨大變化。“中國制造2025”將促進傳統工廠向智能工廠轉變,高新技術的作用也將更加凸顯。作為全國百強縣之首的昆山,轉型發展的需求更加迫切,對加快機器人及智能制造產業發展,促進產業集聚和產業轉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019年5月底,昆山已有348家機器人及智能制造產業相關企業,初步形成了鏈條完善、體系完備的產業生態圈。但是昆山智能制造產業的發展還存在一定的問題:產業基礎優勢不明顯,產業層次待提升;缺乏高層次人才,人才的功能配套還不夠完善;缺乏核心技術,研發能力急需提升。因此,本文將基于勝任力理論,結合“中國制造”2025發展戰略對研發人員的新要求,聯系昆山制造業的實際情況,探尋制造業研發人員勝任力要素,構建研發人員勝任力模型。
二、勝任力及勝任特征概述
哈佛大學教授戴維·麥克利蘭于1973年正式提出“勝任力”的概念,其核心觀點是認為勝任力是一種個人的深層次特征,包括動機特質、自我形象態度價值觀、某領域的特殊技能等一切可以被測量的能與他人顯著區分的個體特征。它可以有效區分卓有成效者與普通者。
目前我國學者對企業研發人員勝任力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馬志強、張提、朱永躍(2013)分析了服務化轉型背景下制造企業研發人員勝任力結構問題。靳娟等(2015)構建了科技型研發人員創新能力開發的三維模式。赫連志巍(2016)從支持性能力、提升性能力、協調性能力三個方面7個維度構建了高端裝備制造企業創新導向的創新團隊勝任特征模型。李文輝(2017)以陜西省現代企業軟件研發人員為研究對象,運用“四維一體”的方法獲取軟件研究人員的勝任力要素,從五個維度構建軟件研發人員的勝任力模型。吳貴明(2017)建構了文化創意研發人才“三心兩意”勝任力結構模型。劉暉(2018)以戰略性新興產業為研究對象,總結出研發人員勝任力模型由動力與行為、工作態度價值觀、人際關系能力、知識與技能四個維度十八項勝任力指標。
根據以上學者們的研究,不同行業研發人員勝任力特征要素主要集中在專業知識、技術能力、學習能力、思維能力等幾個方面,是普遍適用的特征模型。但是,“中國制造2025”發展戰略背景下,消費者需求更加多元化與個性化,研發生產出能夠滿足消費者需求的產品和服務是企業生存發展之道。因此,創新就顯得至關重要。但是現有文獻對滿足創新導向要求而需要相關研發人員應具備什么樣的素質特征的研究很少。
三、構建制造企業研發人員勝任力模型
1.制造企業研發人員勝任力特征要素的確定
為了探尋制造企業研發人員勝任特征要素,文中使用了多種勝任特征要素收集方法。先用“文獻閱讀法”界定基本的勝任特征要素,再用關鍵行為事件訪談法對優秀制造企業研發人員進行訪談對基本勝任特征要素進行補充完善,最后選擇昆山智能制造企業研發人員進行問卷調查獲取數據進行驗證和修訂,最后總結得出制造企業研發人員勝任特征。
(1)歸納研發人員勝任力特征要素
本研究采用統計各勝任力要素在以往研究結論中出現頻次的方法,提煉認可度較高的研發人員勝任力要素。在歸納總結研發人員勝任力特征要素時,本文采用權威的學術論文庫CNKI作為檢索平臺,以關鍵詞“勝任特征”或“勝任力”+“研發人員”進行主題檢索,檢索時間為2010年-2018年,共有15篇相關文獻。通過對15篇文獻的閱讀,根據其在文獻中出現的次數多少,初步獲得思維能力、團隊合作、成就導向、創新能力、專業知識、專業技能、意志力、自信心、溝通能力、抗壓能力、集體榮譽感、人際關系、誠信等13項研發人員勝任特征要素。
(2)補充研發人員勝任力特征要素
為了增強所選勝任特征要素的代表性,在閱讀相關文獻基礎上,選擇制造企業特別是智能制造企業里從事實際科研工作的優秀科研人員,采用行為事件訪談法對勝任特征要素進行補充、修正。
本文從昆山智能制造產業群入庫名單隨機選取昆山邁斯特自動化科技有限公司、昆山鑫騰順自動化設備有限公司、昆山智程自動化設備有限公司三家企業作為樣本,根據行為事件訪談法的要求,共選擇九名績效優秀研發人員作為訪談對象。被訪談對象性別、年齡和學歷具體分布見表1
通過對九名研發人員的訪談結果整理,另補充了6項制造企業研發人員勝任特征要素:責任心、敬業度、知識面、發展潛能、收集市場信息能力、挖掘顧客需求能力。
(3)確定研發人員勝任力特征要素
綜合文獻歸納、行為事件訪談及行業分析,最后歸納提煉出19項制造企業研發人員所需的勝任力要素:科研創新能力、創新思維、專業技能、抗壓能力、團隊合作、團隊交流、人際關系、責任心、誠信、敬業度、集體榮譽感、知識面、專業知識、發展潛能、自信心、成就欲、意志力、收集市場信息能力、挖掘顧客需求能力。
2.昆山制造企業研發人員勝任力模型實證分析
(1)調查問卷設計
在前文研發人員勝任力特征分析的基礎上,設計“中國制造2025”背景下制造企業研發人員勝任力特征的調查問卷。問卷采用李克特五級量表形式,設計19個題項。從昆山智能制造產業群入庫名單隨機抽取10家企業作為調查對象,共發放調查問卷100份,經過整理得到有效問卷86份。
(2)因子分析
為了檢驗量表的結構效度和探索“中國制造2025”背景下制造企業研發人員勝任力維度,對調查問卷進行了因子分析。在做因子分析之前,首先利用KMP檢驗觀測變量是否適合做因子分析,KMP值為0.768(>0.7),本問卷適合做因子分析。
確定因子分析具有可行性之后,運用主成分分析法提取因子,得到因子負荷如表3所示。
3.構建制造企業研發人員勝任力模型
本文在對調研數據進行因子分析的基礎上,得出了制造企業研發人員勝任力模型,一共包含六個維度。每個維度都包括若干勝任力要素,得到制造企業研發人員勝任力模型結構如下表4所示。
維度一為創新能力。本文將科研創新能力、創新思維、專業技能、抗壓能力歸納為創新能力。在中國制造2025背景下, “中國制造”要向“中國創造”轉變,這對研發人員的科研創新能力、創新思維、專業技能、抗壓能力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時,為區別于傳統的單一產品,通過增加產品服務組合的技術含量及價值增值能力來提升產品的異質性顯得尤為關鍵。研發人員需要針對客戶的不同需求,綜合運用多種專業化的技術手段,實現產品服務的創新升級。
維度二為協作能力。本文將團隊合作、團隊交流和人際關系歸納為協作能力。制造企業的研發活動多采用項目組的運作方式,研發人員與上級、同事、客戶之間形成了合作共贏的關系。研發人員不僅要高質量完成自身工作任務,而且要與上級、同事、客戶等進行有效溝通協調,形成和諧的人際關系。特別是在“中國制造2025”背景下,研發主體多元化和研發活動的客戶需求導向,如何與客戶進行有效溝通了解客戶需求、如何在項目組開展工作、如何保持較好的人際關系也變得至關重要。
維度三為責任感。本文將責任心、誠信、敬業度、集體榮譽感歸納為責任感。在“中國制造2025”背景下,制造企業研發人員不僅要能夠設計出滿足客戶個性化需求的產品,而且要深刻理解客戶體驗是貫穿產品生命周期的。因此,這就需要企業從客戶端出發,為其提供合適的信息與服務。這一目標的實現,需要研發人員具有高度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全力完成既定目標。
維度四為學習能力。本文將知識面、專業知識和發展潛能歸納為學習能力。21世紀科技日新月異,知識的更新速度越來越快,研發人員要跟上時代發展的步伐,必須具備很強的學習能力,把學習作為一種生活方式,只有這樣,才能保證自己的技能觀念適應技術革新的要求。“中國制造2025”背景下,制造企業研發人員更需要具有精深的專業知識和技能,不斷地領悟、總結工作中的經驗才能設計出真正滿足市場需求的產品。
維度五為市場意識。本文將收集市場信息能力、挖掘顧客需求能力歸納為市場意識。“中國制造2025”背景下,隨著大數據、云計算、社交商務、移動技術等新技術的發展,制造業所面臨的外部市場環境瞬息萬變,伴隨著消費意愿的增加,消費者的消費意識也越來越偏向理性,對個性化產品和服務的追求成為他們一個至關重要的關注點,因此,他們希望企業能從消費者的角度出發,盡最大的努力滿足自己的真實需求,提供更加優質的服務體驗。在這樣的背景下,企業應主動了解市場動向,做好市場調研,認準客戶需求,實現自己的產品價值,更好地服務客戶。
維度六個性特征。本文將成就欲、意志力、自信心歸納為個性特征。研發人員是企業中擁有創新知識和開發應用能力的特殊群體,能夠創造出不同的研發成果。企業把他們的研發成果與企業的其他資源有機結合,就能夠迅速轉化為現實生產力,為企業帶來利潤,并對企業的長期穩定發展產生深遠的影響。因此研發人員要避免簡單重復,走出自己的舒適區和安全區,多做前沿性和挑戰性的研究。當然,在研發過程中,會遇到很多問題,這就需要研發人員具有較強的挫折承受能力,并有較強的追求自身價值的欲望。
四、結果與討論
本文綜合運用文獻分析法、行為事件訪談法和問卷調查法,從在分析的基礎上充分探究,從創新能力、協作能力、責任感、學習能力、市場意識、個性特征六個維度構建制造業研發人員勝任力模型。借助對研發人員勝任力特征要素的研究,可以為制造企業研發崗位的工作分析、招聘、培訓與開發、績效管理等方面工作提供一定的幫助。
中國制造業正處于一個非常重要的戰略機遇期,當然,機遇與挑戰并存。窮則思變,變則通,通則達。制造業要主動求變,順應“中國制造2025”戰略方向,改變自己去適應市場的要求,充分把握機遇,構建以創新驅動發展的新價值網絡。在此背景下,研發人才的需求不斷上漲,對于研發人才的爭奪日益激烈。因此,各制造企業應聚集如何培養研發人才、如何打造高素質的研發隊伍、如何更加充分地調動研發人員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制造企業研發人員勝任力模型構建為眾多制造企業吸引、甄選、培養、評價和開發研發人才提供了重要的基礎性工具,具有重要的理論及實踐意義。
參考文獻:
[1]馬志強,張提,朱永躍.服務化轉型背景下制造企業研發人員勝任力研究[J].科技進步與對策,2013(11).
[2]李文輝.勝任力視角下軟件研發人員人力資源管理創新模式研究——以陜西省現代企業軟件研發人員為例[J].湖南財政經濟學院學報,2017(6).
[3]靳娟,鄭霞,幸怡.科技型企業研發人員創新能力結構維度與開發模式研究[J].科技進步與對策,2015(11).
[4]赫連志巍,袁翠欣,高端裝備制造業創新團隊勝任特征與企業績效關系研究[J].科學學與科學技術管理,2016(2).
[5]劉暉,楊一.戰略性新興產業研發人員勝任素質模型構建研究[J].重慶工商大學學報,2018(4).
作者信息:楊靜(1982.12- ),女,江蘇灌云人,研究生,講師,硅湖職業技術學院,研究方向:工商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