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兆華

[摘要] 目的 研究和分析對于患有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的患者而言,采用依帕司他與硫辛酸相互結合的治療方法所能夠取得的臨床效果。 方法 選取該院2018年5月—2019年5月間的患有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的患者66例作為該次研究的對象,隨機分為例數各為22例的硫酸鋅治療組、依帕司他治療組以及聯合治療組。治療21 d之后,為這3組患者的治療效果和治療前后的神經傳導速度進行對比分析。 結果 經過21 d的治療之后,硫酸鋅組和依帕司他組的治療有效率分別為68.18%和72.72%,兩組的治療效果之間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此外,聯合治療組的治療有效率高達90.91%,與其他兩組相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經過3種不同的治療手段之后,用單種藥物治療方法進行治療的兩個組的患者,神經傳導速度的改善程度顯著低于聯合治療組,硫酸鋅組為(45.12±2.56)m/s,而依帕司他治療組為(45.21±2.78)m/s,聯合治療組為(52.48±5.24)m/s,前兩組和最后一組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結論 相較于單獨采用依帕司他或者是硫酸鋅對患者進行治療,將兩者聯合進行使用的效果更為顯著,如若能夠在臨床上進行大面積的推廣,不僅能夠使得患者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其治療效果,除此之外,還能夠降低患者發生不良反應的概率,一舉多得。
[關鍵詞] 依帕司他;硫酸鋅;聯合治療;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
[中圖分類號] R971? ? ? ? ? [文獻標識碼] A? ? ? ? ? [文章編號] 1672-4062(2020)01(b)-0180-02
作為一種糖尿病患者最容易出現的并發癥,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這一并發癥出現的概率會隨著糖尿病患者病程的增加而不斷地提高[1]。在糖尿病患者患病的5年內,其發生這一并發癥的概率為30%,而到了其患病的第20年以后,這一概率就增加到了90%。這一疾病還會引發其它的并發癥,如糖尿病足等,給患者的正常生活水平帶來不容忽視的負面影響。近年來,隨著醫療水平的逐漸提高,醫學界開始研發出許多能夠有效治療這一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的藥物,例如依帕司他和硫辛酸。因此,選取該院2018年5月—2019年5月的患有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的患者66例作為該次研究的對象,隨機分為例數各為22例的硫酸鋅治療組、依帕司他治療組以及聯合治療組,探究這三種治療方法所能夠取得的治療效果。現作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該院的患有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的患者66例作為該次研究的對象,隨機分為例數各為22例的硫酸鋅治療組、依帕司他治療組以及聯合治療組。在硫酸鋅治療組當中,有10例的男性患者,12例女性患者;其中年齡最低的42歲,年齡最高的76歲,平均年齡為(56.74±4.56)歲;病程最短的3年,最長的21年,平均病程為(10.12±2.45)年。在依帕司他治療組當中,有11例的男性患者,11例女性患者;其中年齡最低的43歲,年齡最高的75歲,平均年齡為(55.24±5.16)歲;病程最短的3年,最長的21年,平均病程為(9.12±2.21)年。在聯合治療組當中,有9例的男性患者,13例女性患者;其中年齡最低的44歲,年齡最高的75歲,平均年齡為(57.64±5.22)歲;病程最短的3年,最長的21年,平均病程為(9.76±3.24)年。將這3組患者的一般資料,諸如家庭背景、患病歷史等資料都錄入統計軟件進行分析,結果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可以進行臨床上的對比分析。
1.2? 研究方法
對于參與該次研究的66例患者,均統一指導其服用降糖藥物以及相應的胰島素進行治療[2]。除此之外,指導患者如何進行適當的飲食控制、形成良好的運動習慣。并且在此基礎上,分別對3組患者給予不同的指導,安排其服用不同的藥物。對于硫酸鋅組,使每一位患者每天都靜脈滴注450 mg的硫酸鋅。而依帕司他組則采用口服的方式,令其每天服用150 mg的依帕司他,分為3次服用。最后,對于聯合組的患者,則使其同時采用這兩種治療方式,進行聯合治療。對于3組患者,均才用21 d的治療療程進行治療。并且在治療之前和之后兩個階段,對患者的血糖水平進行測量,同時檢查其肌電圖的水平[3]。
1.3? 診斷標準
療程結束之后,患者的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癥狀經主觀感覺調查和醫師評定,全部消失或者獲得明顯的改善,且能夠自如地進行膝腱反射。且經過肌電圖檢查,發現其相比于治療之前的狀態,神經傳導速度增快了至少5 m/s,那么視之為顯效[4]。如果患者的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的癥狀獲得了有效地改善,同時膝腱反射獲得一定的好轉,神經傳導速度也有了一定地加快,但還沒有加快5 m/s,那么視之為有效。如果以上指標均未好轉,視之為無效。
1.4? 統計方法
借助SPSS 22.0統計學軟件在處理進行處理。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行t檢驗;計數資料用[n(%)]表示,行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治療有效性分析
經過21 d的治療之后,可以發現,硫酸鋅組和依帕司他組的治療有效率分別為68.18%和72.72%,兩組的治療效果之間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除此之外,聯合治療組的治療有效率高達90.91%,與其他兩組相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治療前后的神經傳導速度分析
3組患者治療之前的神經傳導速度并沒有顯著的差異,分別為(41.42±2.45)m/s、(40.98±2.66)m/s、和(40.78±2.78)m/s,但是在經過3種不同的治療手段之后,用單種藥物治療方法進行治療的兩個組的患者,神經傳導速度的改善程度顯著低于聯合治療組,硫酸鋅組為(45.12±2.56)m/s、,而依帕司他治療組為(45.21±2.78)m/s、,聯合治療組為(52.48±5.24)m/s、,前兩組和最后一組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該研究所主要探討的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這一疾病,是當前在臨床上發生于糖尿病患者身上的頻率較高的一類并發癥[5]。而除了四肢麻木之外,頻繁發生的刺痛感、肌肉無力感也是此類患者日常生活中經常發作的癥狀。由于糖尿病患者不得不面臨常年處在高血糖狀態當中的現狀,因此,其神經當中的微血管也難免會因此而受到損傷,與此同時,其相應的血流速度也會隨之而下降。久而久之,諸如周圍神經病變等并發癥就會出現在此類患者的身上。但是具體的,導致這一并發癥出現的原因,臨床上還沒有十足的研究。而到目前為止,依帕司他和硫酸鋅是兩類治療此類并發癥最為有效的藥物。經過該次研究,可以發現,相較于單獨采用依帕司他或者是硫酸鋅對患者進行治療,將兩者聯合進行使用的效果更為顯著,如若能夠在臨床上進行大面積的推廣,不僅能夠使得患者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其治療效果,除此之外,還能夠降低患者發生不良反應的概率,一舉多得。尤其是在當前這一糖尿病患病率急劇增加的時代背景之下,只有有效地提高糖尿病諸多并發癥,如周圍神經病變的治療有效性,才能夠在最大程度上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使許多老年患者能夠過上有質量的老年生活,免受糖尿病的折磨。
[參考文獻]
[1]? 張艷麗, 王麗云, 張操.甲鈷胺、依帕司他聯合α-硫辛酸治療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的臨床觀察[J].中國繼續醫學教育, 2017, 9(18):159-161.
[2]? 王曉彤, 林海雄. α-硫辛酸對比依帕司他治療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臨床療效的系統評價[J].中國藥房,2017,28(6):786-790.
[3]? 孫殿靜, 谷巍, 劉晴晴. 依帕司他聯合硫辛酸治療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的臨床觀察[J].中國藥房,2017,28(23):3226-3229.
[4]? 熊燕. α-硫辛酸聯合依帕司他治療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臨床療效的Meta分析[J]. 東南國防醫藥, 2017, 19(1):58-61.
[5]? 張金成, 唐詩玲, 王麗輝,等.α-硫辛酸聯合依帕司他治療老年糖尿病患者周圍神經病變的臨床療效[J].中華老年醫學雜志, 2017, 36(03):287-291.
(收稿日期:2019-1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