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勇
摘 要:現階段,科學技術得到了顯著發展,當前在教育教學中多媒體也得到廣泛運用,使教師的授課方式得到了顯著改變。在教學中多媒體發揮著十分顯著的作用,這種作用是其他教學手段無可比擬的,其有利于促進學生知識面拓寬,激發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在中職化學教學中運用多媒體技術,可以促進學生學習效果顯著增強,多媒體呈現的諸多圖文和數字信息,可以加深學生對化學課程中知識點的掌握。對此,本文主要對多媒體在中職化學教學中的應用進行了探討,以供參考。
關鍵詞:中職;化學教學;多媒體技術
因為化學是一門重視實驗的學科,只借助傳統的教學方式通常不能使教學的需要得到滿足,同時也加大了學生理解相應化學知識和概念的難度,因此十分有必要適當創新中職化學教學,而借助引入多媒體技術,可以充分發揮輔助化學教學的作用,使學生對化學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同時加深學生對更多化學學科前沿知識的了解,有效改善學生的學習效果。
1 運用現代多媒體技術,創設課堂教學情境
在學習新課的過程,煽情的演說或枯燥的講解,都不能將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出來,也不能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主動性。而借助多媒體技術,便可以達到此效果,如同磁鐵一般吸引學生注意力,并讓其受到教育和感染。在導入環節,新穎極為關鍵,借助多媒體展示音樂、攝影和圖片等,把生活中的事件引入,使學生產生一種如同置身于真實情境之感,從而激發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1]。
以“化學氯氣”相關知識為例,教師在教學中可以借助一則新聞報道材料對生活化的教學情境予以創設,并借助多媒技術為學生播放有記者采訪的化工廠氯氣泄露事故視頻,之后向學生提問:“發生氯氣泄漏的原因是什么?人應該向高處還是低處逃生?氯氣泄漏后應采取什么方法進行處理?”之后學生會迅速展開積極思考,同時,也將學生濃厚的求知欲激發了出來。發揮良好的輔助化學教學作用,可以使其對化學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同時也能加深學生對化學學科前沿知識的了解,有效改善學習效果。
2 利用多媒體教學,消除潛在危險
與初中化學存在著不同,中職化學在教材內容方面有一定的提升,極其重視生產工藝方面的教學,涉及化學工藝基礎知識、氯堿的生產以及生產原料等。教師在將教學重點落到實處的過程中,應積極對化學反應的工藝條件、原理、流程等予以全面的探析,并且與物質利用回收、環境保護、新工藝等緊密相關。就復雜的學習體系而言,包含許多實驗的內容。對多媒體教學方式的正確運用,可以消除實驗之中存在的危險情況[2]。就化學實驗之中使用的相關藥品,大多屬于可燃、有毒、爆炸性或有腐蝕性的,所用的儀器諸多都為玻璃制品,在實驗中,稍不注意,便會發生火災、燒傷、爆炸、中毒或實驗器具導致的安全事故。例如,其一,稀釋濃硫酸,若學生并不了解濃硫酸存在的吸水放熱特點,在濃硫酸中直接加入水,便會引發燒傷或燙傷事故。其二,對汽油以及乙醚等相關有機溶劑予以運用的過程中,混合蒸汽與空氣,會由于小火花而出現爆炸的情況;其三,進行硫氰化鉀和氯化鐵絡合反應實驗時,稍不注意皮膚上便會沾上硫氰化鉀溶液,其便會在血液循環的作用下流至全身,進而中毒死亡。
3 運用多媒體提高效率,增大課堂教學容量
在中職化學課堂中運用多媒體技術,既將教師的板書時間有效減少了,同時促進了課堂教學容量增大。以“原子”相關知識為例,因為微觀世界的原子和分子十分微小,抽象性很強,學生理解難度較大,是過去的教學難點。借助多媒體輔助教學便能有效降低教師的教學難度,即引導學生觀看“氧化汞分子受熱分解的微觀示意圖”,視頻之中的氧化汞分子出現分裂后,會形成更小的粒子,并且大量的氧化汞分子會分裂成更小的粒子。此時教師可提問:“分裂成的微粒是什么?屬于在何種狀況下產生的?”,并向學生展示氧化汞受熱生成汞和氧氣的過程。同時,對學生進行適當的引導,確保其能夠進行思考,即化學變化之中,一個氧化汞分子分裂為兩個更小的粒子,但是這兩個粒子不可再分。換言之,分裂出來的分子屬于化學變化之中的最小粒子。最終得到:在化學學科中將此種粒子稱為原子。隨后,播放動畫,引導學生立足于情境總結原子含義:化學變化之中原子屬于最小粒子。由此可見,通過多媒體技術來開展教學活動,能夠順利突破本課教學重難點,促進了教學效率顯著提升,使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得到了有效培養。讓學生立足于不同的角度,加深對化學變化實質的認識,教學效果十分顯著。
4 結語
總而言之,在中職化學教學中運用多媒體教學手段,促進了中職化學信息化、現代化發展,使中職化學教學手段得到了豐富。然而,在中職化學教學中運用多媒體技術也暴露了諸多問題。所以,對多媒體教學手段進行有效、合理、科學運用,才能將學生的學習興趣充分激發出來,促進教學質量有效提升。
參考文獻:
[1] 王一.多媒體在中職化學教學中的應用[J].建材與裝飾,2017(45).
[2] 王鵬,姜風華,李巍.試述多媒體技術在中職化學實驗教學中的應用[J]. 通訊世界,2018(8):227-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