冉冬梅
摘 要:在素質教育全面深入的新時期,小學英語教學逐漸從知識本位向能力本位轉型,注重學生學科核心素養的發展。但由于學生基礎知識薄弱,日常接觸英語較少,缺少良好的語言學習環境,因而在教學中采取故事教學法,強化學生的語感和語言思維。基于小學高年級英語教學中故事教學的應用策略展開論述,探討教學方案設計與優化的具體方向,明確相關現狀問題,提出幾點意見和策略。
關鍵詞:故事教學法;英語;教學策略
小學生由于知識儲備和認知水平存在局限性,在語言學習中需要加強客觀環境的構建,夯實學生英語基礎,構建英語知識體系。新時期教育改革在課程和教學理念上都有所改進和創新,故事教學法的應用能夠有效提高英語閱讀、寫作和口語教學的有效性,讓學生建構思維導圖,加強知識遷移,提升教學的有效性 [1 ]。文章從知識積累、教學反饋和學習體驗三個方面探討相關教學策略的改進方向,以供參考。
一、結合教材合理立意,注重知識積累
相較于中高階段的英語教學,小學英語教學更注重基礎,一是聯系生活實際,注重學生對知識的認知和建構,二是強調知識講解,讓學生能夠掌握并熟悉應用。詞組語法和簡單句式是基本內容,某種意義上,學生的理解能力決定了學習效率和知識獲取的上限,他們的語感、語言思維和學習習慣與課堂教學息息相關。教師在教學中要通過教學反饋明確學生的問題所在和教學方案設計方向,有目的性、針對性地進行專項語言訓練 [2 ]。對于相似語法的講解,同類英語知識體系的構建還有口語表達的語序和習慣等內容都需要學生意會,千篇一律的例句講解和示范只能形成模板記憶,要想真正掌握運用必須讓學生理解本質結構。從學生個體差異來看,小學高年級學生在學習時要強化思維導圖式教學,讓知識形成關聯性,相比較教材課文的單一素材,利用故事教學法既能夠大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又能夠根據教學目的和需求設置相應主題的語言。結合教材主題合理立意,加強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和認知。教學中的reading和practice的板塊,就可以根據內容,在教學前搜集相關故事內容。如學校、食物、節日等主題,都可以通過微課或多媒體視頻進行簡單的故事教學,在劇情和對話中構建語言學習情境,進行實時講解和即時翻譯,幫助學生理解中英文轉化的表達細節,注重思維養成。
二、加強師生互動交流,明確教學反饋
故事教學并不只是單純地說故事,從教師的角度設計教學內容,首先,要考慮到故事類型與主題是否易于學生理解,其次,在故事篇幅和數量選擇上根據需求有所側重,是選擇多個短小的故事片段進行示范講解—教學互動閱讀—獨立學習探究,還是以一個完整長篇幅的故事進行系統性的知識講解,對應詞組、句型等語法知識點,都要考慮到多種影響因素,如知識點的難度、考查方向、衍生知識的了解和學習等。再者,就是故事文本的表現形式,除了單純的文字故事,配合錄音、圖片或是多媒體視頻的形式都有不同意義,文字強調對知識點的敏感性,錄音重視口語表達,圖片和多媒體視頻更傾向于理解和認知,尤其是一些相似內容或復雜內容,幫助學生理解區分和記憶。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時刻保持互動交流,在故事講解或剖析時,設置對應的問題,了解學生的學習進度,明確教學反饋。比如相似發音的單詞,讓學生根據發音規律對應音節,熟練認識音標,還可以在故事內容中合理留白,提供一些選項進行問答,或是在圖片、視頻教學的形式中,讓學生猜生詞意思,聯系上下文和視圖,從含義上解析單詞構成,簡單講述詞綴的概念等形式都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提升教學質量[3 ]。
三、強化學習體驗,重視思維養成
故事教學法要強化學生的學習體驗,無論是課堂筆記還是復述續寫,學生要有一定的學習成果。在教學過程中,應當強調故事筆記、知識總結、表達陳述等教學模塊。比如利用課外繪本設置一個持續的教學課程,以“The Very Hungry Caterpillar ”為例,以繪本內容中的食物和時間可以開展對應的教學,將每天吃的食物分成七個部分七節課,融入日常教學中,讓學生以讀故事的思維有意識地將知識轉變成一個積累的過程,有所感悟。除此之外,教師還要重視學生的思維養成,利用不同類型的故事素材吸引學生自主探究,將一些常見單詞的不同含義作為重點,讓學生通過筆記的形式加強記憶。比如black一詞譯為黑色、黑色的、黑人、黑色顏料等含義,而在詞組“a black tea”中,則是紅茶的意思。相似詞組還包括a white lie,yellow dog等。又如喝湯是eat soup不是drink,一場小雨為a light rain,而不是a small rain,這些簡單的語法內容要么是脫離本意延伸出的一種具有時代性或社會性的含義,要么是中英文語言差異形成的認知錯覺 [4 ]。這類知識內容不勝枚舉,寥寥數次的講解很難讓學生形成長期記憶,但是在故事教學中就能夠以人物形象或情節強化學生的記憶,在學生學習體驗構建知識體系,培養學生的語言能力。
故事教學法具有獨特的教學價值,不僅使得課堂教學內容和形式更加豐富飽滿,而且在情感和心理層面也有助于學生思維和知識素養的發展,將傳統知識講授記憶的教學模式轉變成學生深入體驗和自主探究的學習模式。故事教學法的應用要從知識積累、教學反饋和學習體驗三個方面入手,以培養學生語言思維和語感為前提,培養學生的英語核心素養,提高教學質量水平。
參考文獻:
[1]鄭莉.故事教學法在小學英語教學中的應用[J].讀與寫,2020,17(19):140.
[2]田占文.故事教學法在小學英語教學中的應用[J].新課程,2020(21):110.
[3]賈夢楠.故事教學法在小學高年級英語教學中的應用研究:以鄭州高新區長椿路小學為例[D].新鄉:河南師范大學,2019.
[4]郭伶勤.故事教學在小學高年級英語課堂中的應用探究[J].華夏教師,2020(2):17-18.
注:本文系白銀市“十三五”教育科學規劃課題研究成果,課題立項號:BY[2020]G10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