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玉紅
摘 要:新課改背景下為了提升學生的語文閱讀能力,教師要充分重視教學方法的創新應用,以學生為主體創新教學方式,才能有助于提高語文閱讀教學質量。主要從語文閱讀教學現狀以及教學策略的實施詳細探究,希望能對學生學習起到積極作用。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現狀分析;對策研究
小學作為閱讀的啟蒙階段,學生對于閱讀的概念和理解性較差,教師應該發揮好自身的指導作用,幫助學生慢慢理解課文閱讀,激發學生閱讀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從而提高教學質量。教師在新的教育階段背景下,要不斷更新教學理念,創新閱讀課堂的模式,才能有效促進學生閱讀能力的提升,教師要融入創新的觀念,提升學生的學習質量,為學生可持續學習發展打下堅實基礎。
一、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現狀
由于受傳統教學觀念的影響,教師在教學中由于沒有注重突出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導致學生學習的效率比較低下,這就必然會影響學生語文閱讀教學的能力素養提升[1]。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轉變教學觀念,打破傳統教學的不利現狀,才能為學生閱讀能力的提升起到促進作用。但是,當前仍有部分語文教師的理念停留在傳統方式階段,沒有及時更新和創新閱讀課堂模式,影響了學生可持續學習,這就必然會對課堂教學目標的實現產生不利影響。
二、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措施
1.活躍氛圍加強師生互動
教師在語文閱讀教學中要以學生為主體,教師和學生之間建立和諧平等的對話關系,讓學生感受到教師的親切感,從而能調動學生主動學習的積極性。課堂氛圍的優化是調動學生學習動力的重要因素,所以教師要能對學生學習的狀況有所了解,以興趣為驅動力,促進學生對語文閱讀知識學習的主動積極性,從這一教學環節進行優化,才能促進學生綜合學習能力提升[2]。教師在閱讀課堂中不僅要注重知識的傳授,還要注重對學生情感的培養,增強學生的閱讀體驗,這對提升語文閱讀教學質量能起到積極作用。
2.以文帶文豐富學生知識
教師為提高學生閱讀能力的素養,在實際教學中要采用高效的教學方式,運用以文帶文的方式增加學生的閱讀量,豐富學生的閱讀體驗,這對提升學生的閱讀素養有著積極作用。小學生的年齡相對比較小,自主學習能力不強,這時候就需要教師積極發揮指導作用,通過各種手段巧妙地引導學生進行以文帶文的閱讀方式,幫助小學生增加閱讀知識量,提升閱讀興趣,這對小學生的閱讀課堂教學的效率具有良好的意義[3]。
如教師為學生講述《靜夜思》的課程內容中,這一閱讀內容主要是情景交融的古詩內容,教師在閱讀教學中要先讓學生對課內的閱讀內容有充分的了解認識,在學習之后為能增加學生閱讀量,為學生提供課外的閱讀內容,將課內和課外的閱讀內容進行有機結合,從而有助于調動學生閱讀學習的積極性,為學生的綜合學習素養提升打下堅實基礎。如在為學生講述《靜夜思》后,為學生提供課外的閱讀內容,同樣是情景交融的古詩內容,引導學生進行對比分析,通過這樣的方式能夠增加學生的閱讀量,為提高學生的綜合學習能力打下基礎。
3.以讀促寫提高綜合能力
教師為能提升教學的質量水平,閱讀教學方法的應用方面要積極創新,充分轉換主體身份,圍繞以學生為中心的理念進行多模式閱讀活動的開展,且活動模式要充滿趣味性、靈動性和創新性,為學生良好學習打下堅實基礎。語文閱讀教學中將以讀促寫的方式加以科學運用,讀寫結合能為學生綜合素養提升起到促進作用,課堂教學工作的開展當中教師將讀和寫緊密結合,促進學生對閱讀的內容有充分的了解認識,激發學生學習的動力[4]。教師可將新技術和閱讀教學有機結合起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通過動態化的內容呈現,能夠活躍課堂。
例如講述到《黃山奇石》的內容,為提高學生閱讀的積極性,教師運用多媒體為學生呈現風景優美的黃山景色,讓學生能對黃山奇石有直觀的認識,學生在觀看中也會對閱讀充滿興趣。閱讀當中學生腦海中出現了直觀的畫面,從而能幫助學生提高閱讀的效率。教師為能促進學生綜合能力提升,將閱讀和寫作聯系起來,選擇有代表性的段落讓學生結合自身的生活所見進行仿寫,在讀寫結合中學生會有更多的收獲。以讀促寫的教學方式,能夠為語文閱讀教學質量提升起到促進作用,有效實現教學目標。
總之,教師在語文課堂教學工作的開展當中,為能提升閱讀課堂教學效率,教師要充分轉換身份,更新閱讀教學的理念,采用多種方法創新課堂模式,以學生為主體采用多樣化的方式提升學生的綜合學習能力,通過上文中閱讀教學的方法創新應用研究,這對提升實際閱讀教學質量有著積極意義。
參考文獻:
[1]郭曉燕.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現狀探究[J].中國農村教育,2020(8):92.
[2]謝文穎.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現狀與改進策略[J].西部素質教育,2020,6(4):244.
[3]李曉琴.小學語文高年級個性化閱讀教學的現狀及對策研究[J].才智,2020(2):16.
[4]王斌.小學語文擴展閱讀教學現狀分析及對策[J].新絲路(下旬),2019(2):82,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