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紅
摘 要:表現性學習是近年來比較熱門的學習方法,它一經提出就受到學者和教育工作者的廣泛關注和利用。表現性學習策略是西方學者首先提出的觀點,之后引進中國。表現性學習提倡用“表現”來主動獲取知識,強調由內而外、以內養外。它的提出,是基于兒童樂于表現、善于表現的天性,因而在小學課堂上運用,能夠活躍課堂,提高學生參與學習的積極性,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表現性學習不是萬能的,應該將之與中國傳統教學結合起來,以便取得更佳的教學效果。
關鍵詞:教學;小學課堂;表現性學習
一、表現性學習的內涵
表現性學習是由西方學者提出的觀點,被我國學術界和教育界充分研究和利用。表現性學習策略是近年來教學改革的新方向,表現性學習是通過學習者的“表現”來主動獲取知識。“它強調由內而外、以內養外,通過表現達到善待自我與欣賞別人、個體多樣表現與群體共同發展的統一”[1]。表現性學習的提出和應用,基于這樣一種原理——兒童有天然的表現欲望和表現能力。“兒童的表現欲蘊含著他們對自然與社會的無限好奇,對自身力量的一種嘗試檢驗。正是通過表現(例如探究、質疑、摸索、嘗試、構造、拼接、涂畫、彈奏、兒童口頭與書面溝通等),兒童的天性得以充分展露”[2]。因此,因勢利導并充分發揮兒童的表現欲,將之運用于學習中,可以極大地調動孩子們的學習積極性,提高他們的學習效率,增強他們各方面的素質,從而達到教育教學的目的。
二、小學課堂表現性學習策略的實施
把表現性學習策略應用于小學課堂,使其發揮獨特的優勢,是每一個小學教師的職責。學生表現性學習的實施,要由教師來指導,但這種指導與傳統的教師唱主角的灌輸式傳授知識不同。表現性學習課堂,要以學生為中心,學生是課堂舞臺的表演者,教師是導演,規范學生的學習活動朝著既定的目標努力。表現性學習課堂能夠培養學生各方面的能力,比如思考判斷能力、動手操作能力、口頭表達能力等。在這個過程中,“教師不是讓學生怎樣學,而是提供學習資源、學習手段,創造學習環境,由學生去決定怎樣學……表現性學習強調以學生的表現為中心,讓學生在民主、和諧、寬松的氛圍中活動、學習、探究,讓學生無拘無束、暢所欲言,讓學生愛表現的天性得到充分展現。在表現性學習中,學生要引發學習動機,提出學習問題,設計表現任務,決定學習內容,規劃學習進程,判斷表現結果并能自覺反思完善”。
為了使表現性學習課堂取得應有的教學效果,教師要做好以下幾點工作。
第一,營造和諧、愉悅的表現氛圍。和諧、愉悅的學習氛圍,能使學生減少畏懼或者緊張心理,敢于在眾人面前表露自己的思想、特長、才能、技能。如果沒有營造和諧、寬松的課堂氛圍,學生即使有表達的欲望也不敢表露,這樣就會使得其心理受到壓抑,甚至形成心理障礙,在大庭廣眾之下畏首畏尾,不敢表達。因此,教師在表現性學習課堂上一定要營造學生敢于表現、樂于表現的氛圍。
第二,適時對學生進行激發和點撥。學生在進行表現性學習的過程中,難免會遇到困難或“卡殼”的時候——不知怎么辦才好,學習進程受阻。這時候,教師要善于激發或點撥,使被困學生的學習“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從困難的泥沼中擺脫出來,走向學習的坦途。例如,王高老師在《小學信息技術學科表現性學習策略的研究》中講,自己在指導學生學習計算機指法的時候,沒有按照常規的講法——直接講解指法的要領,然后讓學生進行練習。如果這樣講,學生就會感到枯燥乏味,所以,王老師引進了表現性學習策略——讓學生先做游戲,使之在游戲比賽中體會敲擊鍵盤速度和準確的重要性。然后因勢利導,開始講解指法練習。王老師講得起勁,學生聽得也認真,達到了教學目的,也使學生保持了學習信息技術學科的熱情[3]。
第三,組織學生對表現性學習過程和結果的評價。評價能使學生感知自己、他人的優點與不足,取別人之長,補自己之短,使優勝者不驕傲自滿,落后者不自暴自棄。至于評價方式,可以多種多樣,“可以通過教師鼓勵性的評價、同學間互相欣賞性的小組評價、反思性的自我評價,當然還可以根據學生的要求采取延緩評價的方式,當學生覺得作品不理想時,可以要求暫時不評價,待滿意后再給予評價等,以此激發學生的參與意識”。
三、正確看待表現性學習
表現性學習的優勢自不待言,它改變了傳統學習方式,將理論高度融合于實踐,通過模擬真實環境促使學生獲得實際經驗。引進表現性學習策略不是要推翻和代替傳統教學方式,而是要克服傳統教學方式的刻板和重理論、輕實踐的偏頗,是對傳統教學的校正和拓展。因此,不能將表現性學習神化,認為只要課堂上運用了表現性學習策略,一切問題都會迎刃而解。看事物不能絕對化,辦事情不能走極端,要一分為二,掌握好“度”。
總之,如何正確地運用表現性學習策略于小學課堂,是應該認真研究和解決的問題。不能完全拋棄傳統教學方法,也不能漠然置之。要結合實際,將表現性學習策略的優勢和傳統教學的長處都發揮出來,克服二者的缺點和不足,推動小學課堂教學水平邁上新臺階。
參考文獻:
[1]肖龍海.論表現性學習的理念[J].課程·教材·教法,2006(2):26-29.
[2]肖龍海.兒童是天生的表現者:結合小學語文教學談表現性學習[J].基礎教育,2005(Z1):93-95.
[3]王高.小學信息技術學科表現性學習策略的研究[J].中國信息技術教育,2009(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