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一個最新也是最重要的成果,這個最新成果過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論內涵,有著深厚的學理性。這一思想堅持和發展唯物辯證法,把握住了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建設的規律,以歷史發展為中心,以人民群眾為主體,對于推動中國社會的發展,加強中國的國力,開拓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新局面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關鍵詞:習近平;新時代;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建設
馬克思中國化的過程中,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當代最新的成果,是21世紀的馬克思主義。習近平總書記在深刻的理解人類發展歷史規律,并且把握歷史進程的規律的同時,不斷地吸收其中的智慧,在新時代始終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總結歷史經驗,對國家的治理和政治的理解提出來明確的要求,最終形成了具有濃重的中國特色的“馬克思主義”。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形成對于推動中國社會的發展,加強中國的國力,開拓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新局面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中大歷史觀的生成必然
馬克思和恩格斯是早期的無產階級創始人,早期恩格斯在《卡爾-馬克思<政治經濟學批判·第一分冊>》中曾經在對于歷史和思維發展的關系做了解釋,他指出,“歷史和思維的發展是存在密切的聯系的,歷史的開始的同時,思維就隨之開始;思想的進程是伴隨著歷史的發展而發展的”。通俗的說,任何一種思想理論的形成和發展是遵循著一定的歷史發展條件的,所以說,對于中國的馬克思主義-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也應該具有相同的生成邏輯和現實必然。
(一)借鑒歷史中國促進當代中國進步的客觀要求
中國是一個文明古國,具有兩千多年的發展歷史。在這幾千年的歷史長河中,中國形成了優秀的傳統文化。中國歷史在不斷地延續,需要有專門的機載人員進行歷史的記載。通過對歷史資料的查詢,我們發現早在商超就出現了專門用來記載當時發展的事情的官職-巫史之官,到了周朝,這類官職設置更一步加強,史官這個官職成為一個獨立的部門,而且在這個部門中分工非常明確。在漢朝、唐朝,古代就已經有了以史為鑒的例子,其中唐太宗的一句名言“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廣為流傳。時至清代,龔自珍就提出“欲知大道,必先為史。”在清末期間,我國正處于內憂外患的時代,國禍當頭,很多愛國人士開始救亡圖存的道路,提倡民族主義,才能夠挽救我國的困境。由此可見,每一件事物的存在和發展是在一定的歷史條件下出現的,只有環境和活動改變,新的事物就隨之產生。因此,只有充分知道和了解我國的歷史和發展規律才能夠更好的把握中國以后的發展道路、發展動力等,從而促進當代中國的進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就是在如今的歷史條件下產生的新的事物,能夠促進當代中國進步。
(二)超越傳統模式推動中國道路創新的內在需要
十月革命的一聲炮響給我們送來了馬克思主義,給中國的革命帶來了生機。在中國革命進行的如火如茶的時候,我國著名領袖馬澤東就指出,如果中國共產黨要想取得革命的勝利,必須借鑒歷史,從歷史中獲得經驗,才能取得革命的成功。新中國成立,中國人民站起來了;鄧小平遵循了毛澤東同志的原則,改革開放40年的偉大實踐,中國人民富起來了;習近平遵循了毛澤東同志的原則,堅持習近平新時代特色社會主義,中國人民強起來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偉大勝利,離不開我國領導人能夠借鑒歷史、及時改正傳統社會主義模式經驗教訓。因此,要用發展的眼光不斷地看待歷史足跡和歷史成就,不斷地借鑒傳統的革命道路,并且進行創新,超越傳統模式,這是才是歷史發展的必然,從而促進當代中國社會的進步。
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中大歷史觀的理論內涵
什么思想理論才能夠長久存在并且廣泛流傳,偉大的領袖恩格斯在《反杜林論》中曾經說過,只有符合當代自然界歷史發展實際狀況的思想理論才能夠長久存在,才是正確的。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就是順應時代的發展規律、順應歷史的發展而存在的。
(一)以勞動發展史為基礎的歷史本體論
歷史是是什么?很多個偉人都有不同的看法,其中馬克思說“歷史不過是追求著自己目的的人的活動而已”只有通過觀察歷史的長河,才能夠認清楚歷史發展進程的規律,從而找到事物發展的規律、事物發展的本質。習近平總書記繼承馬克思主義“在勞動發展史中找到理解全部社會史的鑰匙”的思想,提出了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人民創造歷史的重要講話。在五一國際勞動節表彰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又一次提及了人民群眾對歷史的重要性,還提及了我們如今的歷史的輝煌離不開人民群眾的勞動創造,并且闡明了以勞動實踐為本元的歷史本體論。
重點強調了社會經濟的發展必須遵循歷史發展的規律,一定要遵循歷史發展規律,不能夠否認歷史。否則就是對歷史的不尊重,遲早被拋棄。
(二)以歷史前進的邏輯中前進的歷史認識論
正確的認識歷史才是社會發展的正確選擇,習近平總書記提出在歷史前進的邏輯中前進這個觀點。中國共產黨為什么會取得勝利、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為什么會取得成功,這都是因為我們的領導人正確看待歷史,堅持唯物辯證法,認清了事物發展的規律,認清了事物發展的規律。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并且一直牢牢把握住這條主線,堅定不移的一直實行下去。這樣中國才能夠一直富強、獨立。
(三)以人民為中心的歷史價值論
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會議上多次提出,人們生產生活的重要前提就是歷史條件。我們必須從歷史出發,從事物發展的起源出發,遵循歷史發展的規律,只有這樣,才能夠有效地把握事物發展的規律、事物發展的進行程度、事物發展的未來趨勢。做到以史為鑒,把歷史當做做事的鏡子,古為今用。習近平總書記在尊重歷史的前提下,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強調在歷史的進程中,要以人民群眾為主體,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是真正的英雄,所以,他們理所當然的應該享受歷史帶來的進步。可見,“以人民為 中心”的發展思想是習近平歷史價值論的支柱和精髓。
三、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中大歷史觀的時代價值
馬克思、列寧主義是我國進行一切社會主義活動的根本原則。列寧曾經指出,馬克思主義歷史理論“指出來從奴隸社會到封建社會再到資本主義社會最后到社會主義社會這幾種社會經濟形態更替的過程”進而揭示了歷史發展的過程是生產力不斷提高的過程。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中的大歷史觀堅持和發展了唯物史觀,并且運用到社會發展的各個領域,促進的中國社會的發展和進步。
從理論邏輯促進了馬克思主義歷史理論的中國化。從社會形態的更替來看,只有將人民群眾當做歷史的主人、當做歷史發展的推動者來看,社會歷史觀才是真正科學的、具有實踐意義的。到今天,馬克思主義歷史觀在歷史理論領域占有者重要的席位。實踐改變歷史、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馬克思主義歷史論是從歷史出發,始終以現實歷史為基礎,以物質生產生活的實踐為基礎而形成的科學理論形態。自從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以來,每一代領導人都堅持馬克思主義并且和中國歷史發展的實際情況相結合,創造出了一個適合中國發展的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豐富了馬克思主義歷史理論。
四、結語
綜上所述,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習近平總書記充分的認識到了歷史促進中國發展,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將傳統的歷史模式進行創新,并且順應時代發展的大潮流,進而形成的。習近平總書記在對歷史進行精確地認識后,形成了一個重要的判斷,形成了以人民為中心的歷史價值論,勞動創造歷史的歷史本體論這一歷史哲學。系統挖掘習近平新時代中國 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中大歷史觀的生成必然、理論內涵和時代價值,對于在總結歷史經驗中開拓新時代中 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新局面意義深遠。
參考文獻
[1] 李煒,李憲倫.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形成與發展的內在邏輯——基于習近平新時代哲學思想的三個維度考察[J].廣西社會科學,2018(03):7-11.
[2] 朱雪微.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類哲學意蘊[J].廣西社會科學,2019(07):7-13.
[3] 白顯良,鄒玉.把握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宣傳教育“度”的現實意義與實踐策略[J].廣西社會科學,2019(07):22-28.
[4] 燕道成.從傳播學角度看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大眾化[J].湖南師范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18,47(03):35-40.
[5] 魏一明,張占倉.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理論邏輯[J].中州學刊,2017(11):1-7.
作者簡介:趙松(1979.03- ),男,漢族,河南睢縣人,碩士研究生,中共江西省委黨校國際學術交流處,研究方向:思想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