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萬鑫
摘要:2020年第一季度中國經濟增速將有較大程度的放緩,相比2003年非典,中國經濟下行壓力更大,外部環境更差,毋庸置疑影響設計師的發展,此次疫情更加意識到中國設計未來發展的方向需要不斷涌現一批有能力、有理想和有社會責任意識的職業化設計師群體,總結設計師以人為本設計的現狀并預測其發展趨勢,能夠對設計的未來發展提供參考。分析機器思維與設計思維的差異,從設計方法和設計工具兩個層面總結目前的研究現狀,梳理以人為中心的智能設計的發展脈絡,如何在經濟下行大勢下設計師的發展,創新及生活立足點也顯得尤為重要。
關鍵詞:經濟下行;設計師;商業價值;互聯網
2020年春節期間,舉國上下共同抗擊疫情,為避免人口大規模流動和聚集,采取了居家隔離、延長春節假期等防控措施。無論是國內還是國外,生命受到了威脅,從而經濟都受到了一定程度的重創,此次疫情的出現,讓我們對人類命共同體有了更深刻的體會,無論是個人,企業,甚至國家、地球看似沒有聯系,實則深深緊扣,沒有人可以成為絕對的獨立體存在生活著。讓設計師開始反思,現如今狀況下,設計師該何去何從,我們發現在國民昌盛時產業轉型升級和人民美好生活目標的實現,藝術與設計在其中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但在生命面前,人們往往忽略生活中對設計審美的需求,首先滿足于生活基本需求。但身為設計師,要明確自己的定位,找準自己的定位,充分利用自己的專業能力出一份力,體現自己的價值。設計師們應該提高自己的職業能力,用設計來成就自己的夢想,尋找屬于自己的時代價值。
設計要穿透商業、政策、環境、人心、遠古,設計還要穿透未來。人的發展成了這個時代最重要的主角,這個時代更強調人的主觀感受。設計師要想在現狀下設計務必要滿足于商業價值,育化心靈,文明象征三合一。設計在品牌中,最重要的商業價值,要想成為成功的設計師首先要學會傾聽,了解客戶真正的需求,幫助客戶解決具體問題;在給客戶提供可行方案前,我們必須先理解客戶的問題。給用戶帶來更好的視覺體驗;其次作為企業或設計師,我們應該把美傳遞給消費者,所以設計還要起到育化心靈的作用和責任;自古以來,我們可以通過各方面設計看到這個時代的興盛與否,越興盛的時代,其建筑,服裝,產品等的發展和設計則越好,所以各類設計的發展也具有文明象征的時代價值。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對設計的品質追求也越來越高,一個好的設計師的作品不僅能夠引領消費的升級,也可以用自己的設計能力實現自己的商業價值,用自己的設計價值來換取公司股份。
隨著互聯網公司的飛速發展,產品線越來越多,跨部門之間的合作越來越頻繁,產品需求快速迭代,因而我們也需要一個規范的設計系統語言來幫助我們快速的更新產品和設計團隊進行內部交流。一個優秀的設計系統語言,需要具備清晰明了、統一性、實現快速設計迭代、能夠提高開發效率的特點。一個優秀的設計師要有自己的一門絕技,才能在人才輩出的設計行業里長久的生存。不淪為設計囚徒、學會辨別設計的好還是不好、明白設計和溝通的關系重要性、了解設計的“度量衡”, 無論行業怎么變,技術好,就能以不變應萬變。做設計類的行業,想要發展好,一定是踩在前輩的肩膀上往上爬,虛心請教前輩經驗,所以想要進步快選擇學習方式是非常重要的。做一名優秀的設計師,要有一項核心技能不斷的向上延伸,在知識技能的低端還需要有一到兩項輔助的臨界技能。就比如:UI+平面、 品牌+運營、平面+插畫、UI+技術 …支撐一個企業或是設計團隊真正的核心力量是專業線的深入程度,是實打實設計能力。什么都能做的另外一個說法就是什么可能都做的不夠精湛。就像被我們稱為神的喬布斯也只是在用戶體驗和藝術審美達到了一個極致的高度。與其樣樣涉及,不如先想辦法集中所有精力把自己的某個技能做到足夠精湛。即便在最好的平臺,設計師也不可能只做你“分內”的工作,只會一門手藝,沒辦法應對緊急任務,認真的審視日常的工作,思考下在自己的核心技能邊緣,尋找一兩個臨界技能能夠幫助你更好地提升核心領域的競爭力。,有別人不能替代的東西。最重要的的一點,做設計,誰也不比誰強到哪里,只有堅持、用心、誠懇,才會真正發光發亮,但前提是要堅持得能下去。
中國設計未來發展的方向需要不斷涌現一批有能力、有理想和有社會責任意識的職業化設計師群體。設計師不能完全商業化,與大眾設計同化,也需要有自己的思想,自己的審美,自己的抒發表達,在一些購物中心,設計的同質化已經非常嚴重。而客戶在選擇設計服務商的時候,并沒有什么忠誠度,除了作品,往往還看重的是設計公司的其他附加值,例如行業經驗、專業精神、服務態度、成功案例等。隨著設計發展到過度成熟階段,好的設計得越來越多,而且越來越像,這時對設計無感的消費者會越來越多,更不用說品牌忠誠度一類。那么如何實現設計的差異化,有兩點:用新的條件把舊的事情在做一遍以及洞察客戶需求的步驟。大多數的成功創新并不是創造出新的實物,而是用新的條件把舊的事情在做一遍。創新的最大難點,不是想出新的方式滿足需求,而是看到舊的滿足需求方式不合理的地方。而且難點在于因為舊的方式被沿用多年,大家習以為常,并不覺得有問題,這會形成一道厚厚的認知屏障。真正阻礙創新的,就是這個東西。
如今社會可以說是互聯網時代,一些室內,服裝,海報等app軟件,可以讓設計小白很好的上手,進行簡單的自我設計,如何避免被這些app取代,需要設計師不斷的自我提升。同時,優秀的設計師應該跟緊時代的腳步,利用互聯網的力量,學好一定的信息技術,設計不僅僅是一門藝術,它還能改變生活,引領潮流。了解受眾群體,為了達到這個目的,進行專業的用戶走訪、調研、測試等,去了解受眾群體的背景、痛點、訴求等信息。所以在設計之前,我們可以做更多的事情來幫助業務實現商業目標,來幫助產品完善產品功能和鏈路,讓產品更具人性化,更具情感化。與其花更多的時間在方案的不斷修改和調整中,還不如花更多的時間在設計前的用戶心智、行為和極致體驗路徑上。設計的本質就是解決問題的。
經濟下行大勢下對于設計師來講,這是一個挑戰,也是一個機遇,定要不忘初衷,以人為本,善于觀察,善于發現,了解問題,解決問題。有獨立思考的能力,不從眾,有繼承,有所創新,提高自己的專業能力,過硬的知識儲備幫助自我更好的發展,不斷在設計中尋找自我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