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今朝
摘 要:建筑材料學是建筑類專業學生的必修課程,教師在進行教學目標設計時要以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為主。而建筑材料學的優勢在于其具有極強的實踐性且在學科內容中實現多學科交叉,因此,教師可以采用多元化方法,利用課堂內、外結合實踐教學的方式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關鍵詞:建筑材料;教學方式;創新能力
隨著知識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高等院校將培養創造型人才的多元化思維確定為主要教學目標。在社會經濟中創新性與創造力已經成為推動世界發展的重要動力,創新能力對我國發展有著非同小可的意義,因此,高等院校加快教學改革,通過創新性教學模式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因此,本文主要就建筑材料教學中如何培養大學生創新能力進行詳細分析和研究。
1 建筑材料教學中培養大學生創新能力的優勢
建筑材料學的特點在于其具有極強的實踐性,不僅與工程實踐有著直接聯系,還極為接近現實生活。教師在教學中通過實物展示的方式豐富學生的課堂感受,并且適當加入創新型活動降低課堂難度。就建筑材料教學而言,48學時中實驗課程占其總數的35%以上,這也充分說明實踐環節在建筑材料教學中的重要性。其次,具有多學科交叉的特性,建筑材料學不僅涉及土木工程,其中還包含物理、化學等一系列知識,因此,教師在教學中應當從不同層面出發使學生能夠利用不同角度分析與學習問題,從而有效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再其次,以學科發展為基礎。建筑業要求以綠色、環保為主,進而實現可持續發展,而建筑材料教學內容受其影響,以新型材料為主,通過其發展階段講述使學生能夠以較為客觀的方式對創新性的緊迫性進行正確認知。最后,建筑材料學科具有較強的歷史性,建筑材料的發展史作為建筑材料教學的主要內容,其不僅象征時代文明,還代表著人類發展的重要標志,其中探索精神與人性化相輔相成。因而,大學生的創新與探索應當建立在對學科知識的繼承與融合上,以管窺豹,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
2 建筑材料教學中培養大學生創新能力有效措施
2.1 以“整體論”創新教學模式
教師在教學中應當鼓勵學生敢于質疑,只有善于質疑才能鍛煉大學生的創新思維。善于質疑不是挑戰權威,而是能夠通過不同角度思考問題,創新能力的培養與學生的求同存異的發散思維有較大關系。教師在教學中應當重點培養學生的思考能力,建筑材料教學具有極強的系統性與規范性,因此,在教學中教師應當將其整體高度建立在創新教學模式之上,重視整體理論,避免因獨立理論或還原理論而降低教學效果,以教學相統一實現課內外活動的內容理論相統一。以全方位、多角度培養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鍛煉其創新思維。
2.2 引用前沿成果激發學習興趣
在課堂學習中教師應當重視對現階段前沿成果的引用,不僅能夠推動課堂進程,還能夠幫助學生了解建筑材料的發展歷史,激發學生的創新欲望與學習興趣。教師通過分析教學核心內容,以重點介紹系統性題目為主,講述其現階段的研究進度與發展過程,向學生闡述其未來研究方向及現階段存在的問題,只有使學生深入思考問題才能理解其中內涵才能受到啟發與體會,進而掌握知識的基本規律。在教學中教師應當培養學生善于觀察、勇于提問的能力,通過創新性思維全方位了解問題本質。廣泛的知識需要學生以靈活的思維方式進行創新從而展現其實用性,以創新能力解決實際問題能夠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意識[1]。例如,教師在講述“高性能混凝土”時需要介紹傳統混凝土與發光混凝土之間的區別,通過新型混凝土材料的介紹使學生能夠內化其中的知識聯系。而建筑材料學與普通理論教學不同,其在一定程度上涉及實踐內容,因此,教師應當結合講授內容幫助學生梳理知識體系,通過引入實例的方式引導學生進行思考與分析,從而綜合訓練學生認知與創新能力。例如,在建筑材料學中有一經典案例即是“關于混凝土與鋼材的區別”時需要學生根據所學知識解決建筑物坍塌問題。教學情境的創設能夠激發學生的創造熱情,使學生通過發散性思維尋找問題原因。“有教無類,須教有疑”,只有通過常思考、常設疑才能鍛煉其創新能力,而這也是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的重要手段。教師重視學生提出問題與發現問題的能力,這是培養其創造潛力的前提,鼓勵學生發言使其能夠以發明者的態度進行探究。與傳統教學模式不同,建筑材料學應當結合啟發教學方法,通過啟發式教學激發學生的內在潛力,使學生能夠內化知識形成新的理論,充分調動學生的興趣與主觀能動性。
2.3 重視課外教學深化知識層次
對于工科學生而言,作業是課外教學的重點環節也是使學生快速掌握知識的重要手段。教師在教學中應當將其分為三個環節,首先,強化知識點,通過基礎知識訓練使學生能夠內化課程內容,掌握相關知識,降低后續學習難度;其次,需要思考與分析的作業,通過判斷性題目,根據教師所留置的作業進行分析與研究;最后,對訓練作業進行綜合設計,通過全面分析等方式,調動學生的自主學習性,提高其創造能力。重視課外教學深化知識層次,而這也要求學生需要深入實際工程進行調查研究,創新教學機制,拓寬學生眼界,以多種視角尋找其感興趣的問題,進行探索與思考。
2.4 理論結合實踐實現知識內化
建筑材料學理論知識與其生產實踐聯系密切,因此,教師在教學中為學生提供實驗平臺,通過建筑材料實驗等方式體會改變材料性能、替代材料、創新材料等方法,只有引導學生正確評價材料質量,才能夠在后續學習中選擇合理且經濟的材料,提升建筑實用性。知識與實踐的結合能夠使學生快速掌握所學內容,利用大量實踐領會實驗的現實性意義,建筑材料教學為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應當提高創新性實驗權重,設置分析與討論環節對學生進行綜合性訓練。例如,在研究“混凝土性能”實驗中,教師增設關于不同類別混凝土之間的發展規律,通過養護實驗提高其可操作性,使學生在實踐中能夠解決實際工程中遇到的問題。實踐教學即是理論聯系實際,教師要利用其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使學生能夠積極參與課堂學習,實現知識內化。
3 總結
積極思考、敢于質疑,創新思維定勢在于不斷追求真理,而一流的人才應當具有創造性思維。教師在教學中將培養學生的創造性作為現階段的教學目標,只有正確認知其現實性意義,為學生營造良好的學習環境,才能使其在統一且完整的教學體系中提升自身水平,從而發展其創新能力。
參考文獻:
[1] 孫敬會.材料專業教學改革中大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與實踐[J].亞太教育,2016(34):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