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寶貴
摘 要:教師應探索與提升學生素養和能力相適應的教學實施策略。以核心素養為目標,開展活動型學科課程;以議題設置為抓手,推動學生的思維進階;以強化辨析為路徑,凸顯價值引領的作用。
關鍵詞:思政課;素養;能力;策略
在高考命題改革逐步深入的背景下,廣大教師必須研究高考“考查什么素養和能力”、“如何考查這些素養和能力”,進而引導我們的教學活動。當前,高考命題經歷了從知識立意到素養立意,再到素養立意的歷史性轉變;重視考查學生學科核心素養,重視考查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知識來分析和解決現實問題的能力。高中思政課教師必須認真探索與學科核心素養和能力培育相適應的教學理念和教學實施策略。
策略之一:以核心素養為目標,開展活動型學科課程
塑造活動型學科課程是新課改最具創新性的舉措之一?;顒有蛯W科課程要求基于核心素養吧把課程內容采用活動設計的方式來進行呈現,這些活動設計既包括豐富多彩的課外社會實踐活動,還包括形式所養的課堂思維活動。我們以一個案例來說明如何實施這一策略。
【案例1】議題:如何開展社區的停車自治
近年來“停車難”成了城市居民普遍關注的問題。某社區居委會圍繞這一問題,進行了嘗試和探索。他們提出了“潮汐式”停車方案,即:夜間社區居民把車停在附近公司的停車場,白天附近公司的上班族可以把車停到社區的停車場。教師抓住這個契機,組織學生對這一方案開展了可行性論證。學生們查閱了相關的法律,開展了問卷調查,還對居民、街道辦、學者專家等進行了走訪。最后,他們為居委會撰寫了調研報告,建議居委會可以舉辦聽證會,開展廣泛的民主協商;召開居民會議對停車方案進行民主決策;通過制定停車場使用章程的方式進行民主管理;還要定期公布停車場賬目接受居民監督。
上述案例中,學生們走出校園和教室,積極參加社會實踐活動,在實踐中獲得真知。教師也借機實施了活動型學科課程,在教學中將序列化的社會實踐活動和課堂思維活動貫穿教學始終?;顒有蛯W科課程的實施,有利于學生在社會實踐活動的歷練中、在自主辨析的思考中學以致用,把高中思想政治學科素養培育落到實處。
策略之二:以議題設置為抓手,推動學生的思維進階
新課標指出,教學設計能否反映活動型學科課程實施的思路,關鍵在于確定開展活動的議題;而議題設計的關鍵又在于確定服務于議題的問題鏈。既要通過從簡單情境、一般情境到復雜情境,再到挑戰性復雜情境的進程,讓學生逐步學會用學科思維解決現實問題;也要通過問題鏈的漸進性和階梯性,用層層遞進的問題,引導學生逐步深化對于議題的思考,推進學生思維進階的漸進性和上升性。我們以一個案例來說明如何實施這一策略。
【案例2】議題:那抹鄉愁,是包袱還是財富
鄉愁是人類文化史上一個重要的母題。某校組織開展了“靈水古村覓鄉愁”實踐活動(注:靈水村是北京市門頭溝區的一個古村落,自古文風極盛,僅明清以來就出過數十名舉人,故有“舉人村”之稱)。同學們經過調查走訪和文獻查閱,了解到該村一位名叫劉增廣的舉人的經歷。劉增廣(1866-1943),清光緒年間得中舉人,曾在山西任知縣、知府等職,后辭官返鄉,興辦新式學堂,投身教育救國。七七事變后,劉先生將自己的房產貢獻出來支持抗日,自己則流亡各地達五年之久。劉先生于1942年冒險回到家鄉,遂了葉落歸根的心愿。在此基礎上,同學們展開了討論:結合劉增廣先生“悠悠天宇曠,切切故鄉情”的經歷,談談什么是鄉愁;結合劉增廣先生“舍小家,為國家”的經歷,思考什么是鄉愁;制作一張靈水郵票,談談對鄉愁載體的認識。
在這一案例中,教師精心設計了符合學生認知規律的議題和問題鏈條和展開流程,層層遞進地引導學生理解到:鄉愁是對家鄉的眷戀,是一種家國情懷;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鄉愁的根;鄉愁離不開一定的載體。既要做到天人合一,望得到山見得到水留得住鄉愁,也要做到勾連古今,繼承和發展優秀傳統文化。可見,議題是問題鏈的核心,問題鏈為議題而服務,這是一個具有整體性、有序性和內部結構優化趨向的有機系統,有利于推進學生思維進階的上升性。
策略之三:以強化辨析為路徑, 凸顯價值引領的作用
新課標指出,要著眼于學生思想活動的獨立性、選擇性、多變性、差異性和高中階段成長的新特點,引導他們步入開放的、辨析式的學習路徑,理性面對不同觀點。的確,社會思想文化的影響相互交織、相互滲透,學生接受信息的渠道明顯增多,只有在教師指導下,讓學生親歷自主辨識、分析的過程并作出判斷,才能真正實現有效的價值引領。
【案例3】議題:商業化運作傳統村落文化資源利大于弊還是弊大于利
學生們在課堂上展開了激烈的爭論。有的學生認為,商業化運作利大于弊。如,通過商業運作,在保護的基礎上產生經濟效益;而經濟效益又為保護提供了后續資金,就實現了良性循環。也有的同學認為,商業化運作文化資源弊大于利。如,市場調節的自發性會導致“拆真建假”等破壞文化資源的現象。
在上述辨析的過程中,學生們百花齊放、百家爭鳴。必須強調的是:百家爭鳴并不代表沒有客觀的價值評判標準,只有始終代表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符合社會發展規律的實踐和理念才能做出正確的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經過討論,學生們達成共識,應該由政府為主導、村民為主體、市場適當參與的做法進行科學規劃、統籌安排??梢?,在教師引領下,以辨析為路徑,能夠充分調動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從而實現核心素養的培育和能力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