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寅之
摘 要:與他人相處,這是社會對人的基本要求,只有與人相處交流能才能更好的融入社會其中。在未來社會的發展中,也需要幼兒具有社會交往和自主活動的能力,然而今天的獨生子女缺乏與人交往的機會,也有的幼兒有不合群和自私的行為,為保證幼兒具有良好的素質,我們應重視幼兒交往能力的培養。現在又有一些獨生子女在家里像個小公主,小皇帝,但走出家門后會出現自卑、膽小、孤僻,交往能力明顯較弱。讓幼兒怎樣融入到集體中去,成了大家所需關注的問題。作為幼教工作者應該重視幼兒交往能力的培養,要從孩子生活的社會空間來發展。
關鍵詞:幼兒;交往能力;培養
交往是人類的需要,也是社會對人類的要求。而幼兒的社會交往,特別是與同齡伙伴間的交往,是他們的一種社會性需要,是他們生長發育和個性發展的需要,也是完成個性社會化的過程。通過交往,可使幼兒了解人與人之間的正常關系,學習社會道德準則和處理人們之間的關系,還可發展幼兒的行為調節能力和社會活動能力,幫助幼兒逐步形成適應社會要求的社會性行為,這和《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中對幼兒教育的目標是完全吻合的。現在許多幼兒在小家庭環境里成長,又都是家長的掌上明珠,他們成天都和家長生活在一起,很少接觸兒童們自己的世界。若多讓他到兒童集體生活中去鍛煉,實際交往的經驗本身就能教會他必須克制自己服從集體,否則別人就不喜歡他,也不愿意和他交往。
從教育學來說,幼兒的交往能力只有在交往實踐中和良好的環境下得到鍛煉。幼兒心理學認為:剛剛入幼兒園的孩子對陌生的環境和陌生的人交往往往會產生恐懼、不安、焦慮的心理,表現為孤僻、膽小、不合群。針對這種情況,幼兒園教師應為孩子提供交往的環境和機會,以消除孩子的不安心理,盡快地適應幼兒園的生活。而營造良好的交往環境又分為以下兩方面:
(1)營造自由、寬松、愉悅的精神環境。
在幼兒園中出現教師與幼兒之間缺乏情感交流,在互動中教師處于主導地位,控制著幼兒發展的方向和速度,幼兒往往處于被動的地位,讓教師與幼兒出現不平等,讓教師出現來了高約束,讓幼兒出現了高依賴,高服從的局面。在這種情況下,有些幼兒不敢發表自己的想法。從而造成教師與幼兒出現了語言交流的障礙。所以只有多開展一些開放式的活動,在活動中為幼兒營造積極健康的精神環境,師幼間的關系才能平等和諧、互相信任。教師要給予孩子更多的寬容、鼓勵、支持,讓孩子在寬松和諧的交往環境中增強自信,變得愛說、敢說、會說。
(2)為幼兒創設良好的交往環境
為幼兒創造和豐富幼兒的生活環境,能夠激發幼兒與環境“對話”的欲望,使幼兒積極參與到各種活動中去與周圍世界進行交往。通過豐富幼兒的晨間活動也可以促使幼兒的交往能力。如:在班內設置許多活動區,材料豐富,拿取方便。各種有趣的操作內容吸引著幼兒。
1 為幼兒樹立榜樣,讓幼兒體驗交往的樂趣
(1)讓幼兒自主找交往能力強的幼兒做榜樣。我們可以讓交往能力強的幼兒和交往能力弱的幼兒一起活動,以強帶弱,促進幼兒整體交往能力的提高。根據教育學原理中有一部分是專門分析榜樣作用,教育專家人為榜樣的啟發和引導作用是非常大的。
(2)教師和家長的榜樣。教師的行為對幼兒的行為起著潛移默化的影響。模仿是幼兒的天性,教師是幼兒在幼兒園交往最多的人,我們的一言一行會深深地打動孩子的心。因此,教師們之間應建立真誠、友好、平等、互助等良好的人際關系,使幼兒在觀看、模仿成人交往中受到潛移默化的教育。
2 教給幼兒與別人相處的技巧
現在的孩子在父母或者爺爺奶奶身邊長大,一切問題都由他們來解決的,所以他們也不知道如何與人交往。其實很多幼兒有與人交往的愿望,但往往由于交往的方式方法不當,使交往無法繼續,甚至出現打架等不良行為,因此交往也需要一定的技巧。首先要教幼兒用語言與他人交流,如:“謝謝”、“不客氣”、“對不起”、“沒關系”、“請坐”、“你先玩,我后玩”、“我們一起玩”等。在游戲時,教師要根據游戲的特點教給幼兒交往的技能。
3 家長教師要以表揚、鼓勵的方式引導幼兒與別人交往
在現代教育中孩子對于被教師家長表揚或者獎勵非常開心。對一些交往能力比較差的孩子和不愿與別人交往的孩子來說,在活動中,教師都應該留意發現孩子的進步,并及時、準確、恰如其分的在集體中對他進行表揚和獎勵。由于老師對孩子持尊重、關注、肯定、贊許的態度,而幼兒具有較強的“從師心理”,慢慢地,他會認為“自己行”,班里的其他幼兒也會主動接近他,與他一起玩耍了。
4 家園共同合作,強化幼兒的交往能力
幼兒園教師應注重家園聯系,如今有大部分家長比較注重幼兒個體智力的發展,忽視孩子的社會交往能力的培養。因此幼兒教師要幫助家長樹立正確的兒童教育觀,為幼兒在家庭創設良好的社會交往能力。幼兒園教師可通過家長開放日、家長會等形式,向家長宣傳培養幼兒交往能力的重要性,還可以通過不同的形式,有目的、有計劃地向家長介紹有關培養幼兒交往能力的方法和信息,也可組織家長暢談交流經驗和體會,以提高家長的教育能力和培養技巧。只要家園密切合作,通過豐富多彩的交往活動,幼兒就會逐漸克服交往的障礙,主動與其他幼兒交往。
參考文獻:
[1] 陶行知.《教育名言薈萃——關于集體教育》.
[2] 李娟.《學會溝通》《幼教博覽》2002年第10期.
[3] 王曉霞.《家長應重視幼兒合作交往能力的培養》《幼教博覽》2002年第11期.
[4] 常曉梅.《淺議幼兒交往》《幼教博覽》2001年第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