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建新
摘 要: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深入,中職教育面臨著新機遇,也迎來了新挑戰,但目前,在中職數學教學過程中,由于學生數學基礎水平低,良好的學習習慣尚未形成,導致中職數學課堂教學低效甚至無效。而伴隨著有效教學理念的不斷滲透,如何實現中職數學教學的有效性成為了教師思考的問題。因此,本文筆者以中職數學為切入點,從三個方面對有效教學的策略展開研究。
關鍵詞:中職數學;有效教學;掌握學情;創新模式;分層作業
數學作為中職教育的基礎課程,是學生發展理性思維的重要依據,也是學習其他專業課的有力工具。由于中職學生的心理發展特點和數學認知水平的特殊性,教師想要在有限的課堂教學時間內,使學生不僅需要掌握數學基礎知識,還需發展學生各項思維,具有一定困難。因此,教師應順應學生的心理訴求,并運用行之有效的方式展開教學活動,這樣不僅能夠落實“以人為本”的教育觀,還能夠促進學生積極參與,開發其潛能,從而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本文筆者從“充分掌握學情、創新教學模式、分層設置作業”三個方面對有效教學進行分析。
一、充分掌握學情,課前全面備課
備課是上好一節課的前提,也是關鍵。教師受傳統教育理念的影響,在備課環節,以備教材作為唯一的備課工作,導致教與學嚴重失衡。因此,教師在備課環節,應以學生的學作為主要的教學目標,將“備學生、備教材、備教法”這一系列的過程作為備課工作,只有在教師充分掌握學情的基礎之上,教學內容和學生的認知發展規律才能契合,從而實現教學活動達到預期效果。
筆者在進行“二次函數”備課環節中,由于二次函數是函數學習的一種重要數學模型,,還對其他專業課的學習發揮一定的促進作用,首先將知識分為兩個層次,即:基礎性知識和深入化知識,基礎性知識主要包括認識二次函數的概念和表示方法,而深入化知識為根據,學習不同形式的二次函數的解析式,此外,考慮到學生的抽象思維還未完全形成,因此,教學方法選擇中,以生活化問題作為載體,以規律數字作為探究的內容,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也符合了學生的認知發展規律,讓學生直觀地感受函數相關公式的形成過程,進而認識函數這一概念,從而保障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思維的活躍性。
二、創新教學模式,課中提高效率
傳統的教學模式為“教師教,學生學”,這一模式造成學生過度依賴教師所教的內容,而忽視自身潛力的開發和思維的開拓,對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也產生了不利影響。因此,教師應不斷轉變教育觀念,創新教學模式,如:小組合作探究、啟發式教學等等,并將其落到實處,這樣不僅能夠體現出學生的主體地位,發揮了學生的能動性,還能夠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從而提高了學習效率。
筆者在進行“函數的單調性”教學中,為了使學生理解函數單調性的概念,并能夠借助函數圖像來討論函數的單調性,首先將學生進行分組,將導學案發給每個小組,讓學生通過小組合作的方式來找到問題的答案,如:展示氣溫時段圖、水位變化圖、心電圖等,各個函數圖像的變化趨勢是怎么樣的?當自變量x在定義域逐漸增大時,對應的y值怎樣變化的?學生通過討論分析,一段時間后,由小組代表將結論與其他同學分享,全班再進行交流,從而加深了他們對“函數單調性”等概念的理解。
三、分層設置作業,課后鞏固練習
作業作為學生鞏固基礎知識的主要途徑,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環節,但由于學生的數學水平存在一定的差異,如果以“一刀切”的方式布置作業,則會導致有的學生“吃不飽”,有的學生“吃不了”。因此,教師在設置作業時,應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分層,如:必做題與選做題,必做題是全體學生根據學習的基礎知識可以解決的問題,選擇題則是深入探究的綜合性問題,這樣不僅能夠落實因材施教的原則,還能夠使每個學生的“最近發展區”與“問題”有效聯結,從而達到鞏固練習的目的。
筆者在設置“等比數列”章節作業時,由于學生對等比數列相關知識掌握程度具有一定差異,并且學生的思維能力也存在一定差別,因此,首先以“等比數列的定義及其通項公式”為主要內容,來設計基礎性題目,并把這類問題設計為全班學生需要完成的必做題,以鞏固對基礎知識的理解,然后以“等比數列和等差數列”為主要內容,來設置綜合性題目,并將其設置為選做題,來給學生自由選擇的機會,以喚醒他們的發散思維。通過分層作業的設置,不僅給基礎差的學生一定的探究機會,使他們獲得解決問題的成功體驗,幫助他們樹立學習的自信心,還能夠給學有余力的學生思維發展的空間,從而使每個學生能獲得一定的發展。
綜上所述,中職教育具有一定的應用性特點,而中職數學作為專業學科的基礎性保障,有效的數學教學便對學生的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因此,教師應結合學生的數學認知水平和思維發展特點,精心設置教學的各個環節,以促進學生可持續發展,并實現有效教學。
參考文獻:
[1]朱洪雨.基于分層理念開展的中職數學有效教學[J].現代職業教育,2018(18).
[2]李純亮.中職數學的有效教學策略探究[J].情感讀本,2018(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