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雪玲
摘 要:閱讀是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重中之重,也是學好語文和其他學科的基礎。小學語文教師應與家長聯合,通過閱讀教學發揮出家校合作模式的最大效用,在提高小學生閱讀能力的同時,潛移默化地滲透德育教育。本文主要探討了家校合作模式下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如何滲透德育教育。
關鍵詞:家校合作;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德育教育
前言:
閱讀教學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發揮著至關重要作用,是語文教師滲透德育教育的主要途徑。想要實現這一教學目標,僅憑課堂教學是無法做到的,還需要家長與教師一起配合,通過家庭閱讀來提高小學生閱讀能力,強化德育教育工作,為小學生身心健康發展奠定基礎。
一、營造良好閱讀環境
由于小學生好動性特點,他們不能長時間保持較高注意力。所以教師應抓住小學生這一特點,在閱讀教學中,采用各種手段為小學生營造良好閱讀環境,從而提高小學生閱讀興趣和專注力。在課堂上,為更好的滲透德育教育,教師可以根據閱讀內容為小學生創設相應閱讀環境,吸引學生注意力,激發閱讀興趣。但小學生在家里時,就需要家長與教師一起配合,為學生營造良好閱讀環境,并根據教師的指導思路來引導孩子學習德育教育內容。
例如,為了給孩子營造一個良好的閱讀環境,家長們一定要注意在孩子閱讀文章時,不要在一旁玩手機,也不要打開電視或發出大的聲響分散孩子注意力,一定要給孩子一個安靜的閱讀環境,這樣孩子才能將全部注意力集中在文章上。家長根據語文教師發的文章解讀,重點為孩子講解德育教育的目的,幫助孩子掌握德育教育知識。此外,家長還要從不同角度與孩子交流,讓其表達對德育教育的看法。比如,在閱讀《長城》這篇課文后,家長可以和孩子聊天,讓孩子知道長城的宏偉壯觀,并感受古代人民的智慧,從而培養孩子的愛國主義思想。這樣才能配合教師完成閱讀任務的同時,向孩子傳遞德育教育思想。
二、培養自主閱讀能力
自主閱讀是閱讀教學中的重點,是小學生養成良好閱讀習慣的基礎。因此,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應注重小學生自主閱讀能力的培養。在自主閱讀過程中,教師可以為小學生推薦具有德育教育的文章,從而讓小學生在閱讀中潛移默化的接受德育教育。在學校期間,教師可以在班級書架上放一些具有愛國主義、文明禮貌、互敬互愛等德育教育的書籍,引導并鼓勵學生進行自主閱讀。學生也可以將書籍拿到家中閱讀,在小學生借書時,教師通過記錄學生閱讀的書籍,根據其文章內容,向家長發送閱讀技巧、方法和德育教育目的,這樣家長就可以有針對性地與孩子一起完成閱讀[1]。
例如,小學生在家閱讀《江南》這篇文章時,家長可以根據教師發來的閱讀技巧與方法,指導孩子在閱讀時要體會作者對江南水鄉的贊美和熱愛之情,重點體會文章的修辭手法和重點詞語的運用,并在孩子閱讀文章后,引導孩子去感受江南自然風光和民族文化,讓孩子學會感受自然、熱愛自然的同時,學會尊重民族文化差異。這樣可以與教師進行完美配合,在引導孩子掌握閱讀技巧和方法的同時,將德育教育滲透其中,培養孩子高尚的道德品質。
三、組織親子閱讀活動
親自閱讀活動是家校合作模式下培養小學生閱讀興趣,拉近孩子與父母距離、增進感情的有效途徑,也是小學語文教師向學生家長闡明德育教育重要作用的好時機[2]。教師將具有德育教育的文章發送給各位家長,讓家長與孩子一起完成閱讀任務,并在閱讀結束后互相說出閱讀感受,并由學生進行總結,在班會課上與其他同學進行分享。
例如,在親子閱讀活動中選擇《木偶奇遇記》這篇文章,通過孩子與父母一起閱讀分析文章,知道文章大意講的是一個木匠做的木偶變成了小男孩,它非常淘氣,不僅因為撒謊鼻子變長了,還在冒險中被鯨魚吃到肚子里,在被救后改過自新的故事。孩子和父母閱讀文章后的關注點是不同的,此時可以彼此說出閱讀文章后受到的啟發。有的孩子閱讀文章后會說木偶調皮搗蛋不被人喜歡,而父母則認為木偶撒謊是不對的,在孩子與父母交流閱讀感受過程中,父母可以給予孩子更多啟發,讓孩子在木偶身上找到優缺點,要讓孩子學習木偶能夠及時認識到錯誤并改正,這是值得每一個人學習的。這樣小學生就可以在班會上將讀后感分享給其他同學。最后教師在對親自活動進行總結發言,說明這篇文章的教育意義,讓小學生學習木偶知錯就改的精神,從而潛移默化的滲透德育教育。
總結:
總而言之,家校合作在小學教育中發揮著至關重要作用。小學語文教師應利用好家校合作模式,注重家庭閱讀教學效果,與各位家長建立長久聯系,通過家庭閱讀拉近孩子和家長距離,幫助孩子提高閱讀能力的同時,向孩子傳遞德育教育。此外,家長要及時反饋孩子在家閱讀情況,積極配合教師完成閱讀任務,只有這樣才能發揮出家校合作模式功效,讓孩子在教師與家長聯合下學習更多德育知識,為孩子未來奠定良好基礎。
參考文獻:
[1]朱寶利,張金龍,于本義.淺析家庭教育的認識誤區及德育應對策略[J].才智,2019(31):48.
[2]趙穎.家校合作模式下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策略探討[J].亞太教育,2019(1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