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彥明
摘要:基于網絡環境的高中物理教學模式,將為學生提供一個全新的學習途徑,為高中物理教學改革與發展鋪平道路。本文將對網絡環境下的高中物理教學模式展開探討,包括實施路徑與實踐案例兩方面內容,以期提升高中物理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關鍵詞:網絡;高中;物理教學;實踐
在高中階段課程中,物理課程是難度比較大其中的且較有意義的課程,它比任何一門課程都要抽象,例如微觀粒子、力學做功、天體運動等。因為這些物理知識都是學生摸不著也看不見的現象,在傳統教學過程中,教師就很難將抽象性的知識具體化地呈現給學生,也很難將這些抽象的知識與現實生活相融合。
而網絡環境下的高中物理教學模式剛好可以彌補傳統教學模式的缺點。它將知識的輸出形式變得更加多樣化,并且提供了多樣的教學形式,包括作業幫查題、視頻教學、模擬仿真實驗等,這些不斷變化的教學形式將牢牢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同時將抽象難懂的物理知識變得生動有趣化。另外,網絡環境的高中物理教學模式還突破了空間、時間的限制,為學生學習提供更廣闊的空間,可隨時隨地開展物理學習。網絡環境為高中物理教學模式提供了無限的可能性.實現線上線下互通的教學模式,這是科學技術發展的必然趨勢,也是未來教育現代化改革的方向。
一、基于網絡環境的高中物理教學模式探索
(一)教學前準備階段
課前的準備階段,包括課程資源的準備與教學活動設計。其中,課程資源的準備要充分貼合教學目標與教學活動,結合前期對學生考情、學情等的分析,展開合理地設計。傳統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借助的教學資源比較有限,大部分只局限于教材,習題也只局限于輔助教材等的習題。而在網絡環境下,教師可以通過網絡下載各種自己想要的教學資源,并分享給學生,例如教師可搜集一些與課本知識相關的生活現象、實驗演示等小視頻分享給學生。同時教師在準備導學案的過程中,可以出一節小視頻上傳至線上,首先簡短地介紹本節課的重點學習內容與目標,然后歸納出經典的題型,最后設計相關的知識框架供學生進行填寫,從而幫助學生完成課前復習階段。
(二)教學活動實施階段
教學活動實施階段包括課堂導入與課堂教學活動組織兩方面內容。首先,課堂導入環節其實就是為學生進入學習狀態提供前期的鋪墊,讓他們可以進入本節課的學習氛圍中,從而為后期的活動開展奠定基礎。傳統的課堂導入通常是創設一個問題情境,而網絡環境下的高中物理課堂則不同于線下的單線交流過程,它是由學生與教師展開雙向問答的多樣化提問方式。教師在之前的課前準備階段,讓學生在線上填寫思維框架圖,教師通過思維框架圖來收集學生的問題,因此,教師可結合學生課前學習的情況,對一些重點問題進行著重的介紹和講解。同時,學生也能向教師提問,提出自己在自學過程中存在的疑問,教師予以解答。另外,教師還可以播放一段小視頻,并圍繞著視頻內容向學生提問,并讓學生提出自己的疑問。這種雙向的交流互動,可以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意識,使其迅速進入學習氛圍中。
(三)教學后練習與評價階段
在網絡環境下,教師可以從網絡中搜集一些經典的題型分享給學生,學生則在線上進行解答,并在線上進行展示。另外,在課后評價環節,課堂教學實際上是“學”和“教”相結合的過程,因此教學評價應包括對教師教學的評價與對學生學習效果的評價。網絡環境下,師生可以在網絡平臺中實現對自己的評價,對他人的評價,實現互評。同時網絡環境下,大數據技術可幫助教師收集、分析評價結果,方便了教師的評價環節,并實現對教學評價數據的有效分析。另外,在網絡環境中,學生對教師的評價可選擇匿名形式呈現,這樣就可以使評價結果更加科學、可靠。
二、基于網絡環境的高中物理教學模式實踐
曲線運動不僅是以前所學的物理運動描述的進一步深入,也是以后學習“帶電粒子在磁場中的運動”“萬有引力”等知識點的鋪墊。本文將以高中物理“曲線運動”的知識點作為案例,開展基于網絡環境的高中物理教學模式。
(一)課前準備階段
本課主要借助的教學材料小視頻,教師布置學生觀看與知識點相關的視頻,視頻中引入曲線運動的基本概念,讓學生對曲線運動有初步的了解。同時,教師還設計了“曲線運動”的學習任務表,包括學習內容、思維框架圖的填空、問題設計等,為學生的課前學習進行引導。
(二)課中教學活動階段
在具體的課堂學習部分,教師先通過一些簡單的動作來演示曲線運動,例如將粉筆從正前方拋出,讓學生判斷粉筆的運動軌跡與方向。過程中,教師允許學生提出其他疑問,進而活躍課堂氛圍。引入曲線運動的概念后,教師可將學生分為4~6人的小組,圍繞著教師提出的問題與學生提出的疑問進行探討,并選出代表進行發言。然后,教師還可以展示一個演示視頻,演示在幾段曲率不同的軌道中,將蘸上紅墨水的小球從軌道的某一位置進行釋放,使其在白紙上留下不同的運動軌跡。在看完實驗視頻后,教師將為學生答疑解惑,并記錄和糾正學生錯誤的觀點。
(三)課后練習與評價階段
在課后練習與評價環節,由于“曲線運動”的知識點比較抽象,還是決定以實驗的方式來檢驗學生的學習成果,例如讓學生分組設計關于曲線運動的實驗,并分享實驗結果到線上互聯網平臺中。網絡環境下,學生可以在課后反復觀看視頻,尋找經典習題來檢驗自己的學習成效,并在線上與同學、教師積極交流,從而讓網絡環境下的高中物理教學模式發揮出它應有的作用。另外,在評價環節,線上的教學平臺可以記錄學生在平臺上的觀看視頻的時間長短,并記錄學生做習題的正確率,從而完整地反映出學生的學習情況與教師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林佳,蘆穎.互聯網環境下高中物理教學新模式探究[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9(1).
[2]藍海根.基于網絡環境的高中物理教學模式的研究和實踐[J].中華少年,2019(9).
(責編 翁春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