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小江
摘要:如今許多家長忽略了小學美術的重要性,而是將更多的注意力放在孩子文化課的培養上,這就導致小學美術課堂并沒有完全發揮自身的作用。為了提高美術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教師應該不斷探索有效的教學策略,讓每一位學生都能參與到美術課堂當中并且學有所獲,幫助學生得到全面的發展。本文主要提出了提高小學美術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相關策略。
關鍵詞:小學美術;課堂教學;有效性策略
教學有效性是所有教師共同追求的目標,小學美術教師也同樣如此。為了實現這一目標,需要美術教師對課本內容有充分的了解,并對其不斷挖掘與探索,使課上的教學效果達到最優狀態。教師需要不斷努力,讓每一位學生都能在課上有所收獲,能夠做到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有諸多因素影響小學美術課堂有效性,比如,教師的備課質量、課堂教學氛圍、授課教學方法以及課后的反思都會對課堂的有效性產生影響。
一、了解教學內容,進行有效備課
教師的備課質量對教學的有效性具有重要的影響,只有教師在課前做好充分的準備工作,才能保證課上的教學順利進行并且能夠靈活地應付學生課上的問題,使美術課程能夠順利地進行。如果教師缺少備課這一環節,那么教學質量也難以保證,學生在課上所收獲的美術知識也會少之又少。所以,備課是保證美術課堂有效性的充分條件。但有一些教師仍然不注重備課工作的重要性,只是從網上查找一些相關課件直接在課上使用,由于學生對知識的接受能力以及學生具有的特點都有著很大的差別,這樣做很可能使教學活動對學生美術知識的拓展沒有任何效果。
為了保證小學美術課堂教學的有效性,還需要教師不斷挖掘教材的內容,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設計與學生認知能力相匹配的課程內容,將教案上的文字變成生動的美術課堂。比如,在學習與泥巴相關的內容時,若學生在之前對泥巴材質已經有了一定的了解,那么接下來的教學活動相對來說會比較順利;但是如果學生在這之前并沒有接觸過泥巴材質,而美術教師又將教學重心放在知識灌輸與技巧的練習上,學生學習美術知識的熱情會大大降低,制約了學生自主研究與創造力的發展。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結合學生的年齡特點,在授課時靈活運用講授法、多媒體教學以及實踐操作法,將枯燥的知識學習轉變為學生自主探究、發現與創造的過程。
二、精練教學語言,展開生動教學
“一人之辯,重于九鼎之寶;三寸之舌,強于百萬雄師。”對于小學美術教師來說,語言表達能力是很重要的。生動的語言能夠使死板的課堂變得更加靈活,也能夠有效激發學生對美術學習的熱情,而這需要教師掌握語言這門技術,并且能夠靈活應用于課堂教學中,引導學生去觀察并動手創造生活中的美。大多數的小學生身心發展還不夠成熟,仍然處于活潑好動的年紀,如果教師僅用說教的方式并不能保證學生服從教師的指令,這時就需要教師運用語言的藝術,利用表情的變化以及肢體語言等方式進行輔助,激發學生課上的積極性,讓學生投入課上的學習當中,通過語言保證課堂教學順利進行。所以,在小學美術課堂上,教師要靈活運用語言,使課堂變得生動而有趣,充分激發學生對美術知識的學習興趣,保證學生在課堂上能夠集中注意力,從而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三、尊重學生差異,發展學生個性
1000個人中有1000個哈姆雷特,繪畫是充分發揮學生想象力的一個活動,即使教師給出了相同的主題,學生們創作出的作品也不可能完全一致。所以在課上的教學活動中,教師應該明確學生的性格特點、思維方式以及對新事物的認識能力存在一定的差異,保證學生個性化、差異化的發展。教師需要尊重每一位學生的內在差異,為學生提供更廣闊的空間來發揮自身的潛能,通過繪畫讓孩子們釋放天性.將孩子們內心的世界以繪畫的形式展現出來,創造出具有差異性的繪畫作品,這樣的課堂才具有一定的生機,提高課堂的有效性。
四、創造表現機會,進行多重教學
隨著課程的不斷改革,為了實現新課標下小學美術教學的要求,教學過程中要注重以人為本,培養學生多方面的能力。但隨著新課程的不斷推進,小學美術教學工作仍然存在著一些問題,比如學生對新鮮事物的觀察能力較弱,其表現力與創造力也具有較大的上升空間,師生間由于缺少必要的交流,導致教師并不能完全理解學生作品的意圖,導致學生收獲較少的夸獎。
單一的教學形式導致美術課堂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學生們僅能在教師提供的主題范圍內完成相關的繪畫作品,大大降低學生對繪畫的熱情。為了解決這些問題,教師應該在課上采用靈活的教學方法,避免一些限制條件阻礙學生創造力的發展。教師要采用一些手段來提高學生的表現欲望,小學生的年齡普遍較小,相比其他年齡段的學生,他們會更加希望得到教師的鼓勵與夸獎。面對這種情況,教師需要做的就是仔細觀察每一位學生的情態,讓學生在課上有機會展現自己的繪畫能力。盡管學生的繪畫作品可能并沒有達到教師心中的預期,但教師仍要給予學生一定的鼓勵,這樣學生才能夠積極地投入繪畫創作當中,避免因為一些批評與否定而喪失了對美術知識學習的興趣。只有當更多的學生愿意投入美術知識的學習當中,課堂的有效性才能得以保證。
五、結語
總而言之,為了使小學美術課堂的有效性得到保證,教師不僅需要具有過硬的專業素質水平,還需要掌握靈活的教學方法并加以運用。小學時期正是培養學生興趣愛好的重要階段,教師要根據學生的性格特點,設計出對學生具有較強吸引力的課程內容,并以學生為中心展開一場的教學活動。教師要對課堂教學進行不斷優化,營造出輕松且充滿活力的美術課堂氛圍,讓學生對美術課程的學習內容充滿期待,給予學生自由的創造空間,讓學生敢于充分發揮想象去創作美術作品,從而使教學有效性得以提高。
參考文獻:
[1]高旦.小學美術課堂教學手段有效性的反思與策略[J].廣東教育(綜合版),2011(Z1).
[2]鄭萬余.小學美術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策論研究[J].新課程導學,2014(30).
[3]吳冰冰.小學美術課堂教學有效性策略之我見[J].文理導航,2015(9).
(責編 翁春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