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春洪
摘 要:現階段,隨著科技進步,初中教育發展也有了進步。在新時代的教學環境中,自主學習具有鮮明的現代化特征。在初中的基礎教育中,自主學習是與傳統的接受學習相對應的一種現代化學習方式,能夠使學生形成獨立思考的思維空間。在這種模式下,學生自身作為歷史學習的主體,經過自主分析、獨立探索與實踐、自覺質疑與創造等方法,增強歷史學習意識,主動探究、鉆研歷史,運用歷史知識來實現學習目標。但是,在傳統教學模式的影響下,依然存在諸多因素影響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部分學校和教師思維模式固化,采用簡單的授受式教學,使學生陷入被動學習的局面。所以,教師要針對學生的學習情況和心理特點,開張有效的指導工作,幫助學生形成自主學習意識,提高自主學習本領。
關鍵詞:初中歷史教學;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培養
引言
歷史課程承擔著多元化的育人功能,要想實現歷史課程育人功能的最大化,就必須轉變傳統的“應試教育”理念,更加注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這樣學生才能實現從被動學習向主動學習的積極轉變,更加高效地學習。
1自主學習能力培養的重要性
初中階段在學生的學習成長過程中占據重要的地位,這個階段是學生學習習慣形成的關鍵時期,因此,要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就必須要抓住初中階段這一黃金時期。對于初中歷史,自主學習就是要形成自身的歷史思維,用歷史思維進行獨立的思考和分析,得出自己的結論,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對歷史學習具有重要的意義,同時也能夠輻射到其他學科的學習。教師首先要對學生進行有效指導,使他們能夠對自主學習的方式方法有正確的掌握,進而自己進行思考和探索,找到適合自身的自主學習的技巧。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會大為增強,對歷史的認識也將是全新的,自身也能夠獨立面對問題而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
2初中歷史教學中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
2.1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
良好的師生關系是提升初中歷史教學效果的基礎條件,尤其是初中生,心智發展尚未成熟,學習成績容易受到情緒的影響,對于教師的喜好可能影響到本學科的成績。其實,在當前階段,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重在教師的言行舉止,俗語說“好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教師的言行對于師生關系有著極大的影響,假如教師對學生多一些微笑、多一些贊揚,多一些幽默,課堂氣氛會相對輕松、愉悅,課堂效果也會比較好。反之,教師工作中面色沉重,課堂氣氛會比較沉悶,學生也會感到心情壓抑。所以說,在教學活動中,教師應與學生多一些溝通、交流,讓學生感受到教師的關愛。除此之外,教師要盡量多地參與到學生活動中去,走入學生的世界,對學生多一些了解,多一份關愛。
2.2開展合作學習,加強自主學習交流
初中階段的學生在面對理解性和感悟性較高的歷史問題時,很難建立并形成有效的歷史思維來解決。然而在目前的初中歷史教學中,部分教師仍然停留在簡單的知識講解方面,未能重視教學過程中的課堂討論和合作學習環節,導致學生難以自主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態度,抑制了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形成,不利于學生歷史能力的提高。所以,在初中歷史的實際教學中,教師不僅要為學生提供良好的學習和交流環境,還更要重視合作學習環節,把握學生的心理和學習特點,引導學生加強自主學習交流,豐富學習方法和思考方式。在具體教學實踐中,針對復雜性問題,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在進行獨立思考過后,以小組討論的形式分析和解決問題。例如,在進行八年級上冊《甲午中日戰爭》的教學時,教師可以針對甲午戰爭的起因、經過、結果,開展教學討論活動,引導學生在教學討論中充分表達自己自主思考后的想法與態度,更容易使學生喜歡自主學習,主動提高自主學習能力,期待與同學們交流互通。通過自主學習和合作學習,使學生明白甲午中日戰爭使中國的主權淪喪,掀起了瓜分狂潮,同時也標志著列強侵華進入了新的階段,直接導致了我國人民挽救民族危亡的運動高漲。而此次戰爭的失敗,也證明了洋務運動并沒有使中國走上富強之路。列強進一步控制了中國的財政和經濟,也阻礙了中國民族工業的發展。合作學習是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延伸,在合作學習中,學生能夠更好地適應自主學習方法,豐富自身思維方式和思考方法,加強自主思考和自主學習能力。
2.3培養學生質疑的能力
對于同一件事情,不同的人會形成不同的看大。歷史事件尤其如此,不同的人對歷史事件的觀點是不盡相同的。例如楚霸王項羽烏江自刎,在后有追兵的情勢下,項羽沒有渡烏江逃命,而是選擇了拔劍自刎結束生命。針對這一事件,歷史學家的觀點也是多種多樣。但是在當前的初中歷史教學中,教師往往忽視了對學生這種思考分析能力的培養,只是注重學生知識點的積累,導致學生普遍缺乏質疑的精神和能力,只接受約定俗成的結論。要培養學生的質疑能力,教師首先應該認識到質疑能力對學生的學習和發展的重要性,鼓勵學生多向思考,拓展思維,并且要敢于向傳統和權威發起挑戰,不拘泥于既成結論,而要形成自己的見解。教學中,教師要鼓勵學生多多提問,對于學生的困惑,教師要進行有效的指導,學生可以通過自己的分析得出相應的結論,而最終結果如果其實并不重要,最重要的是學生自主分析的過程。
2.4鼓勵學生的自主探究與質疑
在歷史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各種方法引導學生開展自主學習活動,對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學科思維能力進行有針對性的培養。首先,在歷史課堂上,教師可以啟發學生對一些歷史知識、歷史事件進行反思,鼓勵學生敢于表達自己的觀點,講出自己的疑惑,實現被動式學習向主動式學習的積極轉變。其次,歷史教師可以給學生安排一定的集體學習任務,鼓勵學生在集體環境中開展討論與互動,賦予學生更多自主學習的空間,促進學生在自主學習過程中相互合作。再次,教師在給學生安排自主學習與探究學習的項目后,還應當對學生進行必要的引導和幫助。尤其是當學生遇到自主學習上的障礙和困難時,教師只有進行適時的“點撥”才能讓學生保持自主學習的正確方向。如在“統一國家的建立”的教學后,教師可以安排“秦始皇功與過”的小組交流、討論等自主探究學習活動,鼓勵學生在小組內以及課堂上積極發表不同的觀點,并對他人的觀點進行大膽的質疑和辯論,這樣,課堂教學效率就會明顯提高。
結語
綜上,自主學習為學生搭建起充分展示智慧的平臺,并提供了有效的學習方式。在自主學習中,學生積極發揮主觀能動性,不僅學會了知識,學會了合作與分享,更學會了探索和發現知識的方法,體驗到了成功的樂趣,從而提高了學生的綜合素質。
參考文獻
[1]高玉輝.初中歷史教學中學生自主學習的有效指導分析[J].中國校外教育,2019(21):78.
[2]李慶.淺談初中歷史教學中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A].教師教育論壇(第七輯)[C].廣西寫作學會教學研究專業委員會,20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