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鍇
摘 要:在新課程改革的進一步推進之下,對高中的教師群體尤其是高中數學教師來講,課堂上的教學方法遠比其他要重要得多。主要以高中數學的課堂教學作為主要研究內容,圍繞提高高中數學課堂教學的可行性建議開展了理論性的分析,最后對于可行的策略進行詳細論述。
關鍵詞:高中數學;課堂教學;教師
在高中階段,教師是課堂教學活動的主要參與者之一,更是學生學習過程中的指導者,所以教師在進行課堂教學過程中所應用的教學策略、教學方法以及教師個人的教學風格對于課堂教學的有效性都會產生巨大的影響。所以,尋找提高高中教學有效性的方法對于教師來講是一種硬性任務。
一、進行理論研究
首先,要想進行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探究,首先應該要明確“有效教學”不只是一種理論,更是一種方法,一種策略,同時它也是課堂教學最基本的目標追求。高中數學課堂教學本身就應該是有效教學,它是順應了新課改的要求,以新課改的具體理念來指導日常教學。而新課改的教學目標就是促進高中生數學成績的進步的同時達到促進學生終身發展的目的。
再者,在評價教師課堂教學有效與否的時候,主要是依據教師課堂教學時對于預期教學目標的實現程度和促進學生發展的有效程度。評價是為了更好地改進,而要改進就需要教師清楚自己的教學課堂效果,此時,研究課堂教學就十分必要。研究課堂教學可以有很多方法,比如聽課、問卷調查、教學反思等,教師可以通過不同的途徑了解不同教師的教學風格,學習他們的優點以改進自己的不足。
聽課是研究別的教師教學風格最常見的方式,比如說某學校新來的一個教師,他可能對于這所學校的學習氛圍、教學目的和教學方式等都不甚了解,那么為了他最快融入這個學校中去,校長可能就會安排他跟著這個學校里比較有名的老師,作為一名隨堂老師,去聽一聽這幾個教師的講課方式,這也是一種學習。最重要的是,他可以通過觀摩不同教師之間的教學模式來改進自己。
二、情境創設
情境教學是現在高中教學中較常用的一種方式,教師按照要講述的內容合理創設一定的情境,在進行課堂教學的時候將學生的思維一步步引入他所創設的情境中去,讓學生能夠在情境中輕松愉快地學會本堂課所要講述的內容。高中數學是一門邏輯思維非常強的學科,而且數學一般都是枯燥無味的,因此,相較于其他學科,高中數學是最需要創設情境用以教學的一門學科。
作為高中教師,所需創設的情境不一定是所謂高大上的,一些日常生活中的案例便是最好的情境,既貼近生活又便于理解。比如說最近發生的時事新聞或政策宣講,或者更加貼近生活的,比如今天在上班途中可能遇到了某件事情,而這件事情對于今天要講的課堂內容是有一定相似性的,那就是最好的情境。
三、學情分析
首先,“教學優化設計”是教師在高中數學教學過程中經常會用到的,它可以為學生學習高中數學這種枯燥無味的學科帶來內驅動力。高中數學有著不同于其他學科的顯著的學科特點,也就是所謂“學情”,比如如何將十分抽象的東西進行直觀化處理,或者如何才能提高學生學習高中數學的興趣,這都屬于學情分析。學情分析是為了要確定它所能使用的方法,針對不同的學情選用不同的教學方式,一一對應,只有這樣才會實現不同情況的班級同時進步,而不會“厚此薄彼”。
其次,在高中,學生無論是心智還是體力都可以和成年人相匹敵,所以,在進行教學的過程中也應該注意將學生和教師放在同一個水平面上,亦師亦友的狀態在這時候是很適用的,老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尊重學生,學生即使不喜歡數學這門學科但也不會因為老師的原因而產生逆反心理。而且,在某種程度上,關注學生的心理也是一種學情分析,只有學生自愿學習才能夠有效果。
最后,教學是針對學生進行的,而這里的學生是指全體學生而不是某個學生,這樣的話以人為本就應該是必須性的,運用到教學中的以人為本就是要做到在課堂上關注到每一個同學,針對不同學生的不同現狀采取不同的教學方式,將因材施教貫徹到底。并且,在注重提高學科成績的同時應該要注重學生的思想道德培養,以求全面發展。
比如說如果老師接手一個新的班級,那么他首先要通過查看以前的考試成績單、課堂表現記錄、流動紅旗記錄等諸多東西去了解這個班級的概況,然后通過向其他代課老師詢問交流加之成績單,對每個學生是否存在偏科、每個學生不同的性格特征的不同的方面進行分析,然后在課堂教學的時候對不同的學生進行有側重點的提問,然后針對問題的回答情況結合性格特征對學生進行不同的評價。
四、總結
有人說高考的成敗取決于英語和數學,可能這句話不完全精準,但是高中數學的重要性可見一斑。傳統的教學方式可能就是題海戰術,但這種方式很浪費時間,使學生課業負擔加重,而且還難有突破,那么我們上述高中數學課堂教育方式就體現出了它的優越性,希望在以后的真正教學中這些方法能經得住考驗。
參考文獻:
[1]劉江.高中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策略探究[J].中學課程輔導(教學研究),2018,12(33):25.
[2]張倫軍.如何提高高中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J].科學咨詢,2018(38):61.
[3]彭凡.高中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研究[J].南北橋,2017(21):13,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