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慧雅
摘要:隨著我國經濟水平的不斷提升,人們的生活質量得到明顯提高,同時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也愈發強烈。城市公園作為人們生活娛樂的場所之一,不但為久居城市的居民帶來了美好的自然風光,更是被稱為城市綠肺,對美化城市環境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我國城市化進程的加快,使得人們已經開始利用美學觀點和尺度去衡量生存空間和居住環境了。基于這一點,本文對以園林美學為基礎的公園景觀形態設計進行了深度研究,以期對城市公園景觀設計研究有所助益。
關鍵詞:園林美學;公園景觀形態設計;設計原則
自從公園在城市中出現之后,它在人們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發揮的作用逐漸被人們所認同。一座美麗的公園,不但可以給予人視覺和感官上的美好,也可以給人們帶來身心的愉悅和放松,讓人們從忙碌的生活和工作中解放出來,得到片刻的休息和輕松[1]。但是,縱觀我國城市公園的景觀設計,依然存在不少問題。這些問題和不足的存在,已經和人們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不匹配,也不符合當下人們對公園景觀的審美。人們需要在城市公園中找到這樣的感覺:雖然身處城市公園,但要享受到園林帶來的美感,并根據公園設計中的園林景觀表現出輕松、愉悅的情感反應。景觀形態設計作為公園景觀的關鍵組成,在對公園進行設計、建設時,應該與園林美學理論有效融合,進而達到提高公園景觀觀賞的目的。
1 ? ?公園景觀形態設計簡介
1.1 景觀形態
景觀形態一般指景觀的外在形象,以及構成景觀的各種要素的形狀、組合模式,相互之間的聯系和想要表達的含義的綜合體[2]。景觀形態包含的要素很多,為了更為準確地了解它的含義,本文將景觀形態分為三種類型,分別為實體形態、虛體形態以及意向形態。景觀的實體形態主要指構成景觀的各種實體的形狀和構成,包括何種狀態、表現出來的顏色等。虛體形態主要指各個實體要素之間的關系是怎樣的,包括大小、虛實、筆直還是彎曲以及空間排布方面的內容。即所占空間多少,是否在同一平面,在排列擺布上是否遵循某種規則或者秩序等等。意向形態通常被認為是實體要素和虛體要素之間相互配合和作用所產生的的結果,包括體現的情感、表達意義以及想法等。
綜上所述,所謂景觀形態是指景觀實體要素的形狀、顏色,虛體形態所展現的關系和空間組成以及意向形態所表現的含義、情感和想法。
1.2 公園景觀形態的概念
通過上文對景觀形態的分析和定義,結合本文所要研究的內容,對公園景觀形態給出如下解讀:公園景觀形態是一個較為抽象的系統,它主要包含三個方面,分別是實體形態、虛體形態以及意向形態。這三個方面互相關聯、互相作用,互相影響。它們共同構成了公園實體要素的形狀和顏色,以及虛體形態之間的作用關系和空間構成,并在意向形態中將含義、情感和想法進行展現和表達。
2 ? ?園林美學概述
園林美學是一門綜合性較強的學科,它既包含園藝學和美術學的內容,又囊括了建筑學和生態學的知識,它將美學的核心要義和理論充分應用到園林的研究和設計上來,進而形成了一門多學科交叉的新興學科[3]。園林美學的初衷源于對自然的向往,從自然中找到靈感,并加以創造和設計,實現了對自然美的重現和升華。因此,園林美是自然景觀、人文景觀和文化相結合的一種綜合的美,是對自然、人文、歷史、文化等各種要素相融合而產生的一種新的美的形式。我國的園林歷史悠久,形式豐富多彩又極具藝術特性。
公園的景觀美則是自然與人工作用的美的綜合。城市公園的景觀是根據城市當地的實際地理環境,通過精心規劃和設計后得到的成果。公園景觀兼備意境美、生態美和氛圍美等多重特性。公園景觀形態設計應該以園林美作為設計的根本和依據,使得公園景觀的實體形態、虛體形態以及意向形態相互融合和作用后展現整體美,成為園林美在公園景觀形態中的一種表現形式,從而設計出具備地方特色的公園景觀。
3 ? ?公園景觀形態中的園林美學分析
3.1 公園景觀形態中園林思維
園林思維是指人們在觀賞園林景觀時所表現出來的一種心理活動,是園林情感的重要體現,也是抒發對園林作品意見或者建議的一種表達方式。公園景觀形態中的園林思維主要表現在公園景觀的設計和賞析當中,鑒于篇幅的限制,本文僅對公園景觀在設計過程中展現的園林思維進行分析。在設計過程中園林思維的表現形式有直接和婉約兩種。
園林思維中的“直接”,是一種比較直白的表現方式,不但作品所蘊含的含義和思想可以較為明確地表達,而且各種形態所共同構成的藝術效果也直接表現出來。這種直接的思維方式在不同類型的園林作品中所彰顯的意義都具有濃烈的邏輯性、標準型和暗示性。
園林思維中的“婉約”并沒有明顯的刻意性,更有甚者設計師本人都不清楚設計靈感是怎樣產生的,更趨向于“我感覺”的思維模式。這種思維的存在,是表現美的一種方式,更是直覺上的情感流露。通常它沒有明確的主題,更多的是體現“天人合一”的思想,進而達到情感與認知的高度統一。
3.2 公園景觀形態中園林美的內容
公園景觀形態中園林美的內容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假山美。假山疊石在我國園林中的地位十分重要,是中國園林最具有代表性的藝術形象。我國的名山繁多,帶給景觀設計者源源不斷的創作靈感。我國很多城市公園中都安排了石材景觀,有的俊俏挺拔、有的與公園景色渾然一體。二是水美。水是園林景觀中必不可缺的組成,水的存在可以讓園林的景色更為活潑生動。公園中水的利用重在一個“活”字,將自然中的水景通過人工設計置于景觀之中,賦予公園景觀以生機和活力。三是植物美。植物是園林的基本構成要素,也是園林設計中彈性最強,變化最多的動態景觀。它帶給整個園林以層次感和多樣性,為園林景觀增添了色彩。在公園景觀中,植物所占比例更為巨大,優美的植物可以給人們增添不少的愉悅感。通過對植物形態的設計和修剪,可以烘托公園不同功能區的特殊氛圍。
4 ? ?基于園林美學的公園景觀形態設計原則
作為城市公園整體景觀的重要組成,公園景觀形態在設計上需要與城市公園的整體設計相協調,在公園設計原則的基礎上,結合園林美學理論,對景觀形態的內涵進行解讀和總結。
4.1 系統性原則
系統性原則,即將景觀形態當成是一個系統進行研究,把景觀作為一個具有美學特性的整體,考慮這個整體應該遵循的發展規律和規則,讓各個內部要素之間相互協調、相互配合,進而達到利益最大化。公園景觀中涉及到的建筑、山水、植物等實體形態,以及這些實體形態的顏色、形狀所產生的關系和空間結構是景觀形態的外在表現,這些實體要素和虛體要素相互作用所傳達的精神和情感是景觀的內在表現。如果只在乎內在價值而忽略外在的物質載體,則景觀的內在含義無法正常表達;而僅僅在意景觀的表現形式,而忽視了情感和意義的融入,則景觀設計的價值無法凸顯。因此公園景觀形態設計必須遵循系統性原則。
4.2 彰顯園林美的原則
園林景觀是園林美的依托,園林景觀既包括藝術的美又包含形態的美,所以如何把握這些美對于凸顯園林美十分重要。只有將內容和形態的美相融合,使得其協調一致,也就是說美的形式凸顯美的內容,才能讓人們感受到多姿多彩的園林美。公園是城市建設中的關鍵組成,也是人們休閑娛樂的重要場所。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升,人們對美的追求和向往也逐漸提高到更高的層次。因此,在公園景觀設計時,不但要滿足觀賞美,還要滿足人們在生活方式和觀念上的向往,將園林的形式美和內容美不斷提升和豐富,促使其滿足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4.3 以人為本的原則
思想和個性的解放,肯定人的作用是以人為本的核心。這一原則運用在公園景觀形態設計中,就是要充分凸顯人的作用和主體地位。所以,公園景觀形態的設計必須以滿足人們對物質文化和精神文化的需要為根本和基礎。評判公園景觀設計是否成功,設計水平是否高超以及是否可以引起人們的關注,主要取決于公園是否可以滿足人們戶外活動的需要,是否可以滿足人們在戶外活動時享受美的需要。因此,以人為本,綜合考量和分析人們的戶外活動規律和心理活動,設計出符合人們行為和心理的景觀,也是公園景觀形態設計應該遵循的基本原則之一。
4.4 保護自然的原則
公園是城市的綠肺,在設計公園景觀時還要充分考慮自然要素,在充分利用自然要素的同時,做到保護自然和環境。公園景觀形態設計應該充分結合當地的自然資源,包括地理環境和植物生長情況,不能以破壞自然環境為代價。同時,公園景觀形態設計還要考慮到當地的氣候環境影響。例如,對于夏天和冬天天氣較為極端的地區,栽種落葉樹是形成美麗景觀的不錯選擇。
參考文獻
[1] 鄭媛元.園林美學在公園景觀形態設計中的融入[J].現代裝飾(理論),2015(10):78.
[2] 張慧.基于園林美學的公園景觀形態設計分析[J].現代園藝,2015(16):70.
[3] 曾振東.基于園林美學的公園景觀形態設計研究[D].南昌:江西農業大學,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