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婷 陳紅 高晨晨
[摘 要] 隨著混合式教學模式的興起,各大高校教學改革深入進行,高校教師作為各大高校發展的主要力量,在這場教育變革中無法置身事外。本文主要分析高校教師在混合式教學模式背景下面對的機遇和挑戰,探究高校教師在此背景下應該如何發展。以期為制定高校教師的發展策略提供借鑒。
[關鍵詞] 混合式教學模式;高校教師;發展策略
[中圖分類號]G645?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1008-2549(2020) 05-0052-02
混合式教學這一理念由斯密斯·J和埃勒特·馬西埃提出,指將網絡教學與傳統面對面課堂教學有機整合的一種“線上+線下”的教學方式[1]。這種模式以線上教學為基礎,輔以線下教學,即主要教學內容以網絡視頻呈現,部分教學內容通過傳統課堂進行。它要求教師在教學實操中,既要發揮自己的主導作用,又要保障學生的獨立性。世界著名大學麻省理工學院于2001年率先踐行了“混合式教學”,他們將優質課件推上網,讓世界各地的學習者可以免費學習。隨后越來越多高校采用這種線上新型教學模式與線下傳統教學模式相結合的混合式教學模式[2]。2010年我國引入混合式教學模式,2018年教育部部長陳寶生提出,對大學生要有效“增負”,要把“水課”轉變成有深度、有難度、有挑戰度的“金課”,建設五大類型“金課”即線下“金課”、線上“金課”、線上線下混合式“金課”、虛擬仿真“金課”和社會實踐“金課”。在這一背景下,國內各大高校紛紛參與教學改革,并相繼取得一些成果。國內學者針對混合式教學進行了一系列研究,如羅靜[3](2019)等概述了混合式教學模式的概念,并對翻轉課堂的混合式教育教學模式效果進行了研究;張友[3](2019)提出教育信息化2.0時代背景下高校混合式教學模式的構建;崔璨[4](2019)等對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現狀進行了調查研究,并提出混合式教學模式下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構建。本文對高校教師在這一發展浪潮中應如何尋求機遇、應對挑戰給出一些相關建議。
一 混合式教學給高校教師帶來的機遇
(一)充分利用優質資源展示自身能力
傳統的教學模式中,教師是課堂的中心,他們多采用填鴨式教學講授知識,學生沒有選擇權,只能被動接受學習內容。在這種教學模式下,教師的舞臺僅限于三尺講臺,學生聽課興趣乏然,課堂氣氛消極,教師的授課積極性也會受到打擊。混合式教學模式下,教師可以充分利用國內外高校的教學資源,既可以獨立開發特色教學課程,也可以在現有課程的基礎上加以創新,激發學生學習熱情,使學生積極主動探索學習的樂趣。另一方面,傳統教學模式下,許多學生只能利用自己身邊的教師資源,大多高校教師的教學影響范圍十分有限;混合式教學模式下,通過網上學習平臺,每一位高校教師都可以充分展現自己的教學水平和個人魅力,跳出教材的束縛,靈活擴展教學內容,向學生展示自己的最佳水平。優秀的教師自然會吸引更多學習者使用自己的授課視頻。這可以讓更多地學習者從中受益,反過來又可以讓高校教師感受到自己被認可與肯定,進一步開發更多優質教學課程,形成一種良性循環。
(二)為自身不斷發展提升創造了機會
對高校教師來講,實施混合式教學是一種全新的嘗試。他們的教學過程不再僅僅依靠黑板和粉筆,而可以通過多媒體信息領域提供的豐富的教學資源、多樣化的形式進行教學。高校教師必須不斷學習,提升自己的信息技術能力,以便在教學過程中熟練應用現代信息技術。很多高校開展專門的新媒體技術培訓,幫助教師更快地掌握必要的信息技術,為高校教師實施混合式教學奠定保障基礎。同時,在這樣一個信息時代,學生獲得信息的途徑十分廣泛,教師需要不斷補充自己的專業知識,讓自己的教學內容更為豐富。混合式教學模式為高校教師不斷提高信息技術能力、發展專業知識提供了新的機會。
二 混合式教學給高校教師帶來的挑戰
(一)高校教師的角色身份受到挑戰
過去的傳統教學模式中“以教師為中心”,教師是課堂的主導者。然而,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學生從課堂上接受知識不再是唯一的學習信息獲取途徑,他們可以通過網絡獲取所需要的學習資料。在這種形勢下,高校教師的角色正在接受著新的挑戰。首先,高校教師從“傳授者”變成“引導者”。傳統教學模式中教師的主要任務是講授知識,混合式教學模式下學生通過前期網絡自學,課堂上與教師面對面討論進行學習。教師不再必須是知識的傳授者,他們更多的是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對其加以指導,幫助學生完成從被動學習到主動學習的轉變,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其次,高校教師從“權威者”到“合作者”。傳統課堂上,教師的教學語言具有相當的權威性,學生只需要聽其所授,師生間地位完全不對等,而在混合式教學中,學生在課前已經完成了對相關知識的學習,教師與學生在課堂上處于一種平等的地位對問題疑惑進行探討,教師不再是課堂的主導者,而扮演學生的合作者角色。
(二)高校教師的綜合能力受到挑戰
混合式教學模式下高校教師要運用網絡平臺授課,網絡課程的時長通常比傳統課堂短,在較短的時間內將知識濃縮精煉,這極大地考驗了高校教師的專業能力。不僅如此,開放式的網絡課堂使得學生有了更大的自主選擇性,也就是說,如果他們認為一些教師的課程對他們沒有幫助,那么他們會選擇其他知名教授、學者的課程,這也在無形之中給了高校教師很大的壓力,他們必須不斷改進自己的授課方式、授課內容等,來獲得學生的認可。混合式教學既要網上授課,又要線下教學,這意味著高校教師的工作不僅要講授知識,還要開發課件及教學資源、進行網上答疑、網絡化考試以及媒體設施的使用等,教學工作量大大增加,而高校教師通常有科研工作,如何協調好科研工作與教學工作的時間對高校教師提出了一定要求。此外,混合式教學借助現代信息技術實現,高校教師已有的信息技術素養能否適應這種教學模式,如何更好地利用信息技術去適應新型教學模式,對高校教師提出了挑戰。
三 混合式教學模式下高校教師的發展策略
混合式教學模式的創新和發展,必然會對高校教師提出新的要求,傳統的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模式不再適應發展的需要。那么高校教師應該采取何種發展戰略應對混合式教學模式的需要呢?筆者認為需要從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高校教師應當轉變教學理念。傳統的教學模式側重在“教”,教師是教學過程的主體,學生是被動的知識接受者。而混合式教學將學生作為主體,教師成為學生的引導者、合作者。為此,教師需要從根本上轉變教育思想和教學理念,重新定位自身角色,加強學科知識同實際生活的聯系,讓學生體會到學習的趣味性,引導學生獨立學習自主探索,教師因勢利導,協助學生解決問題發展能力。為課堂營造民主開放的學習氣氛,真正實現教師“教”的輕松,學生“學”的輕松。
第二,高校教師應該提高自己的參與積極性。混合式教學模式剛剛興起,它在課程設計、課程形式、教學理念、師生關系等多方面不同于傳統教學模式,對于高校教師來說一時間難以接受這么大的改變,可能會存在一些抵觸心理。高校教師應該消除變革的抵觸心理,提高自己的參與積極性,使自己更快地融入到混合式教學模式中。
第三,高校教師應該加大課程資源開發與建設。優質資源是網絡學習的關鍵,高校教師應該努力開發課程資源,提供多形式的教學課程。也可以對已有課程資源加以完善創新,結合專業背景以及前沿動態等豐富教學內容。此外,高校教師還可以與其他教師合作開發課程資源,充分利用不同專業背景優勢互補,開發精品課程。
第四,高校教師需要加強自身學習,提升綜合能力。高校教師應該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學習。(1)專業知識能力。教師的專業知識是否過硬,很大程度上決定了一堂課水平的高低。教師需要不斷地更新自己的專業知識,才能給學生提供高質量的課堂。(2)信息技術能力。混合式教學通過網絡平臺授課,需要運用多媒體信息技術計算機輔助教學,高校教師如果想利用網絡平臺授課,就需要掌握必備的信息技術。(3)創新能力。創新是推動教育教學發展的重要力量,高校教師如果一味固守原來的教學觀念和教學方式,不懂得創新,就有可能被時代的潮流淘汰。為此,高校教師需要與時俱進,培養自己的創新能力,對教學模式中的課程內容、課程形式、學生測評等多方面進行創新。
第五,打造線上線下混合式“金課”。2018年,“淘汰‘水課,打造‘金課”被寫入教育部文件。“金課”被概括為“兩性一度”,即:高階性、創新性和挑戰度。這要求教師的教學內容具有時代性,教學形式體現先進性,教學課程有一定的挑戰性,在教學中實現知識、能力、素質的有機融合,培養學生解決復雜問題的綜合能力和高級思維。高校教師應該緊跟高等教育形式,適應時代發展的要求,充分利用線上線下教學資源,努力打造受學生歡迎和喜愛的線上線下混合式“金課”。
四 結語
混合式教學模式整合了傳統課堂與網絡教學的優勢,既肯定了教師的引導作用,又強調了學生的主體地位,逐漸成為教學模式的一種未來發展趨勢。這種混合式教學的興起為高校教師帶來了發展機遇,同時對高校教師的專業知識、綜合能力和教學方法等提出了挑戰。高校教師應該順應時代發展的要求,轉變教學理念、提升綜合能力、開發建設教學資源,在教學中充分發揮引導作用,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積極性,推動高校教育的改革。
參考文獻:
[1]石小燕.混合式教學模式下大學英語教師的角色定位分析[J].吉林工程技術師范學院學報,2019,35(01):25-27.
[2]胥欣華.SPOC混合式教學模式下高校教師職能轉變的探討[J].管理觀察,2017(27):131-132+137.
[3]羅靜,張明.混合式教學模式研究分析[J].科教導刊(上旬刊),2018(01):75-76
[4]張友.教育信息化2.0時代的高校混合式教學研究[J].佳木斯職業學院學報,2019(09):129-130.
[5]崔璨,吳守蓉,張秀芹,盧凱悅.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混合式教學模式的構建與實踐——基于北京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現狀調查[J].中國林業教育,2019,37(05):33-37.
(責任編輯:張宏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