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琴娃
【摘要】小學語文教師應當注重在教學中傳承中國傳統文化精髓內容,對學生進行有效的傳統文化教學,使學生可以充分地了解中國傳統文化,學習其中的精華,感受中國傳統文化帶來的魅力,教師就能更好地引導學生通過中國傳統文化的思想觀念去發展和繼承中國傳統文化。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學 傳承 中國傳統文化
無論是從前還是現在,中國文化都是博大精深的。當語言作為中國傳統文化傳承的媒介時,從小學語文教育開始,就要注重傳承中國傳統文化,在每一學期的課本里都增添有關中國傳統文化的學習內容。然而在現實中小學語文的教學還存在這一些差距,因此,就要求小學語文教師必須發自內心地清楚意識到在教學中傳承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性,通過各種模式的教學方法的轉變,促進與學生之間的交流溝通,讓學生可以加深對中國傳統文化的認知。
一、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傳承中國傳統文化的必要性
(一)有利于學生思想觀念的完善
小學生還處于思想發展的階段,對于世界上的萬物的認知不是特別準確,需要正確的觀念來引導其形成良好的三觀概念。所以,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方面就突顯了出來,教師可以利用經典的人物、故事來進行知識內容的講解,帶領學生養成正確的思想觀念,而且對于剛接觸中國傳統文化的小學生來說,對其記憶也會較為深刻。
舉例來說,教師在教學《游子吟》這類母親題材的詩詞的時候,教師就本首詩詞進行拆分講解,慢慢指導學生一步一步地理解每句詩的含義,讓學生逐漸感受這首詩所表達的主體思想,體會本首詩中母親對孩子的深深思念,學生也可以就學習的詩詞表達出自己的內心所想,聯想到自己母親對待自己的樣子,能更深地體會到母親對自己的愛,以及母親日積月累的思念。通過情感教學,不但可以讓學生對所學習的知識記憶深刻,還能讓學生可以貼近生活感受親人的愛。
(二)有利于學生養成良好的素質
學生處于小學這個階段時,對各類事物的接受能力都很強,在學習語文知識時,很大方面促進了小學生對世界的感性認知,形成這種認知有利于學生日后對中國傳統文化的深入了解和傳承。讓學生從小學開始就接受中國傳統文化的熏陶,經過潛移默化,逐漸使學生形成良好的道德素質。
二、小學語文教學中傳承中國傳統文化的內容
(一)對漢字文化的探究
漢字在一定程度上代表這中國傳統文化的存在,教師可以就中國漢字進行探究,能讓學生直接地觀察到中國傳統文化的基本含義,發現中國古代社會智慧的結晶。所以,對漢字的學習,成為小學教學中重要的一方面,教師通過日常的教學從中添加中國傳統文化,經過日積月累的學習,學生能更深入地學習相關的漢字文化。因為漢字不是只有表面上各種筆畫的呈現,其中還蘊含著中華五千年來傳承下來的書法類的藝術效果,教師可以讓學生對書法藝術進行觀摩、欣賞,讓學生逐漸形成漢字文化的理念。
不過,教師在帶領學生對書法藝術進行欣賞的時候,應該注重解釋中國傳統文化的各類因素,特別是每個字的形態、結構以及連接性,讓學生通過許多經典故事來學習對各個漢字。教師通過多種形式的教學方法讓學生進一步理解漢字其中蘊藏的內容,引導小學生對漢字產生興趣,從而促進學生學習語文的好奇心。
(二)對詩詞文化的探索
中國傳統文化一部分內容承載在古詩詞上,古詩詞是中國傳統文化的象征,也是中國傳統文化的藝術瑰寶。因為中國的古詩詞有幾千年的發展歷史,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增添古詩詞的學習內容,可以增強學生對于中國傳統文化的接觸能力,啟發小學生的語文閱讀技能,提高學生的自我想象能力。而且中國古詩詞語句通順簡要,有些并不是表面含義,必須對其進行重復閱讀分析,才會挖掘出最后的中心思想。
例如,孟浩然《春曉》中,“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這一句詩,教師在教學中要求學生注重詩句的閱讀節奏,五言絕句是輕柔的,唯美的,給人一種淡淡的憂傷的感觸。因此,教師要注意在教學古詩詞的時候要與當時所發生的時代相聯系,探索時代背后的文化,才可以深入分析中國古詩歌的內涵,才可以更好地傳承中國傳統文化。
(三)對文化傳承的分析
中華民族文化發展歷史悠久,具有豐富的文化資源,上下五千年的歷史,通過許多方面傳承出中國優秀的古文化。教師要提高自身的文化素養以及教學的能力,引導學生去發現中國特色的古文化,分析時代的背景來進行教學,在每節課前都準備好相關的教學案例,有目的性地利用文化熏陶的方式,從而帶領學生去主動思考發現的問題,自主去感知中國各個時代的文化內涵。這就要求教師也要不斷地進行學習,不斷地完善自身的思想,以適應當時社會的發展,只有先豐富了自己,才有更多的能力去教學生,讓學生能懂得更多的中國傳統文化的相關知識,加強中國傳統文化的傳播和發展。
三、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傳承中國傳統文化注意事項
(一)注重古詩詞教學
在小學語文的教學中融入古詩詞的教學,因為古詩詞能夠更好地傳承中國傳統文化的發展。所以,教師在小學語文課堂上對古詩詞進行教學,讓學生可以更好地吸收中國傳統文化,通過各種學習模式,讓學生喜歡上語文學習,促進學生主動地去理解、探尋中國傳統文化的發展歷程,可以更進一步地讓學生形成完整的三觀,培養學生良好的道德品質。
(二)展開活動
傳承中國傳統文化應該拓寬相關的領域,不應該僅限在指定的方面進行傳承,學生可以通過教師在課堂上的教學,收集一些中國傳統文化的相關知識內容,教師也可以在空閑的時候帶領學生舉行各種文化相關的活動,從而了解中國傳統文化的發展。
(三)加強情感教學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傳承中國傳統文化,就是要求學生可以將所學到的古文化應用到實際的生活中,將理論的知識和實踐相結合,做到真正的學以致用,鍛煉學生的實際運用能力。所以,教師在小學語文的教學過程中,就要通過眾多實踐的方式,構建出真實的教學情境,讓學生切身感受到中國傳統文化的魅力所在。
例如,在教學到李白的《望廬山瀑布》時,教師利用多媒體的信息技術,投放出瀑布的圖片、視頻等,展現出瀑布的絕美,突出“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的視覺沖擊。帶領學生走進震撼的瀑布景觀,了解到詩句的具體含義,深入分析詩中每個字詞帶來的文化內涵,探究作者想表達的內心感受。讓學生注意到古詩詞文化的細膩和深刻。通過模擬出部分現實的場景,可以促進學生對詩詞的鑒賞能力,鍛煉學生的獨立思考以及觀能力,讓學生切身地感受古詩詞作者的各種思想感情,一定程度上讓學生形成正確的思想觀念,以一種潛移默化的狀態讓學生感受到情感教學的有效性。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小學語文教育中傳承中國傳統文化,不僅教師需要注重教育的重要性,還要學生懂得中國傳統文化的必要性。中國傳統文化可以讓學生樹立正確的思想觀念,包括可以形成良好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由此可以得出,中國傳統文化對人類的文明發展具有重要的帶動性。教師在小學語文的教學中,也應當建立在現實情況的基礎上,再對書本中的教學內容進行深入分析,通過對漢字、詩詞等多種內容的教學來傳承中國傳統文化。
參考文獻:
[1]周海燕.小學語文教學中傳統文化的傳承路徑及策略研究[J].中國農村教育,2019,(05):110.
[2]楊文娟.小學語文教學中傳承傳統優秀文化的途徑與方法[J].內蒙古教育,2018,(24):70.
[3]段春梅.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中傳統文化傳承現狀、問題及對策研究[A]..教育理論研究(第四輯)[C].:重慶市鼎耘文化傳播有限公司,2018.
[4]李義龍.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傳承與發展傳統文化[J].甘肅教育,2018,(20):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