鮑玉梅

摘 ?要 ?宜興紫砂壺從北宋發展至今,凝結了人們的豐富智慧和情感,體現了幾千年來中國歷史文化發展的軌跡,既具有傳統文化的內涵,又具有時代的痕跡,可謂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瑰寶。發展至今,紫砂壺可以說是世界所有壺類中樣式最多的,其工藝之豐富、造型之精巧,美輪美奐,讓無數人為之嘆服。人有千面,壺有萬象,每把紫砂壺都代表了作者自身的思想和審美情趣,其造型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融入時代的審美和內涵,根據實用的需要,古為今用、研習創新,既有古作之形韻,又有現代之雅趣,讓人愛不釋手。本文以紫砂壺“聚寶葫蘆”為例,淺談其傳統文化內蘊。
關鍵詞 ?紫砂壺;聚寶葫蘆;造型設計;傳統文化
宜興紫砂壺造型豐富多彩,從北宋發展至今凝結了人們的豐富智慧和情感,體現了幾千年來中國歷史文化發展的軌跡,既具有傳統文化的內涵,又具有時代的痕跡,可謂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瑰寶。發展至今,紫砂壺可以說是世界所有壺類中樣式最多的,其工藝之豐富、造型之精巧,美輪美奐,讓無數人為之嘆服。人有千面,壺有萬象,每把紫砂壺都代表了作者自身的思想和審美情趣,其造型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融入時代的審美和內涵,根據實用的需要,古為今用、研習創新,既有古作之形韻,又有現代之雅趣,讓人愛不釋手。另外,紫砂壺的材質也是獨一無二的,紫砂又稱“五色土”,泥質細膩而質樸,不同泥料、不同的燒制溫度、不同的煉泥技藝,都能影響紫砂壺最終的色澤呈現,因此,紫砂壺的審美價值除形象空間外,還有色彩空間,雖然是同一種泥料,但往往能呈現出豐富的色澤質感,其色深褐溫厚,看似質樸、不亮眼,但泛著喑啞的光澤,且久用而越顯溫潤油亮,如同一位久伴的好友,相處日久而相知,默默無言卻給人以溫馨之感,用紫砂壺泡茶,享一段悠閑時光,是難得的享受。
1 ?紫砂壺與傳統文化
紫砂壺生來就與中國傳統文化有著血脈相融的聯系,紫砂壺因飲茶方式的改變而誕生,中國作為一個有著悠久茶文化的國家,紫砂壺自誕生起便成為茶文化的深厚載體,與茶文化“正、清、和、正”的文化意蘊相融合。同時,紫砂素面素心,肌理溫潤如玉,色澤古雅淳厚,其光器造型又簡約耐看,如同一位素雅的美人,可謂中國傳統本色文化的代表。在漫長的發展過程中,其光器造型呈現出“方匪一式,圓不一相”的特點,方器要求剛柔并濟,圓器要求圓穩勻正,與傳統文化的中庸之道、中和之美相契合;花器創作又講究含蓄意境之美,在創作中融入了很多具有獨特詩歌意象和民俗文化的元素,例如“竹段壺”以秀竹比喻君子,“梅樁壺”以梅花象征高潔的人格追求,“龍頭八卦一捆竹”演繹出太極陰陽的易經哲理,“魚化龍”表達了人們“鯉魚跳龍門”的美好愿望……人們將具有獨特文化意象的事物融入作品的創作中,使紫砂壺充滿了文化意趣和生活哲理之美,寄托了人們的美好愿望和追求,表現了紫砂壺“來源于生活又回歸于生活”的特點。紫砂壺體現了中國人的文化自信,體現了中國匠人對傳統的堅守和傳承,用紫砂壺泡茶不僅是一種生活方式,更是一種文化活動,是人們對傳統的追尋,對中華文化精髓的繼承。
2 ?“聚寶葫蘆壺”的獨特內涵
紫砂壺“聚寶葫蘆”(見圖1)是一款具有深厚傳統文化內涵的作品,此壺以葫蘆為意象進行創作設計,將葫蘆所代表的豐富文化內涵融入其中,提升了其藝術效果,豐富了其文化意蘊,讓人從中感受到獨特的生活意趣,給人以精神啟迪和情感共鳴。葫蘆是中華民族最原始的吉祥物之一,在中國多地有種植,既能食用,又有豐富的人文內涵。葫蘆在外型上看是由兩個相連接的球體組成,象征著和諧美滿,寓意著夫妻互敬互愛。葫蘆的枝“蔓”與萬諧音,并且每個成熟的葫蘆里葫蘆籽眾多,人們就聯想到“子孫萬代,繁茂吉祥”,葫蘆因此與中國的子嗣文化息息相關;葫蘆諧音“護祿”、“福祿”,因而有福祿雙全的寓意。因為葫蘆這些吉祥美好的寓意,它在中國傳統民間深受人們的喜愛,人們常掛在門口或放置家里、或佩戴身上用來避邪、招寶,就連電視劇中也要賦于葫蘆以多能和神話的功效,葫蘆在古代人民的物質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而且與文學、藝術、宗教、民俗、神話傳說乃至政治等關系也十分密切,圍繞葫蘆所形成的種種意識形態,無疑是構成中國傳統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葫蘆不僅是一種自然瓜果,更是一種人文瓜果。隨著時代的發展和歷史的變遷,人們將葫蘆廣泛應用于生活中,以祈求平安、健康、幸福、子嗣綿延,具有深厚的群眾基礎,因此,發展至今,葫蘆在現代文化中仍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與人們的生活相互交融。葫蘆是中國傳統吉祥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吉祥文化是幾千年來中國人的生活狀況、民族心理的體現,表現了中國人對幸福生活的追求,吉祥所代表的不僅是一種客觀現實,更多的是中國人積極追求、奮發向上的一種心理狀態,代表了中國人不論身處何種境地,始終心懷美好與光明,憧憬著幸福的生活并為之努力。
文化內涵是一把壺的基礎,是它的根,紫砂壺“聚寶葫蘆”將中國傳統吉祥文化融于其中,從藝術的角度詮釋出葫蘆的文化涵義,賦予紫砂壺以精神的力量,給人以積極的心理暗示,讓現代人從中得到啟發,為美好幸福的生活而不斷奮斗。
3 ?“聚寶葫蘆壺”的造型之美
正如同人的精神氣質通過外貌來呈現,紫砂壺也是,造型是一把壺的基礎,是呈現其精神內蘊的基礎。一把真正的好壺一定是形神兼備的,通過恰到好處的造型來表現其精神內蘊,讓人領略其內在。一直以來,關于葫蘆的紫砂作品數不勝數,大多以花器形式呈現,通過模仿葫蘆的自然形態來表現出葫蘆寬厚能容的形象,給人以吉祥圓融之感。紫砂壺“聚寶葫蘆”另辟蹊徑,以光器形式呈現,以圓器為基本形制,通身由流暢柔和的曲線勾勒而成,線條一氣呵成,若行云流水收展有度,或柔和舒展、或短促有力,充分體現了紫砂光素器的線條美。
縱觀整壺,其身筒圓潤飽滿、敦厚穩重,下腹部鼓起有張力,上腹部轉折內收,過渡舒緩有力,整個身筒抽象地表現出葫蘆的形態,將葫蘆的飽滿有致表現得淋漓盡致,給人以吉祥之感;底部平足,穩定地立于平面,彰顯出挺拔之氣;肩蓋處平緩過渡,壺蓋為嵌蓋,與壺口嚴絲合縫,子母線吻合,渾然一體,蓋面平整,平添了幾分端莊中正之氣;三彎流與壺身暗接,從壺身自然胥出,轉折有度、勻挺大方,粗細變化勻稱;圈把揚起,柔和有力,與壺流相輔相成,平添了幾分動勢,中和了壺身的敦厚,提攜了整壺的精神氣勢;蓋鈕為寶塔狀,造型別致巧妙、飽滿玲瓏,充滿著靈氣,可謂整壺的點睛之筆,提攜了作品的靈韻,突出主旨。藝術是重現,更是升華,此壺從自然生活中汲取創作題材,融入作者自身的審美,整體雖然簡約,但端正敦厚,充滿了祥和之氣,讓人從中領略到吉祥文化的內涵,表達了人們最樸實的心愿,著實是一次成功的創作。
4 ?結 ?語
宜興紫砂壺浸潤著中國優秀的傳統文化,無論是泥料、造型還是陶刻裝飾都充滿了文人雅趣和書卷之氣,所以有“文人壺”之說。紫砂壺起源于民間,植根于傳統的民俗文化,洋溢著生活情趣和鄉土氣息,這奠定了紫砂壺廣泛的民眾基礎,但隨著時代的發展,在歷代紫砂匠人的傳承創新和無數文人雅士的參與設計下,紫砂的文化品味不斷提升,相關從業人員在注重傳統文化的同時,也保持與時俱進的精神,注意作品的時代氣息,并使兩者有機結合,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不斷創新,從而推動了紫砂文化的繁榮發展。
參 考 文 獻
[1]潘旭超.從紫砂“華竹壺”窺見中國文人的詩情畫意[J].江蘇陶瓷,2017(4):72,75.
[2]賈靜,張永存.逍遙葫蘆心[J].華北電業,2014(5):92-95.
[3]王家新.淺談人文瓜果“扣鈕葫蘆壺”[J].江蘇陶瓷,2011(6):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