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旦華
【摘要】主題閱讀有助于將多篇文本進行組合與交融,促進學生構建有意義的閱讀體驗,深化課程資源整合,提高學生閱讀能力。在小學語文課外閱讀中,以主題閱讀為引線,拓展學生的課外閱讀視野,促進學生多讀書、讀好書、讀整本書。
【關鍵詞】小學語文 課外主題閱讀 人物形象
新課標強調,要加強小學生課外閱讀指導,推進小學生閱讀量的有序提升。在圍繞課外閱讀實踐中,以主題閱讀為導線,整合課外讀物資源,關注學生閱讀能力和閱讀方法提升,增長學生知識,開闊視野。教學中,筆者結合《三國演義》主題閱讀實踐,就小說人物形象的感知、探究展開分析,來激活學生閱讀興趣,提升課外主題閱讀成效。
一、運用主題課外閱讀導學案,細化閱讀過程
在課外主題閱讀教學實踐中,借助導學案的運用,有助于將閱讀重心前移,引導學生“先學后教”“以導促學”。在小學階段,“減負增效”背景下,導學案的設計,更有助于激發學生的自主閱讀意識,并利用導學案,實現閱讀知識重點的剖析和提煉,幫助學生化解閱讀中遇到的難題。事實上,導學案本身增強了學生課外閱讀的針對性。如在閱讀指導中,明確了主題、關鍵詞、閱讀問題,讓學生能夠把握課外閱讀的方向,增進學生對課外閱讀的理解、記憶和思維,促進閱讀邏輯與想象的平衡。導學案展示了課外閱讀的承接關系,便于實現對閱讀內容的關聯性分析,讓閱讀內容條理化,提升課外主題閱讀有效性水平。
以《三國演義》小說主題閱讀為例,我們圍繞“人物形象”主題閱讀目標,制作和設計《三國演義》課外閱讀導學案。主要分為四部分。第一部分,制作課外主題閱讀單,明確《三國演義》人物關系,閱讀導學案內容,讓學生從閱讀中把握“閱讀收獲”“溫馨提示”“閱讀方法”,初步感知人物形象。該階段主要是將閱讀要求進行前移,讓學生借助于導學案,提前進行閱讀,了解閱讀內容,激活閱讀自主性,讓課外閱讀更具針對性。第二部分為梳理小說人物,讓學生整理熟悉的人物。《三國演義》小說中人物關系較多,在學生自主閱讀中,可以將自己熟悉的人物進行整理。該環節有助于銜接導學案,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培養學生動腦思考、動手操作能力,增進閱讀持續力。第三部分為小組合作與討論,深化人物形象探究。通過組織學生分組交流,對《三國演義》人物進行討論,并充分發揮小組內、組間多向交流優勢,分享學生的閱讀樂趣,感悟小說中的人物形象。第四部分為總結、評價。在學生課外閱讀后,圍繞學生交流、評價、課堂總結,對小說人物的語言、動作、神態、外貌、性格、心理、品質等進行評價,讓學生從名著閱讀中形成初步的人物鑒賞能力,享受課外閱讀的樂趣,提高課外閱讀質量。另外,通過人物形象探究,搭建師生共同參與的課外閱讀氛圍,交流和學習閱讀方法,促進學生閱讀反思。
二、依托主題課外閱讀導學案,提煉人物形象
《三國演義》是名著閱讀的重點內容,在對三國人物形象進行提煉過程中,我們預設導學案,幫助學生設計課外閱讀指導方案,便于學生借助于導學案來更好的完成課外閱讀任務。導學案的設計,體現在“我會閱讀”“我會思考”“我會收集資料”“我會合作”“我會展示”等方面,每一個方面,都設置有閱讀提示,引領學生運用閱讀方法去把握閱讀內容。在“我會合作”環節,關注學生分組閱讀、合作交流,共同討論解決閱讀問題;在“我會思考”環節,將之列為閱讀重點,著重圍繞閱讀問題,深化學生自主閱讀,鼓勵學生去解決閱讀問題,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導學案的設計,為學生自主學習、合作交流營造了條件,特別是針對閱讀中的問題,以主題討論方式,來銜接學生課外閱讀,促進學生在閱讀中剖析問題,拓展閱讀視野,提高課外主題閱讀實效。
同時,在《三國演義》小說人物形象主題閱讀中,為了強調“以生為本”教育理念,我們在導學案設計上,還引入思維導圖閱讀方法,借助思維導圖來構設可視化閱讀指導方案,幫助學生從課外閱讀中,對小說人物進行“直觀化”分析。以“蜀國名將關羽”為例,對于關羽的人物介紹,可以從生平簡介、家庭關系、性格特點、諸葛亮對關羽的評價四方面進行呈現。在每個方面,由學生自己通過閱讀,收集和提煉相關信息,并通過小組交流合作,對人物信息進行豐富,促進學生閱讀思維的養成。在小說人物形象討論中,我們還可以利用畫紙制作、交流、展示學生的閱讀成果,分享和品味不同名家對三國人物形象的評價,指導學生全面、深刻的感知三國人物,讓名著閱讀更有趣味。如對于諸葛亮與周瑜兩人的評價,兩者有哪些共同點,不同點?兩個人都很有文采,更有無比的智慧;但在不同點上,周瑜顯得心胸狹窄,沒有氣量,在戰場上善用奇謀;諸葛亮行事謹慎,對人心胸寬廣,善于洞察先機,出奇制勝。借助于導學案,引入不同讀物中對三國人物形象的分析材料,充分讓學生在閱讀中進行展示,在展示中碰撞閱讀思維,在交流中提升主題閱讀實效。
三、激發學生自主閱讀潛能,分享閱讀樂趣
在小學課外主題閱讀中,自主性激發最為重要。新課標倡導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方式,對于課外閱讀,更需要激活學生的閱讀自覺性。小學生年齡小,對課外閱讀充滿好奇心。要充分利用學生對課外閱讀的積極性,給予積極的引領,并關注學生個體差異性,讓學生在合作學習中激活閱讀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在《三國演義》小說人物形象閱讀指導實踐中,我們結合日常閱讀實踐,鼓勵學生交流、討論三國人物,激發學生自主閱讀趣味,制定導學案,以明確課外閱讀目標,增強學生對三國人物的理解和認知。如利用“班級讀書交流”活動,圍繞《三國演義》主要人物,整理自己熟悉的人物形象,分享課外閱讀樂趣。學生還可以結合相關電子書籍,拓展課外閱讀。在三國人物性格特點梳理中,關羽得到的評價有:大義凜然、忠誠、義薄云天、智勇雙全;諸葛亮得到的評價有:胸懷坦蕩、神機妙算、善于洞察、謹慎;周瑜得到的評價有:善用奇謀,但心胸狹窄,具備較高的軍事才能;司馬炎得到的評價有:自負、戒備心太重,沒有遠見。很顯然,通過學生交流共享,對三國人物形象的探究更加深入,也讓學生能夠從課外閱讀中,領悟人物特色,增強主題閱讀的積極性和參與性,也從交流合作中激活了語言思維、發展了閱讀能力。
課外閱讀教學離不開有效的評價,教師要制定靈活多樣的評價方式,增進學生課外主題閱讀熱情,讓課外閱讀持續、有序展開。新課標強調,要充分發揮多種評價功能,如檢查、診斷、反饋、激勵、選拔等方式,來提升學生學習信度。在《三國演義》人物形象主題閱讀評價中,我們在設計導學案中,也引入了多種評價方法。如在平時閱讀中,引入過程性評價,對學生的閱讀內容、閱讀量進行“貼紅花”獎勵;在小組討論交流中,對發言積極、有代表性的發言進行肯定和積極評價;對學生制作的“三國演義”人物形象圖譜進行展示,引領學生從人物的形象、神態、外貌、性格、品質等方面,感知鮮活、多元的人物形象,享受課外閱讀的快樂體驗。
總之,課外主題閱讀活動的組織,為學生搭建了豐富的課外閱讀平臺,教師要引領學生深入感知課外閱讀趣味,增強學生課外閱讀信心,變革多種課外閱讀指導方式,促進學生在閱讀中碰撞思維的火花,在分享閱讀智慧中提高語文素養。
參考文獻:
[1]朱華華.加強引導,促進學生有效閱讀[J].課程教學研究,2018,(12):88.
[2]冉建凱.《三國演義》課外閱讀教學指導分析[J].語文建設,2018,(27):66.
[3]劉建瓊.尋求教讀自讀導讀“三位一體”的閱讀精義[J].語文建設,2018,(1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