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香云
【摘要】閱讀作為豐富我們語言,提升小學語文綜合成績的途徑,如何實施小學語文的閱讀教學,有效完成閱讀教學的任務,提高每個小學生的綜合素養,是每個小學語文老師關注的問題。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也是如此。只要老師能了解小學生實際情況,根據他們的需要,結合教學內容對他們實施閱讀教學,并通過閱讀培養小學生情感,拓展小學生視野,豐富小學生的想象力、增強小學生從閱讀中獲取信息的能力,提高小學生綜合素養,就是小學語文以及語文閱讀教學的成功,也是保證閱讀有效教學的途徑。
【關鍵詞】小學語文 閱讀教學 閱讀興趣 綜合素養
語文是一門語言學科,它的應用性很強,我們的交際、工作、生活都離不開語言的幫助。閱讀作為豐富我們語言,提升小學語文綜合成績的途徑,如何實施小學語文的閱讀教學,有效完成閱讀教學的任務,提高每個小學生的綜合素養,是每個小學語文老師關注的問題。只要老師能了解小學生實際情況,根據他們的需要,結合教學內容對他們實施閱讀教學,并通過閱讀培養小學生情感,拓展小學生視野,豐富小學生的想象力、增強小學生從閱讀中獲取信息的能力,提高小學生綜合素養,就是小學語文以及語文閱讀教學的成功,也是保證閱讀有效教學的途徑。
一、培養良好的閱讀習慣,提高小學生的閱讀興趣
現在的小學生都比較懶,在閱讀的時候很少動手寫呀、記呀,這會影響閱讀的效率。所以,在日常語文教學中,養成勤寫讀書筆記的良好習慣,提高小學生的閱讀興趣,提高小學生的語文素養。我們知道小學生的課內外閱讀非常豐富,小學生在閱讀的時候不要說隨時能碰到好詞好句,隨時迸發出靈感也是常有的。所以,作為小學語文老師,要讓小學生養成勤寫讀書筆記的習慣。這樣不僅可以加深記憶、促進理解,也便于隨時整理自己的思想和讀書心得,從閱讀中得到啟發和教育,提高讀書的效率。一句格言,一段精彩的文字,一時的讀書隨感,都可以隨手記下來,天長日久,就能積淀成豐厚的讀書養料,需要時信手拈來,皆會成為自己的作文養料。如此,不但能培養小學生的閱讀興趣,且能為小學生寫好作文打基礎,提高小學生的語文素養也就不是一句空話了。
二、朗讀與感悟結合,相互促進
朗讀是一種學習的方式,不能僅僅為了朗讀而朗讀,所以指導小學生不能孤立進行朗讀,要與理解課文結合起來,努力做到讀中悟、悟促讀,達到相互促進,相輔相成的效果,使小學生朗讀的過程受到熏陶和感染,調動小學生的情感,小學生朗讀時自然就能準確表達內容中的一些元素出來,達到以聲傳情,以情帶聲的效果。比如,在給小學生教《賣火柴的小女孩》這一篇課文時,老師就要讓小學生在朗讀的時候仔細品味課文中那個小女孩的悲慘命運,體會一下作者的感情注入,這樣小學生的才能真正體驗小女孩的痛苦、辛酸,才能與文中人物融為一體,情為之所動,淚為之所流。當老師教學這樣的課文時,通過朗讀把這種強烈的感情注入小學生的心田,使小學生產生共鳴,就能讓小學生很自然感受到親切、憤懣、愛憐、壓抑、含蓄以及深沉的基調,才能使朗讀達到聲情并茂的目的。
三、掌握閱讀技巧,提高閱讀效果
古人云“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小學生讀書,還只是剛剛進入閱讀的大門,閱讀的志趣、方法、習慣尚未形成。小學生的課內外閱讀往往更多地關注趣味性,缺乏認識的深度,只是停留在有趣的故事上,而很少探求作品對人生的影響。就像朱光潛先生所說的“只看到花架而忘記架上的花”,這種閱讀不會有真正的收獲。這時,教師必須指導小學生會讀書,使其善于讀書。
小學生課內外閱讀的方法主要有:瀏覽、略讀、選讀、跳讀、精度。小學生可以針對不用的內容選擇不同的方法。對一般的文章,只要粗略知道內容即可的,可選用瀏覽、略讀等方法。對篇幅較長的文章而又沒有時間全文閱讀的。可在老師的指導下有選擇的讀一些最精華的部分;而對一些名篇名著則需要用精讀的方法。另外,教師最好根據作品的情況和小學生的實際,有選擇有重點地向小學生講清寫作背景、作者情況、作品中的疑難問題,閱讀時應注意的問題、閱讀時可運用的方法等。同時對小學生在閱讀中遇到并提出的疑難問題予以及時有效的指導和解決。只有教給小學生閱讀方法,小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通過實踐、思考,才能真正地獲得能力,這是任何人都代替不了的。
俗話說,“教無定法,貴在得法”,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也是如此。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老師要根據小學生的需要針對性地指導閱讀,如針對不同的閱讀目的、水平和內容,老師要采取不同的指導方法,從而確保課堂教學高效科學,切切實實提高小學生的綜合素養。
參考文獻:
[1]王小明.“寫”應如何有效融進閱讀教學課堂——以《滴水穿石的啟示》為例談小練筆優化[J].小學時代,2013,(24).
[2]宋運來,楊越.守護兒童心靈中的第三種力量——童漫作文《愁女的故事》指導與講評課實錄[J].新作文,2011,(Z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