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桂丹
摘 要: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具有很悠久的歷史,是中華民族世代文化的傳承,它對加強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文化教育和促進馬克思主義大眾化方面都有非常重要的價值,高等院校應該在提高思想政治文化教育的基礎上,不斷的加強傳統文化教育,使得中國的傳統文化的價值能夠真正的發揮出來。
關鍵詞:優秀傳統文化;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價值
中華民族具有悠久燦爛的歷史文明,積累了寶貴的傳統文化資源,其中的優秀部分至今仍對中國的社會觀念、民眾精神風貌產生深刻的影響,同時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開展具有積極的指導和借鑒意義。
1 傳統文化的內涵
中國傳統文化是指在漫長的歷史進程中,具有穩定形態并持續發展的文化內容,是生活在中國土地上的各個民族共同創造的,被中華兒女代代傳承的,至今仍發揮深遠影響的文化。中國傳統文化的基本內涵主要由以下內容構成:第一,中華民族精神中的自強不息、剛健有為的思想,注重和諧統一的價值追求。第二,注重內省,對內加強人的自身修養,以君子圣賢的標準進行自我修煉和約束,是傳統文化中內觀于心的價值取向。第三,中國傳統文化對于當今中國社會既有積極的價值,也存在消極的影響,我們應該揚長避短,充分發揮其對大學生思想成長的有利作用。
2 傳統文化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價值體現
2.1 增強大學生的愛國意識
中華民族是所有民族之中歷經時間最長的民族,也是最堅強的一個民族,它見證了歷史的整個發展。之所以有這么頑強的生命力是因為我們民族注重傳揚愛國精神,從古代的很多詩歌中就可以得到完美的展現。翻閱古代的詩詞,大都是表現愛國情懷的。像范仲淹、文天祥等許多名人,在他們進行詩歌創作的時候都帶有一種愛國情懷,從他們的詩歌中可以感受到強烈的愛國之情。其中愛國詩詞中寫的最多的一個要數陸游了,或許是因為生活在戰爭年代,他的每一首詩都抒發了愛國的情感。通過讀他的詩句,很容易走入他的情感世界,感受到他是多么希望他的國家可以變得更強。這種對民族建設的責任意識和精神理應受到宣揚,讓大學生通過感悟古代英豪的愛國情懷,樹立正確的人生導向,將自己的愛國情懷完美地展現在對祖國未來的建設上。
2.2 培養大學生形成美好的品德
當代大學生一般都是家里唯一的孩子,因此受到家長的嬌慣,難免會出現在觀念上偏離正軌的情況。在家長為其營造的良好環境下,想要的東西得來的比較容易,長時間安逸的生活會讓他們失去原本的信念,這對他們以后的發展非常不利。因此,教師和家長必須對此加以重視,及時地引導他們走向正確的軌道,要培養他們形成美好的品德。在對大學生進行品德教育的時候,適當地融入傳統的優秀文化,會起到很好的效果。傳統文化中包含著很多豐富的哲理,有些詩詞將一些優秀的品德很好地傳唱出來,古人這樣做大概是希望后來的人能夠以此為目標,能夠養成優秀的品德。比如,通讀《論語》可以發現其中有關品德塑造的詩詞,它教會了我們怎樣更好地與人相處,以及用什么樣的態度去面對生活,這對大學生形成良好的人格幫助很大。又如,清代詩人張英在《觀家書》中表述了家人因幾尺地皮與鄰居起了糾紛,便寫信給他讓他以職務之便為家人爭取。看過之后張英便以一首詩詞回復家人,大概意思就是:鄰里之間沒有必要為了這幾尺地皮產生爭執,主動讓出可以更好地促進鄰里之間的感情,受到教育的家人和鄰居各自讓出了三尺,這也就是六尺巷的由來。這個故事得以人們傳唱的原因是故事里面包含著深刻的內涵,教會了人們在與人相處時要懂得謙讓。因此,在對大學生進行思政教育的時候,融入優秀的傳統美德,能夠讓他們切實地感受到古人具有優秀的品格,對他們形成優秀品質有很大幫助。
3 如何將優秀傳統文化更好地融入到大學生思政教育當中
3.1 盡量的增加傳統文化方面的課程
首先,為了讓大學生能夠有更多的機會去了解優秀傳統文化,學校在制定教學目標的時候,要注重學生們文化素養的提升。因此,在安排課程的時候,將傳統文化課放在主要的地位。根據學生們的具體情況,適當地增加這方面的課程,讓學生們通過學習了解到更多有關優秀傳統文化知識,為更好地傳承文化提供幫助。與此同時,對課程的內容也要提高要求,將一些可以體現愛國精神,展現優秀品德的內容納入課程中。這樣的內容針對性比較強,對學生人格塑造作用很大。還需要注意的一點就是,在課程開展的時候要注意方法,讓大學生對傳統文化產生興趣,從而更好的學習。
3.2 營造一個比較好的教學氛圍
學生們所處的環境對他們的學習影響很大,好的環境可以激發他們的潛能,從而更好地建立優秀的品格。因此,學校必須重視校園氛圍的營造,進行好的學風建設。教師要注意觀察每個學生的具體情況,根據他們的興趣愛好展開教學,如通過對一些影片的欣賞,閱讀有關傳統文化的課外書籍來教學,或者讓學生們在課上對某一問題展開討論,教師在旁邊引導等。這樣會使學生們產生對傳統文化產生濃厚的興趣,大大提高課堂效率。
3.3 將網絡資源進行合理的運用
現在網絡的應用越來越廣泛,學生們在學習的時候可以把它當做一種有效的工具,利用網絡的各種優勢資源展開優秀傳統文化的學習。現在的大學生思想處在前沿,想法比較大膽,學校在開展課程的時候,應該對學生的這一特性加以利用,根據他們的興趣愛好開展網絡建設。例如,在講課的時候利用多媒體播放一些與課程內容相關的圖片或者視頻,使課堂內容以生動的形式展現給學生們。或者利用微信等社交軟件建立交流的平臺,定期向學生們推送優秀傳統文化的內容,讓他們在平臺上展開討論,提出自己的見解。這為大學生提供了良好的學習平臺,也為學生掌握更多的文化知識,形成優秀的品格提供了幫助。
3.4 加強實踐
在對大學生進行思政教育的時候,教師要注重課外拓展活動,這樣不僅可以進一步加深學生對課堂知識的印象,還可以讓他們在實踐中領會傳統文化的深刻內涵。活動的形式有很多種,可以用開設文化講座的方式讓學生們互相交流自己對傳統文化的認知。或者是定期組織學們參觀可以展現傳統文化的風景區,讓學生們在學到知識的同時,拓寬自己的知識面。還可以依據我們的傳統節日和相關習俗展開知識競賽或者表演,讓大學生們產生對傳統文化的興趣,從而能夠主動地學習。
4 結束語
大學生是國家重點培養的人才,對國家在未來的建設和文化的傳承都有很大的責任。為了能夠讓優秀的傳統文化得以發揚,讓大學生塑造正確的人生理念,學校方面必須加強對思政教育的重視,采取一定方法將傳統文化融入到思政課堂上。教師依據講課內容相應地融入與之相關的優秀傳統文化,用文化中蘊藏的豐富內涵給予學生們啟示,讓他們發現其中的道理,從而形成優秀的品格,這樣能夠使他們更好地與人相處,對他們的發展也很有幫助。
參考文獻
[1]邊峰.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價值實現的途徑研究[J].黨史博采理論,2016(9):68-70.
[2]康麗勇.論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價值及其實現[J].未來與發展,2017(3):107-109.
[3]田春燕.傳統文化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的影響淺析[J].管理觀察,201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