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鋼琴的操作性、技巧性較強,學生除了要熟練采用鋼琴來演奏樂曲之外,又要求學生在思維、鑒賞等音樂素養有較大的發展。本文首先闡述了鋼琴教學的優勢;其次,結合筆者多年的工作經驗,深入探討了高校鋼琴教育中提高學生音樂素養的具體路徑:一是營造出良好的教學氛圍;二是培養音樂審美能力;三是加強理論和實踐的結合;四是加強理論和實踐的結合;五是加強同學們之間的展示交流。
【關鍵詞】高校;鋼琴教育;音樂素養
【中圖分類號】J62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7X(2020)06-0103-02
【本文著錄格式】朱晶婧.高校鋼琴教育中提高學生音樂素養的策略[J].北方音樂,2020,03(06):103-104.
前言
音樂是一種能夠對社會現實生活與人類思想感情進行反映的藝術形式,也是當前最能夠在短時間內打動人“心靈”的藝術形式之一;音樂既可對人們的心靈進行凈化,又可對人們的審美觀進行提高,還可宣泄人們的不良情緒,得到了社會大眾的普遍認可。在當前高校音樂教學中,鋼琴教育通常能起到極為重要的作用。眾所周知,鋼琴的操作性、技巧性較強,學生除了要熟練采用鋼琴來演奏樂曲之外,又要求學生在思維、鑒賞等音樂素養有較大的發展。本文就高校鋼琴教育中提高學生音樂素養的策略進行探討。
一、鋼琴教學的優勢
鋼琴是目前唯一音效能夠比擬交響樂的獨奏樂器,其音域極為廣闊,從最低音區到最高音區全部涵蓋其中,一直以來都被音樂界譽為“樂器之王”。鋼琴演奏具有感情表現強烈、音色效果出色等特點,一經出現就得到了廣大觀眾的喜愛。
(一)鋼琴樂器自身的硬件優勢
演奏者在彈奏鋼琴的時候,通常可以基于個人對樂曲的理解與靈感思路來演繹出不同力度的音韻。鋼琴在所有樂器中,其音樂變化幅度是最大的。雖然鋼琴的結構較為復雜,共計有八十八個鍵,但是性能卻較佳,可自由演奏出不同節奏、不同感情色彩的音樂;在舞蹈教學與音樂教學中、在合奏與獨奏中,鋼琴均能夠發揮極高的價值。
(二)鋼琴有利于開發演奏者的思維
演奏者在彈奏鋼琴的時候,需要頻繁活動左右手的所有手指,能夠在短時間內讓人腦活動達到極大值,再加上演奏者還會用雙腳在踩踏腳部踏板,可較好地鍛煉左右腦,能夠更加全面地讓演奏者的大腦功能實現充分發育;此外,彈奏鋼琴時還會讓口、耳、眼等器官與大腦充分配合,無疑能夠讓人的反應能力與記憶能力得到充分的鍛煉。演奏者在學習鋼琴的過程中,能夠集中更多的注意力和精力,長時間鍛煉之后,能夠讓演奏者的日常學習與工作變得更加主動、更加生機勃勃。
二、高校鋼琴教育中提高學生音樂素養的具體路徑
雖然鋼琴教育是一門實踐性、操作性較強的教育模式,但鋼琴是有靈性的,只有將溫情與鋼琴的彈奏緊密地結合在一起,才能夠真正達到人琴合一的效果。鑒于此,高校音樂教師應該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將情感體驗融入到鋼琴表達技巧訓練之中,讓他們能夠更加深刻地理解音樂、理解鋼琴。
(一)營造出良好的教學氛圍
鋼琴是一件“神奇”的樂器,可以根據需要來營造出不同的音樂氣氛,進而讓聽眾與演奏者都共同走入到鋼琴音樂的殿堂,但作為鋼琴學習的入門者——學生,他們在學習鋼琴彈奏技巧與鋼琴基本知識的同時,往往更需要有較好的教學氛圍作為促進學習的“潤滑劑”。鑒于此,高校音樂教師在鋼琴教育的過程中要積極為廣大學生營造出良好的教學氛圍,讓學生能夠熟悉鋼琴音樂作品背后所蘊含的人文內涵,能對鋼琴學習理念進行多維度掌握,在潛移默化之中達到較佳的音樂修養與品格節操。例如,可在鋼琴室的窗臺之上擺放裝滿鮮花的花盆,陣陣清風將花香傳入到學生的鼻子中,教師讓學生閉上眼睛來彈奏鋼琴作品,邊彈奏邊想象,如詩如畫、如泣如歌,讓學生在鋼琴的世界中自由地暢想。
鋼琴演奏還可與歌曲演唱結合在一起,歌唱者能否完美表演在很大程度上會受到演奏者彈奏水平的影響。鋼琴演奏既可烘托表演氣氛,又可對人物形象的塑造產生較大影響。但鋼琴演奏通常也會對伴奏者的即興伴奏水平與識譜能力有較高要求:第一,演奏者務必要具備精湛的技藝;第二,演奏者的聽力要有很強的洞察力,要結合歌唱者的呼吸點來對伴奏樂句進行妥善處理;第三,演奏者的舞臺經驗要豐富,一旦歌唱者出現“忘曲”或者“忘詞”現象,演奏者要善于為其“打掩護”,以此來最大限度地維護整個鋼琴作品的完整性。
(二)培養音樂審美能力
美是一個永恒的話題,是人類自誕生以來就已出現的文化傳承,賦予了悠久的生命理想,審美意識和能力是個人和團隊未來核心競爭力的重要素養。隨著當前國民經濟的迅猛發展,廣大人民群眾的審美觀也正在不斷地動態調整,但無論何時何地,追求美、熱愛美都是生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鋼琴教育具有較為明顯的審美意識與審美能力,若能夠妥善利用,必然能夠使學生的音樂感知能力得到有效強化,甚至還有可能會構建高尚的思想品格。鋼琴的普及性較高,可結合東西方鋼琴藝術手法來進行有針對性的講解與點撥,要讓學生敢于獨立表達,要讓學生敢于自由審美,要讓學生的視野得以拓展。當然,如何更好地折射出鋼琴演奏技巧的特點,如何更好地突出鋼琴音色音響的抽象泛化性,如何更好地讓當前作曲家的“個體化”與古典音樂作品的“公共性”緊密地稽核在一起……,均可作為鋼琴審美教學中的重要元素,以鋼琴演奏為載體來將鋼琴音樂作品的時代性、鮮明性、藝術性較好地體現出來。
(三)加強理論和實踐的結合
第一,高校鋼琴教育中若要有效提高學生音樂素養,就需要有機地將理論和實踐緊密地結合在一起。高校音樂教師可以分別從視唱練耳、鋼琴音樂作品發展史、鋼琴演奏、優秀鋼琴作品分析、作曲學等多個方面來對學生予以考核;第二,高校鋼琴教育通常需要學生開展大量的鋼琴基本功訓練,鋼琴基本功訓練會對學生的忍耐力有較大的考驗。由于絕大多數的訓練課程內容都比較單一,很容易讓學生對鋼琴基本功訓練產生煩躁感、厭倦感,在這種情況下,妥善安排鋼琴基本功訓練內容就顯得比較重要。由于大學生的反應較為敏捷、思維較為活躍,再加上對新鮮事物有很強的好奇心,若能夠在鋼琴基本功訓練課程中合理設計訓練組合,就有利于讓師生之間出現互動情況,必然能夠達到更佳的訓練效果。例如,在學生完成了既定的鋼琴基本功訓練內容之后,可鼓勵學生在鋼琴基本功訓練課程中編排一定量的自創動作,必然能夠讓鋼琴基本功訓練“舊貌換新顏”。第三,為了讓學生能夠更好地去利用鋼琴來演奏樂曲,可采用滾硬幣等多種方式來切實鍛煉學生的手指力量協調性與靈活性,長期以往,必將能夠讓學生學有所獲。第四,鼓勵開展過程性評價方式,在鋼琴教育過程中要嚴格遵循“注重過程”“目標多元”的評價原則,有機地將終結性評價與形成性評價融合在一起。課程的最終成績應該要包括考核成績與學習過程表現成績,其中考核成績由期末成績、期中成績、階段成績來組成,學習過程表現成績則主要是由學生參與實際演出、登臺演奏情況而定,過程性評價能夠讓學生更加注重學習過程,更加看重日常行為表現,這樣一來,就可有效結合理論和實踐。
(四)加深鋼琴名曲賞析課程剖析深度
不同的鋼琴名曲之間必然會在音樂風格存在著差異,也會不同程度地作用到學生的心靈之中,并且還會或多或少影響到學生的音樂審美風格與音樂賞析能力。為了能夠更好地理解鋼琴作品的內涵,學生需要對音樂思維予以進一步開放,在賞析之前教師要主動引導學生去深入考慮到與鋼琴名曲息息相關的客觀因素(包括作曲家經歷、創作背景、音樂風格等),這樣,有助于讓學生更好地體會到鋼琴作品的深層內涵與作曲家的情感。與此同時,高校音樂教師在鋼琴名曲賞析過程中,還需要給學生布置賞析任務,例如掌握彈奏指法應用、曲目音域跨度等,必要時還可與廣大學生一同來對鋼琴作品的情感結構進行探討與研究。待完成鋼琴名曲賞析之后,高校音樂教師可讓學生基于曲譜內容來進行彈奏,不同的音樂章節要注意采用不同的演奏手法,以此將作曲家的情感傾向予以淋漓盡致地表達出來。還要對學生的音樂想象空間進行培養,要讓他們深入理解音樂曲目之后再憑借個人音樂想象力來進行演奏,在潛移默化中形成個性化的鋼琴演奏風格。
(五)加強同學之間的展示交流
無論采用何種教學方式,學生音樂素養的提高都需要大量的鋼琴作品展示交流來作為基礎,唯有如此,方可讓學生掌握教學重點、理解教學內容、提高鋼琴教學有效性。展示交流是指學生要及時展示所學到的鋼琴知識,并且在第一時間與周圍的同學進行交流分享,這種方式具有較大的優點:第一,通過展示交流,能夠讓教師及時發現學生已經掌握了哪些知識,還有哪些知識未被掌握,以及掌握程度多少,進而查漏補缺,有針對性地開展后續教學活動;第二,通過展示交流,能夠讓學生分享學習心得、共享有無。鑒于此,高校音樂教師可定期開展鋼琴音樂交流會,讓學生自行準備待演奏的鋼琴曲目,只要有意愿上臺展示的學生都可以展示個人才藝,待展示之后,還可給學生一定的分組交流討論時間,這樣,既有利于學生感受到獨立尋找到鋼琴知識的愉悅,又有利于提高學生的音樂素養。值得注意的是,教師在分組交流討論的過程中應該起到積極的作用,并且在適當的時候予以點評和指導,尤其是在易出錯的知識點和概念較為模糊的知識點更要重點指導,同時還要留下詳細而又全面的記錄。
三、結語
提高學生音樂素養為高校鋼琴教育打開了一扇“窗戶”,既可讓廣大學生更好地對鋼琴藝術的魅力進行領悟,又可讓廣大學生更好地理解鋼琴音樂作品,還能夠為鋼琴教育可持續性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這也是鋼琴教育教學改革的必由之路,值得深入研究。
參考文獻
[1]陳蓉.中等職業學院鋼琴教學教育改革的現狀及問題[J].北方音樂,2017,21(24):109-114.
[2]李春曉.高校鋼琴教育中提高學生音樂素養的有效途徑分析[J].藝術評鑒,2016,12(5):151-153.
[3]毛玉娟.高校鋼琴教育中提高學生音樂素養的對策和方法[J].音樂時空,2015,15(23):116-120.
[4]孫輝.淺談正確把握演奏風格在鋼摹演奏中的重要性[J].今日科苑,2008,19(22).:140-144.
作者簡介:朱晶婧(1984—),女,漢族,湖南株洲,碩士,研究方向:音樂教育、高等教育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