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國家教育改革的深化推進中,藝術類專業越來越受重視。根據2011年新修訂的《義務教育音樂課程標準》要求,學校要根據學生身心發展規律,以豐富多彩的教學內容和生動具體的教學形式,激發學生的興趣,增強學生學習聲樂的內生動力,全方位提高其音樂素養,豐富藝術涵養和精神追求。高職院校的聲樂教學,作為音樂教學中舉足輕重的一部分,應該引起我們的高度重視,投入更多的研究和經驗總結。
【關鍵詞】聲樂教學;歌唱技巧;高職院校
【中圖分類號】J61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7X(2020)06-0105-02
【本文著錄格式】林立祺.淺談高職院校音樂專業聲樂教學的體會 [J].北方音樂,2020,03(06):105-106.
一、聲樂教育的主要內容
高職院校音樂專業聲樂教育的主要教學任務集中在以下幾點:
(一)培養學生正確的歌唱方法
聲樂教育是最基礎的一門課程,必須打好基礎,為之后的學習做好鋪墊。教師要特別注意歌唱方法的訓練,例如歌唱時的呼吸方法,正確的實踐方法是利用橫膈膜與兩肋的相互配合使氣息緩緩呼出。運用這樣的方式歌唱,音色更加優美,有助于演唱者自然通暢地表達情感。
(二)夯實學生的音樂素養
良好的音樂素養能更好地反映他們的專業水平,且能更好地幫助他們演唱進階,在專業上繼續發展。對最基本的專業知識一定要下苦工,對音程、音組等基本概念也要有清楚的認識,同時掌握唱歌的節奏和一定的識譜能力,這些都是一個音樂專業的學生應該具備的基礎專業素養。
(三)提高學生對歌曲的理解能力
不同的歌曲包含著不同的音樂情感,或感情激蕩或使人悲傷,這就是音樂的魅力和本質。作為一個音樂專業的學生,要充分了解歌曲創作背景和詞曲的意境感情,結合自身的體驗和生活閱歷不斷強化演唱技能,在理解的基礎上演繹歌曲,在打動自己的基礎上傳達感情,將聽眾帶入歌曲意境,打動人心。
(四)強化學生的演唱能力
歌唱實際上是對作品的第二次創作。由于每個人對音樂的理解不同,在作品的詮釋上就有了個人的獨特感受,這種個人特質的藝術表達,可以通過了解歌曲的調性結構、節奏、速度變化等,利用吐字、斷句、強弱等處理,再結合不同的歌唱技巧,準確地把作品感情表達出來,完成演唱任務。
(五)鍛煉學生的組織能力
培養學生的組織能力也是教學任務的重要組成部分。這是集體授課和高職院校教學區別于其他培養方式的一個特點,也是高職院校聲樂教育的發力點之一。教師應鼓勵學生組織和參加一些文藝活動,在培養學生的表演能力的同時鍛煉學生的組織能力。如舉辦校音樂節、文藝晚會等活動,讓學生在統籌協調、推進活動的過程中,全面提高專業素養。
二、高職院校音樂專業聲樂教育的必要性
高職院校的音樂專業聲樂教育,不僅為社會培養多樣化的藝術人才,為學生學習聲樂提供了平臺,同時也是一個很好的載體,可以推動我國專業技能教育和文化藝術、文化產業發展。除了培養一批批合格的音樂從事者,聲樂教育帶來的不僅是學生個體的發展,還將帶動教育行業、聲樂演唱行業不斷進步發展。高職院校的聲樂教育,應該在學生演唱的規范性、專業性、全面性上充分雕琢,這是區別社會教學和培訓機構的特色之一,也是推進高職院校聲樂教育的必經之路。
三、高職院校音樂專業聲樂教育的現狀
雖然近年來各部門對高職院校聲樂教學加大投入和管理力度,但發展現狀并不樂觀,在具體教學過程中,仍然存在一些問題和不足:
(一)教師專業能力不強
在學校的日常教學過程中,大多數都是以講授課本、閱讀文獻的方式進行,培養學生實際演唱的訓練較少。理論教育固然重要,但是適當的實踐練習卻更為根本,更有針對性。歌唱本身就是一個實踐的過程,一旦弱化示范教學和實踐教學,過分注重理論基礎就顯得有些本末倒置了。
(二)教學內容的偏差導致學生的綜合素質不強
聲樂教育與其他因素有著密切的關系,它具有強烈的民族感和地域特色。除了基本的演唱技巧外,還應注意文學、歷史、民族、宗教、民俗等專業藝術。例如,西方的古典音樂和現代音樂在音樂特色和音樂風格上截然不同,古典音樂磅礴大氣,給人厚重感,而現代音樂則更輕巧、更具靈性。現在教學較為單一,在其他相關的文化知識教學上較為薄弱,要通過學習聲樂相關知識全面提高學生綜合素質。
(三)課程設置不完善
盡管在國家調整音樂教育標準之后,各高校都適當地對課程進行調整,但顯然不夠。在高職院校的課程設置上,有些課目名字與所教內容不相匹配,而且多少存在一些隨意設置的現象。課程設置不夠全面合理,不能適應時代發展對音樂教育的新要求,這是需要改革的重要環節。
(四)課堂教學的局限導致學生學習意識和能力差
在課堂上,學生容易被其他因素分散注意力。很多學生缺乏興趣,只是為了應付差事而學習,對教授過的知識掌握程度不高,沒有達到應有的教學目的。這有學生的主觀因素,但更多的是課堂教學調動性、吸引力不足,未能針對性地培養和鍛煉學生。
四、高職院校音樂專業聲樂教育改革措施
針對高職院校音樂專業聲樂教學中出現的問題,筆者提出以下幾點改進措施:
(一)改變教師聲樂教學觀念
在聲樂教學的過程中,基礎教學固然重要的,但也應重視學生的實際練習,提高學生的演唱能力,提升學生的專業素養。教師可以開設一些實踐課來測試和提高學生的歌唱能力。實踐對學生的未來發展起著重要的作用,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演唱水準,而且可以積累歌唱經驗。
(二)增加文化及交流的輔助課程培養學生綜合素質
在音樂專業課程之外,學校應增設些專業相關課程,增長學生的見聞。在文學、歷史、民族、宗教、民俗等專業藝術類學科都有所涉及,全方位地培養學生,促進學生全面發展。老師引導學生自主學習知識,給學生講些有趣的音樂故事,這樣不僅增加了學生的見聞,還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也可以讓學生上臺展示自己所了解到的知識,這樣也對學生的臺上表現力有一定的促進作用,學生之間相互交流,形成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
學校可以為學生搭建一個學習交流的平臺。在學習過程中,學生不可避免會遇到許多問題,這個平臺可以讓學生互動,交流解決他們遇到的問題。大家把問題總結歸納,也讓沒有察覺到問題的同學們了解疑問,從而增加學生們的知識儲備,活用知識點,加深對知識的掌握程度。
(三)對課程安排進行完善
按照教育部的要求,高職院校應加強課程設置管理,科學地規劃課程安排和教學重點,在教師群體及學生群體中開展調研,收集反饋意見,去粗取精,使課程安排更加合理。在考察的過程中應參考學生的意見,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對課程進行評估,這是準確且有必要的。也可以參考其他學校的課程安排,結合其他學校的安排進一步完善課程設置。在課程課時數上也要有相應的改變,本著實踐大于理論的思想對學生進行培養,從而達到相應的教學目的。
同時,學校要提高硬件設施水平,為學生創造良好的學習環境。學生基礎再好、學習興趣再濃厚,如果沒有相應的教學硬件也達不到良好的教學目的。
(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學生的學習興趣是學習的內動力。如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是學校應該首先考慮的問題。從教學方法和學習方法兩方面入手,運用更人性化和更有趣的方式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他們更加積極地學習知識,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聲樂演唱學習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學生要掌握自己的學習方法,保持自己的演唱風格。教師在平時的教學任務中增加一些研究性討論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學生的探索創新意識。在學習過程中,要讓學生了解聲樂教學的目標和內容,真正改變學生的學習狀況,達到提高學生研究性學習能力的目的。
五、高職院校音樂專業聲樂教學體會
從高職院校聲樂教學的經驗來看,首先是音樂教學的專注性,教師們通過簡單化、通俗化的表達,將系統、抽象的專業知識傳達給學生,使學生容易理解掌握。教學的嚴格也令筆者印象深刻,教師會著重強調聲樂演唱的基本功,幫助學生處理好演唱的細節。對于在演唱上高音不松弛、聲音不通透的難點,老師能耐心指導,通過自身反復示范、學生不斷實踐練習,突破高音演唱上的難點。
其次,師生間的合作默契配合。學生將自己在實踐練習中遇到的難點和想法向老師表達,老師在對其聲音音色、歌唱狀態上有一個判斷之后,毫無保留地將聲樂演唱技能傳授給學生,無私地分享自己的演唱心得,幫助學生找到最佳的演唱狀態,更加輕松地演唱和完成作品。
在學生進行歌唱實踐時,同學們能夠認真完成自己的任務并盡可能達成老師的要求。和諧的師生關系可以使學生對學習產生更好的興趣,更認真地完成聲樂演唱課程。
最后,教師應學會并堅持善于傾聽學生的想法。認真傾聽本身就是一種表揚的方式,尊重和了解學生的想法,理解學生在作品上的二次創作,通過師生相互的理解和交流,最終實現教學的互通有無,使課堂教學更具靈性。傾聽之后老師也應結合學生所言給出自己針對性的意見,幫助學生更好地詮釋演繹作品。這種融洽的交流有利于學生們自主學習,積極發問,加強課堂互動。
六、結束語
聲樂演唱教學是音樂專業教學中的重要環節之一。為保證學生對音樂專業有更深刻的認識,學校和教師要進行自我完善,要將以人為本的理念貫徹到整個教學過程中,注重對學生的教育和管理,進一步創新教學。同時,學生也應該端正自身態度,了解當前學習目標和學習方法,提升音樂素養,培養自己的音樂專業性,出色地完成學業。
參考文獻
[1]李偉渤編著.西洋聲樂發現概略[M].北京:世界圖書出版公司,1999.
[2]張宇.淺談高職聲樂教學模式[J].黃岡師范學院學報, 2006.
[3]莫成練.歌唱風格與音色定位[J].藝術教育,2006.
作者簡介:林立祺(1990—),男,漢族,福建省泉州人,畢業于沈陽音樂學院,碩士,研究方向:音樂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