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來,人們對喜劇小品的研究步入了一個新的階段,其中研究對象發生改變,是以綜藝小品形式為主;研究角度也發生改變,是以語言、理論為主。隨著時代的發展和信息傳播手段的逐漸成熟,喜劇小品其以獨有的藝術魅力成為當今電視媒體主流文化之一。小品類欄目的大量研發促進了喜劇小品行業的快速成長。本文將結合近年來喜劇小品發展現狀,對其進行梳理、總結,并探究喜劇小品的品格以及語言特點。
關鍵詞:喜劇小品 拓展 現狀
我國對喜劇小品的研究已經有30多年的歷史,在過去進行的研究中,人們所探求的大多是小品存在的普遍性規律,比如研究小品的類別、小品的創作以及小品的風格等等。而在近幾年對于喜劇小品研究的同時,也逐漸將目光放到了喜劇小品的語言上。
一、喜劇小品的研究現狀
(一)針對喜劇小品語言進行的研究
隨著趙本山小品這種東北方言小品的迅速走紅,對喜劇小品語言進行的研究也逐漸將研究方向轉向了對東北喜劇小品所具有的特征進行研究。幽默的語言是喜劇小品的靈魂所在。在最近幾年對喜劇小品的研究中,目光大多匯聚在小品語言的研究上。有學者認為趙本山的喜劇小品過度制造幽默,語言過于粗俗;其方言土語的使用使很多語言都無法與“人物”相符,顯得不和諧,被稱之為負偏離效果。然而也有研究人員從趙本山喜劇小品服飾語、態勢語以及絕活兒表演這些比較容易被忽視的方面進行了全面的研究,總結出了無聲語言藝術對喜劇小品的感染力和幽默感所具有的重要作用。此外,有學者提出趙本山的小品語言擁有很多優點,如語言運用了大量的修辭手法,帶有時代特征,充分體現了韻律的美感等。以《落葉歸根》為例,某學者針對其黑色略帶幽默的小品語言進行了分析,發現其可以通過滑稽、諧趣的手法和態度表達哀傷、殘酷以及恐怖的事物,使得舞臺的語境時刻緊密聯系著現實的語境。
(二)對喜劇小品品格進行的研究
所謂品格,即小品不同于其他戲劇形式的一種象征。一般情況下,小品的表演時間極為有限,而短小性是其主要特點。就喜劇小品而言,其需要表達的便是“喜”這個特點。在對喜劇小品的品格進行研究的過程中,研究人員將大部分精力放在了對“喜劇精神”的探索上。“喜劇精神”可以說是一種美學精神,其是對蕓蕓眾生所進行審美把握的一種獨特的方式,與普通的滑稽表演、插科打諢不同:不會一味地為了吸引觀眾的注意而設計庸俗、低級的小品情節。對喜劇精神而言,并不是所有的小品都會擁有,也不是所有的人可以具備的。喜劇精神不單單是指精神,它更是一種風格的象征、氣質的展現,同時還是一種對生活進行獨特體驗和感知的能力。目前,喜劇類型的綜藝節目在各大電視臺也出現了井噴,以《歡樂喜劇人》為例,它代表著娛樂性重新回到喜劇小品之中。
(三)對喜劇小品創新進行的研究
喜劇小品的創新極為重要。之前對小品創新的研究,都是圍繞喜劇小品的構思、選材以及主題開展的,明確了喜劇小品的題材應該圍繞人們的生活進行選擇。而小品也要具有相應的時效性,即對社會存在的一些問題進行實時反映。小品出現初期,所謂創新即通過舊題材體現新鮮感。近年來熱播的真人秀小品正是不同于傳統小品進行的創新,其在選取題材上更加大膽,對喜劇創作的禁區敢于去突破,在小品中也會將反映未來等科幻題材以及死亡、戰爭等社會題材進行展現。與此同時,還將個人的生活經歷作為小品創作的題材,而社會民生以及熱點問題也作為題材。隨著喜劇小品的不斷發展,其創作手法也得到了創新。
二、喜劇小品研究的特點
(一)將語言學科作為新的論述立場
對語言進行的研究多是以語言學科的修辭學作為研究的新立場,之所以將語言學作為新的研究立場,其原因很多。我國近年來對喜劇小品進行的研究大多是對其語言進行的研究,這也使得對喜劇小品的研究范圍在不斷縮小,而在研究對象相同的前提下,新的研究立場也成了創新的關鍵,研究的突破也是當務之急。再者,對喜劇小品語言研究而言,語言學角度的研究與之極為符合。喜劇小品的語言如果不通過專業的語言學角度對其進行研究,那么研究得到的結果往往會帶有個人的主觀意見,這也會使學術的論文缺少應該具有的專業性、理論性。自從有了新的研究立場,對喜劇小品語言進行的研究也有了新的活力,比如學者采用的偏離理論,即是通過修辭學角度進行選擇的。
(二)將研究對象定義為喜劇綜藝
通過電視進行傳播的小品,最開始走進人們的生活是在春晚。而隨著小品表演及創作隊伍的不斷壯大,喜劇小品也開始在各個地區及省份舉辦喜劇小品大賽。對小品的研究最初只是圍繞春晚中較為經典的作品以及喜劇小品大賽中的參賽作品進行研究,其中對趙本山、趙麗蓉等極具個人風格的小品,相關學者加大了對其研究的力度。直到2014年《笑傲江湖》的播出,使得各大電視臺都以喜劇為主旨,從而打造各種類型的綜藝節目,而隨后《跨界喜劇王》以及《喜劇總動員》《歡樂喜劇人》也相繼在各大電視臺進行播出,其中《歡樂喜劇人》更是現象級的一檔綜藝節目。隨著喜劇小品市場的不斷發展,喜劇綜藝節目也逐漸成為最受人們歡迎的節目,通過在各大播放平臺進行播放,使人們的心理需求得到了充分的滿足。隨后,更多的喜劇團隊也陸續出現,其中就包括大碗娛樂、開心麻花以及愛笑兄妹等。喜劇團隊實際上也是人才隊伍,在其中不但擁有專業的創作團隊,還有很多簽約藝人。因此,對小品進行的研究很少是針對一人一事表演進行的,大都是針對整個喜劇團隊進行整體性的評價。
三、對喜劇小品的探索和反思
近年來,有很多喜劇綜藝節目播出,而相關研究者對這些新興的綜藝喜劇小品進行贊美和鼓勵的同時,也在對其進行批判性的探索和反思。隨著研究力度的不斷加大,對小品問題的反思也成了新的研究導向。
(一)過于商業化以及電視化。自從小品在春晚誕生以來,就逐漸走向了電視化,之后又通過電視小品逐漸趨于網絡化,還有的通過大舞臺步入小劇場。隨著喜劇小品的不斷發展,其傳播的媒介也在不斷更新,喜愛的觀眾越來越多。而在喜劇小品大膽創作和展示的同時,其變得有些“油腔滑調”。
(二)對于藝術缺乏尊重和熱愛。有的小品更是為了滿足人們的感官刺激,而缺乏文化底蘊。隨著投票與淘汰制度的設立,喜劇小品也開始進行競爭,并在不斷的競爭中得到成長和進步。此外,有些喜劇團隊在對小品進行創作的過程中過于追求速度和成績,這也使得他們創作出來的小品過于粗制濫造。
(三)存在誤導的行為。一些經典的作品,雖然也被很多喜劇團隊進行改編,但這些作品大多是不成功的,它們不但得不到觀眾的喜愛,反而會使觀眾極度尷尬。這種問題的出現,最主要的原因還是在于小品的過度商業化,使得其與藝術性之間嚴重失衡,這對喜劇小品的發展是極為不利的。
參考文獻:
[1]叢日珍.“預設”VS“前設”語用功能呈現及認知理據辨析——以中國現代喜劇小品為例[J].西安外國語大學學報,2018(03).
[2]連利軍.從語言順應論角度審視開心麻花團隊春晚喜劇小品的幽默語言[J].商,2015(12).
[3]謝旭慧.喜劇小品的創新之路——以開心麻花作品為例[J].戲劇文學,2015(04).
[4]叢日珍,仇偉.喜劇小品演員幽默言語行為預設策略與運行機制闡釋——以小品《扶不扶》為例[J].西安外國語大學學報,2015(01).
[5]辛斌.轉述言語的戲劇效果芻議——以趙本山的喜劇小品為例[J].外語學刊,2012(03).
(作者簡介:蔣圣中,男,博士研究生在讀,中國傳媒大學南廣學院,講師,研究方向:戲劇表演)(責任編輯 劉冬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