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莞蕓

【摘要】本文以課例為載體,探討在小學英語閱讀教學中,如何通過“SQ3R”閱讀法,引導學生積極閱讀,激發學生的閱讀內驅力,將閱讀活動拓展為結合學生自身經驗的思考和表達活動,使閱讀的過程成為學生對文本的主題意義進行探究學習的過程,從而提升學生的語言能力、學習能力、思維品質、文化意識等學科核心素養,關注學科的育人價值。
【關鍵詞】SQ3R閱讀法;核心素養;閱讀教學設計
在小學英語教學中,隨著課程改革的深入推進,閱讀的重要性日益顯現,閱讀教學也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閱讀不但有助于學生學習語言知識,發展語言技能,還有利于學生了解文化知識,形成良好的文化意識。閱讀能夠幫助學生發展思維能力,促進他們思維品質的形成。此外,通過閱讀,也可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總之閱讀有利于培養和提高學生的英語學科核心素養。
然而,如何進行閱讀教學才能促學科核心素養的落實是關鍵之所在。“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反復讀并不代表理解和學習,而閱讀是獲取信息和建構意義的過程,學生必須積極地參與并結合自身已有的知識經驗進行批判性閱讀,才能達成閱讀教學的目的”。因此,在閱讀教學過程中如何引導學生基于文本主題意義的探究進行積極閱讀是我們開展閱讀教學首要解決的問題。
為解決該問題,筆者借鑒北師大王薔、陳則航的閱讀教學理念以及“active reading(積極閱讀)的教學原則”,探討了SQ3R教學模式。SQ3R是美國羅賓森教授提出來的一種高效閱讀方法,包括“Survey預測、Question提問、Reading閱讀、Respond反應、Reflect反思”五個學習階段。本文將以PEP小學英語 Book4“Unit 4 Read and Write”一課為例,重點闡述以SQ3R模式為框架的閱讀教學過程,探討SQ3R閱讀法促學生積極閱讀的策略。
一、教學內容和學情分析
1.課文文本內容解讀
【主要內容】本課是PEP小學英語教材四年級下冊Unit Four At the farm 的Read and write 部分,是一節讀寫課。課文以美國生態農場為文化背景,以Mike帶領小朋友們參觀麥當勞叔叔的農場為主線,介紹了農場上的動物和蔬菜。
【寫作意圖】本單元學習的主題是參觀農場,因此,本課主題意義探究的大致方向即是引導學生基于“人與自然”的主題,學習了解西方國家的農場文化。
【寫作手法】文本中主要通過語句“These are…”和“Those are…”介紹農場上的動物和蔬菜。語言結構相對簡單,文本詞句基本是本單元已學詞句的滾動與再現。
2.學生情況分析
本課授課的對象是四年級的學生。他們從一年級開始學習英語,已養成一定的英語學習習慣。在本課時的學習之前,他們已經掌握與本課話題相關的一些詞句,如:horse、cow、sheep等動物類單詞;potato、tomato、carrot等蔬菜類單詞以及Are these/those…? These/Those are…等句子。同時,也初步掌握幾種閱讀的策略,如:能針對問題從文本中圈出關鍵詞,能用思維導圖簡單地分析文本,能借助phonics拼讀部分簡單的陌生單詞,能借助繪本圖片理解陌生單詞的詞義等。
二、教學目標
指向學科核心素養,基于“英語學習活動觀”,設置本課教學目標,即在學習結束時,學生能夠達成以下目標:
1.學習理解方面
(1)能在圖片的幫助下,理解文本。
(2)能夠借助Graphic organizer梳理文本、概括文本。
2.應用實踐方面
能夠根據理解正確的朗讀、并復述文本內容。
3.遷移創新方面
(1)能夠簡單評價文本中的“美國農場”。
(2)能夠針對“農場”這個話題簡單說說自己的所學、所知、所想。
三、教學重、難點
1.教學重點
(1)讀懂文本,了解西方農場。
(2)針對“農場”這個話題簡單說說自己的所學、所知、所想。
2.教學難點
(1)如何引導學生積極閱讀,提高獲取信息、處理信息的能力。
(2)如何幫助學生在語言輸入與輸出之間搭建橋梁,引導他們表達所學、所知、所思。
四、教學過程
在進行該課教學的過程中,我們基于SQ3R閱讀框架設計教學活動,并在活動設計中體現英語學習活動觀的三個核心能力維度,反饋學生的學科能力,落實學科核心素養。
Step 1:Survey
Survey在這里的意思是預測,關注學生課前的已知信息,引導學生根據自身已有的知識經驗進行預測,激活閱讀的背景知識,活動設計如下:
Brainstorm: What are on the farm?
教師導入本課話題——和學生們來到了麥丹勞叔叔的農場參觀,并用農場的圖片向他們展示本課話題,同時提出問題“What do you know about the farm? What are on the farm? Are there any monkeys/pandas/rabbits…on the farm?”,讓學生先進行“頭腦風暴”。
【設計意圖】此環節從學生們的生活經驗出發,激活學生關于此話題的已有文化背景知識。
Step 2:Question
Question指提問,在閱讀前讓學生觀察圖片并思考,說說他們想要了解什么,即提出問題。活動設計如下:
Raise one or two questions on your “wonder card”.
通過情景的設置——麥當勞叔叔帶領學生們參觀農場,呈現該課的5張關于農場的圖片,要求學生看圖片并提出自己想要了解的問題,記錄在“Wonder card” 上。教師初步了解學生的問題,師生對話如下:
T:It seems that you are so curios about McDonald's farm. Do you have any questions? What are your questions?
S1:I wonder,are those carrots in Picture 1?
S2: I wonder, what are those in Picture 2? Are those apples?
S3: I wonder, how many sheep on McDonald's farm?
S4: I wonder, Do sheep eat vegetables?
【設計意圖】此環節學生通過觀察圖片提出問題,反饋學生的感知注意能力,同時,激發學生對文本的閱讀期待,即為了探尋問題的答案自發地想要閱讀。
Step 3:Read
Read指閱讀,引導學生梳理文本內容。活動設計如下:
Read and circle the key words,then finish the graphic organizer.
教師通過問題的設計,要求學生閱讀文本,圈出關鍵詞,并完成黑板的板書(Graphic organizer),引導學生梳理文本內容。(如組圖1所示)
組圖1
【設計意圖】此環節強化閱讀策略的培養,通過問題的設置和板書(Graphic organizer)的構建,引導學生借助圖表梳理文本內容,反饋學生獲取信息,梳理整合的能力。
Step 4:Response
Response指學生對文本給出自己的反應,有自己的理解,并嘗試脫離文本回答讀前自己所提的問題。活動設計如下:
1. Read aloud
學生根據自己對文本的已有理解進行朗讀,其中包括對意群停頓,感情基調等朗讀要素的把握和處理。
2.Retell the passage
學生根據問題支架“What animals/ vegetables are on Mcdonald′s farm?”及板書Graphic organizer嘗試簡單復述文本。
3.Writing time
Group work: Try to answer the questions on your “wonder card”
學生通過小組討論,嘗試反饋讀前自己提出的疑問,并嘗試將答案寫在四線三格的“wonder card”上。教師巡視、檢查學生完成情況,并關注學生對句子的規范書寫。
【設計意圖】此環節反饋學生描述闡釋的能力,其中“朗讀活動”目的并不僅僅停留于培養學生發音正確、朗讀流利等朗讀習慣,更重要的是想讓學生讀出自己的感受以此反饋學生對文本的意義、情感、內涵等更深層的理解和把握;“復述活動”目的在于引導學生對文本進行概括、內化語言;而“writing time”則是給學生搭建運用的平臺,同時,也是促成孩子們積極閱讀、探究學習、自我反饋的關鍵,引導學生們學會讀后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Step 5:Reflect
Reflect指學生在讀完文本之后,對文本進行反思,概括所讀內容,包括自己在閱讀的過程中了解到什么,有些什么觀點,并嘗試進行表達、分享。活動設計如下:
Think and Say:
1.Is McDonald's farm the same as your imagination?
2.Are monkeys, tigers and pandas live on the farm?
3.What do you know about the farm in America? What are on the farm? How do you think of it? Is it big? Is it funny?
【設計意圖】此環節的設計目的是為了引導學生對已讀的文本內容進行思考、概括、并嘗試表達自己的觀點,將重構文本拓展為結合學生自身經驗的思考和表達活動,反饋學生批判評價的能力。同時,通過問題的設計,為學生提供了思考的導向以及語言產出的支架,幫助學生完成語言的輸出,達成教學目標。
以上即是基于SQ3R閱讀法設計的閱讀教學全過程,同時,從英語學習活動觀的視角進行分析,其中“Step 1 Survey” “Step 2 Question” “Step 3 Reading”是學習理解層次的活動,分別反饋了學生感知注意、獲取信息、梳理整合等方面的能力;“Step 4 Respond”是應用實踐層次的活動,反饋學生的描述闡釋、分析應用等能力;“Step 5 Reflect”是遷移創新層次的活動,反饋學生批判評價的能力。SQ3R閱讀法不僅助推學生積極閱讀,其教學步驟也成梯度進階式反饋學生的學科能力,落實學科核心素養。
然而,在主教材這一個單一的文本中,學生對“農場”主題的了解甚少,而本課時SQ3R五個學習環節卻點燃了他們對該話題的求知欲,因此,為滿足學生對主題進一步深入學習,我們以窄式閱讀的形式采用“鏈接式對接”拓展兩篇關于“農場”的課外繪本,即Raz kids 分級繪本I wonder和繪本All kinds of farms, 作為學生自主閱讀的家庭作業,并輔以閱讀任務單,引導學生基于農場主題進行思考、提出問題、積極閱讀學習,對主題意義進一步深入探究,在繪本閱讀中了解各種農場以及它們的生產鏈,如,“On the sugarcane farm, sugar comes from sugarcane, and sugar makes candies.”等。
五、教學反思
本節課以《PEP小學英語 Book4》“Unit 4 Read and Write”一課為例,基于SQ3R的模式構建以“農場(farm)”為主題的閱讀教學過程,主要有以下三個亮點:
(一)SQ3R閱讀框架助推學生積極閱讀
在英語閱讀課中學生往往是被教師及教師設置的任務“牽著”的被動閱讀者,如何調動學生閱讀的自主性和積極性是許多小學英語教師在探索的問題。本課采用SQ3R閱讀法,將理解文本、內化文本、重構文本等活動拓展為結合學生自身經驗的思考和表達活動,使閱讀過程變成生動有趣的自主學習、探究過程。
(二)將英語學習活動觀落實在SQ3R五個閱讀環節的設計中
縱觀本課SQ3R五個教學環節,英語學習活動觀始終落實其中。教學活動的設計從學習理解、應用實踐、遷移創新三個層次逐層推進,在學生完成活動中反饋學生的英語學科能力,促學科核心素養的落實。
(三)以窄式閱讀為橋梁,深化主題意義的探究
本課聚焦“農場”這一主題,以窄式閱讀為橋梁,以主題意義的探究為導向,采用鏈接式對接,拓展兩篇該主題的課外繪本,將課堂閱讀教學與課外的自主閱讀無縫對接,將本課的積極閱讀延伸至課外,并通過閱讀任務單的設計引領學生對主題意義積極探究與學習,關注學科的育人價值。
總之,本課指向英語學科核心素養,以積極閱讀為教學設計的原則,嘗試探討高效的閱讀教學模式,較好地達成閱讀教學的目標,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教育部.義務教育小學英語新課程標準[S].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2]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S].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7.
[3]陳則航,閆赤兵.小學英語繪本文本解讀及教學設計[J].英語學習(教師版),2018.
[4]王薔,胡亞琳.英語學科能力及其表現研究[J].教育學報,2017,4.
[5]侯云潔,周芳.構建繪本與小學英語教材整合的課程體系[J].英語學習(教師版)2018,6.
[6]趙璐,Krashen的二語習得理論與窄式閱讀[J].外語教學與研究,2013.
[7]韋莉萍.SQ3R: 一種有效利用課本資源的英語閱讀策略[J].中國校外教育2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