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瑜蓉


【摘要】核心素養是學生在接受相應學段的教育過程中,逐步形成適應個人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必備品格與關鍵能力,其中科學態度素養、學會學習素養、責任擔當素養、實踐創新素養與化學教學密切相關的。初中化學的單元復習需要學生站在一個新高度尋找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系,將其結構化,并加以應用,教師才能很好了解學生“最近發展區”。通過日常教學實踐課前“自主歸納知識網絡”策略,課堂“我能說”挑戰活動,引導學生學會復習,學會學習,將知識有效地轉化為能力,發展學生核心素養。
【關鍵詞】核心素養;自主歸納;知識網絡;“我能說”;挑戰活動
一、問題的提出
王磊教授認為,化學學科核心素養包括“宏觀辨識與微觀探析”“變化觀念與平衡思想”“證據推理與模型認知”“科學探究與創新意識”“科學態度與社會責任”5個方面。素養和能力具有內涵和表現的關系,學生的素養需要通過具體的能力活動表現出來,需要通過活動中具體表現對核心素養發展狀況進行診斷,也需要在能力活動中發展核心素養。本文在單元復習教學實踐中尋求策略,聚焦學生的核心素養發展狀況,并在教師指導和活動開展下,逐步挑戰和發展學生的核心素養。
單元復習是指在單元教學結束后進行的教學活動,目的是通過設置情境,或根據平時教學中查缺補漏將知識再現,幫助尋找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系,根據本單元特點將零散知識點結構化,然后將結構化的知識通過對應習題應用,從而提高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思維能力。人教版九年級化學上下冊一共有十二個單元,需要有不同側重和發展的素養。
目前,初中教學中單元復習存在不同程度的問題:①將知識點進行思維導圖等“形式主義”式羅列,但容易遺漏知識點,忽視對教材的閱讀、理解;②以大量的習題代替復習,演變成習題講評課,讓學生跳進“題海戰術”;③課前不能很好了解學生的“最近發展區”,課堂上教師就不能有效突出重點,不能有效解決難點;④教師對知識內容進行重組,學生被動接受老師的“完整”知識結構,但沒有理解知識點的聯系。本文探究如何幫助學生自主建構知識網絡,以及如何在課堂上有效復習,如何在復習過程中全面提升學生核心素養。
二、核心素養導向的初中化學單元復習策略
(一)基于化學核心素養的復習策略
王磊教授認為化學學科能力是基于學習理解能力、應用實踐能力和遷移創新能力等多維整合模型。本文的單元復習策略就是以發展學生的學習理解活動為首要任務,輸入知識和經驗,涉及的關鍵心理操作要素有:觀察、記憶、提取信息;概括、關聯、整合;說明、論證、推導等。很多學生在課堂上聽課很認真,但是化學知識點繁雜、瑣碎,做題時就容易出現問題。那是因為學生沒有有效的復習策略和課堂,遇到陌生情景題目時不能很好調動自己的知識結構網絡進行知識應用和遷移。
(二)課前“自主歸納知識網絡”策略
1.“自主歸納知識網絡”操作程序
課前“自主歸納知識網絡”是一種能較好發展學生學習理解能力核心素養的學習方式。“自主歸納知識網絡”操作程序是:首先,要讓學生通過課本、聽課筆記,學案等資料為依托,按照人教版教材的順序和知識框架,按照自己的理解梳理各個知識點的關系,把相關的知識點構建知識網絡。然后課堂上老師參與評價,學生互評,最后課后交流進行修改。筆者認為,教材的順序和知識框架是有科學性排序的,很好體現知識點銜接和層級關系,不需要拘泥于思維導圖的形式。
2.“自主歸納知識網絡”方法指導,如表1。
實踐證明,課前“自主歸納知識網絡”策略發展學生的閱讀能力,概括能力,信息加工能力,在活動中很好地滲透化學學科素養,發展學科能力,各層次的學生都在原有水平有相對應的發展。
(三)課堂“我能說”挑戰活動
課堂“我能說”挑戰活動是基于素養發展的教學方式。給學生充分的表達機會,讓學生思維能力、邏輯能力、表達能力得到全方位的鍛煉和培養。對發言同學進行培訓程序如下:
1.教師將本單元的知識模塊按照課題內容初步分幾部分。目的是保證其知識模塊的完整性的前提下讓更多學生有參與機會。
2.教師判斷發言學生的“自主歸納網絡”知識點是否歸納到位。
3.與發言學生的小組一起交流用表1中歸納方法適合呈現,讓小組成員參與進入。
4.課堂上展示匯報,要求發言同學理清邏輯關系,詳略得當。
5.教師、同學點評,然后發言者修改完善。
教學實踐中,通過以上程序課前“自主歸納知識網絡”、課中“我能說”活動,促進了學生的組內交流、師生的合作建構,通過課堂展示匯報、課后修改完善等環節提高了復習課堂的教學效果,全過程注重了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
三、實踐總結及教學反思
在初中化學教學是學生的啟蒙階段,為了讓其能逐步形成科學素養,復習課中實施課前“自主歸納知識網絡”策略,課堂“我能說”挑戰活動成為教學中提升學生學科的學習理解能力的重要環節,在此環節的原則是要幫助學生理清知識脈絡,搭建思維的平臺,發展學生的核心素養。筆者對以下三方面進行實踐總結和教學反思:
1.自主歸納知識網絡多為陳述性知識,偏重于學習理解能力,但是結構化的陳述性知識是調節應用實踐能力和遷移創新能力機制的基礎。有了夯實基礎才能順利完成學科認識活動和問題解決任務的,提升應用實踐能力和遷移創新能力。
2.廣州市中考的方向是將考題放在或簡單或復雜的陌生問題情景,沒有認識角度的提示,則需要學生自覺主動地調動認識角度,需要知識的觀念化、結構化和經驗的圖示化,“自主歸納知識網絡”能幫助學生高敏感性應對中考考查的遷移創新學科能力。
3.對發言學生進行培訓的程序還不夠成熟,怎樣能提高交流的效率還有待筆者繼續探索。
[本文系廣州市第三批教育系統創新學術團隊教育類項目“初中導學案教學模式創新研究團隊”(編號:1201630039)的研究成果之一]
參考文獻:
[1]王磊.基于學生核心素養的化學學科能力研究[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7(12):3-5.
[2]王磊.學科能力構成及其表現研究——基于學習理解、應用實踐與遷移創新導向的多為整合模型[J].教育研究 ,2016(9):83-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