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健楊
摘要:對于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來說,教學策略是否正確、巧妙是非常重要的。小學數學教師要想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充當好新課程改革背景下課堂教學的“主導者”的角色,引領學生自主高效的學習,就必須大膽踐行新課程改革的先進理念,從具體的班級學情出發,努力探究適合于本班學習的教學方法與策略。那么,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應遵循的基本教學策略有哪些呢?
關鍵詞:小學數學;解決問題;策略
一、小學數學教學中出現的問題
(一)低效率的教學制度
根據調查顯示,即使是在新課改出臺之后,目前我國小學教育還是延續之前傳統的教育制度。不得不說,這種教學制度放在現在的社會上,已經處于落后的狀態,并且這種傳統的教學制度不能夠滿足社會對教育日益增長的需求,也不能夠最大限度地開發學生內外的潛能,甚至可以說這種傳統落后的教育制度還會使學生的能力發揮受到限制。除此之外,許多家長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較早地接受教育,還希望他們的學習成績保持在優異的狀態,因此,也就衍生出各種課后補習班、輔導班的出現。假如說,如果教學質量與效率得到保障,是不是就不會出現這些補習班呢?然而,目前我國小學數學教育的現狀是處于一個低效率的狀態,這是由于小學數學的教學主要是根據教學大綱來進行的,其內容是固定的,況且教師還要顧及到整個班級低水平的學生,會采用重復教學或者降低教學難度的方式來整體把控學生的學習進度。
這樣低效率的教學制度就會使學生的學習達不到理想的效果。由于小學生處于年齡段的特殊性,就極易對數學這門學科產生挫敗感,甚至說是厭惡感,拒絕學習這門學科。況且,現如今是科技的世界,新鮮事物和電子產品產生容易勾起小學生的學習興趣,然而,小學的數學教學方式還停留在通過課本和教師的課堂講課來講授知識,考試的模式也僅僅是試卷的考核,缺乏新意和吸引力。
(二)缺乏多樣性解決數學問題的總結性教學內容
隨著時代的發展以及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許多學校提出了多角度、多方位的解決問題的方案,這是學生學習數學這門課程的關鍵。但是,從目前的教學資源來看,這些都無法實現多角度、多方式解決問題的教學目的,缺乏多樣性解決數學問題的總結性教學內容,這使得教學開展得有心無力,致使學生產生死板單一的思考方式,無法適應靈活多變的數學題型以及考核。基于此,我們需要相關機構出臺具有針對性,且帶有總結性的小學數學教學內容,致力于提高小學數學教學的質量。
(三)學生水平高低不一,對知識的理解存在差異
在上文內容中提到數學這門學科是一門需要極強的思維能力和理解能力來進行學習的學科,但是由于學生的綜合能力和知識掌握情況各有不同,這就使學生的水平高低不一。但是,教師可以對理解能力較差的學生進行積極的引導,使其在教師的幫助下穩步提升。然而,在學生步入校園接受教育時,學習的成績往往是家長和教師評價一個學生聰明與否的依據。這種依據過于片面和果斷,并且學生是否聰明不應該用這種方式來判斷。換句話說,其實學生沒有聰明或者愚笨之說,他們各有各的優勢,重點在于如何挖掘他們的潛力。如果學生帶著“笨孩子”的標簽去學習,就會對學習產生厭倦的心理,甚至說放棄學習。
二、小學數學解決問題教學策略
(一)創設利于問題解決的情境
數學教育學理論告訴我們,學生只有在一定數學思想的基礎上才能形成較好的問題解決的能力。特別是對于低年級計算問題來說,數學教師如果沒能預設切合學生計算實際的情境,那么對于他們形成解決相關計算問題的策略是很困難的。所以說,小學數學教師要注意通過具體的教學情境把學生帶進現實可感的學習情境中,使得學生的生活經驗得以激活,在具體仿真的情境中完成由感性思維到理性思維的轉化,循序漸進地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策略。
(二)搭建有效解決問題的平臺
新課程改革最大的特點就是要求學生親歷思考、通過合作、交流、探究的方式進行學習,在學習的過程中體驗成功的喜悅。也正因為如此,學生才會如此地歡迎新課程改革,在新課程改革中獲得學習的進步與認同。所以說,小學數學教師要注意在課堂教學中有意識地培養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的習慣,提高他們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這就需要數學教師有意識地搭建有效解決問題的平臺,充分利用這個平臺來完成對學生的訓練,達成預定的教學目標。
(三)提供高效解決問題的機會
眾所周知,課堂教學是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策略最主要的陣地。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數學教師要善于利用教學的不同環節來完成提高學生解決問題能力的教學目標。比如,在課堂起始環節要注意創設質疑問題的情境,為學生問題解決策略的形成找準生長點;在學生自主學習環節,數學教師要注意充分挖掘教材,利用每節課的重難點,巧設疑難,提供機會,讓學生在自主探索的過程中不斷產生一些困惑、疑問,從而引發思考,自覺地提出問題并解決問題;在學生合作探究的過程中,數學教師要注意搜集學生合作學習過程中出現的典型問題,為接下來提交班級層面的合作探究做好準備,也為教學的深入打下堅實基礎。在學生合作探究之后,數學教師要注意針對學生的學習結果做到精講點撥,讓他們明確自己在學習中存在的優點和不足,以此矯正自己學習的不良行為。
以“商中間有0的除法”章節知識的教學為例。在教學過程中,數學教師可以先組織學生復習學過的知識,給他們幾道之前掌握的計算題,讓他們先體驗一下學習的成功。在此基礎上,數學教師再拋出新課的問題,組織學生嘗試計算一下“832÷4”。等到學生在計算過程中遇到挫折的時候,數學教師再適時地引導他們進入新課學習的環節。這樣的話,學生就會在存疑遇挫的過程中激發起探究學習的欲望,由此而順勢引導,組織學生帶著運用“0占位方法”的問題在小組里進行操作、討論、驗證,得出自己的結論。在這個學習過程中,學生是問題的提出者,同時也是知識的探索者。他們的學習是自主的、思維是活躍的,學習效果當然也是極佳的。
總之,在解決實際問題教學中,教師要重視創設相宜的教學情境,鼓勵引導學生進行合作探究,然后再通過教師的精講點撥,引導他們全身心地投入學習的全過程,學會運用數學的眼光去深入觀察生活,發現、解決身邊的數學問題,樹立生活中處處有數學的大數學觀。
參考文獻
[1]白先玲.小學數學教學中問題解決策略探討[J].成功(教育),2013(23).
[2]蔡淑芬.小學數學解決問題教學的現狀及策略[J].新課程(上),20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