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華傳統文化一直以來或直接或間接地影響著中國人方方面面。弘揚優秀的傳統文化是提升國民素質、增強國家文化軟實力的關鍵,高校作為我國教育體系中的重要陣地,挖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價值內涵,加快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規劃中,提高大學生思想品德素養,促進民族團結、國家進步發展。
關鍵詞:傳統文化;思想政治教育;路徑
1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內涵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指除去糟粕的無用的部分之后剩下的科學、積極的智慧結晶,它既是前人智慧的沉淀,又是中國人幾千年的生活態度,更是中華民族的價值體現,在社會生產與民族生活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歷經幾千年歷史的沉淀,中華傳統文化思想深邃圓融,內容廣泛而深厚,有以任意角化為核心的儒家思想、也有以順應自然為核心的道家思想以及以慈悲、大愛為核心的佛家思想等,一代又一代的中國人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熏陶下堅持自強不息的奮斗精神、以和為貴的處事方式、克己奉公的生活態度,這些都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代代相傳的珍貴的歷史遺產。習總書記非常重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多次作出闡述,認為這是中華人民的“精神命脈”,是全球華人的民族精神根源,為中華民族增強民族自信、凝聚民族力量。
2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
2.1 提高大學生的總體素質
我國教育部曾多次直接指出,要進一步繁榮哲學社會科學,促進學生人文素質的提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涉及的領域眾多。在高校課程體系中加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大學生在大學生涯即可以內外兼修,既有利于學生文化素養提升,又有利于學生養成良好的品格,陶冶性情,尋找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魅力所在。在高校文化課外加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教育,是我國哲學社會科學繁榮發展的重要途徑之一。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倡導愛國敬業,誠信友善,自強不息等良好品格,從學校教育體系中融入這些元素,既能使知識課堂更為豐滿,又能讓廣大大中小學生收到中華文化的熏陶,從而培育出滿足新時代需要的新青年。因此,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促進我國哲學社會科學加速發展的重要路徑,是提升大學生總體素質的關鍵一步。
2.2 促進思想政治教育理論科學化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進步是我國思想政治教育理論朝著科學的方向發展的結果。我國思想政治教育理論的生命在于其科學性。在社會上存在著多種錯誤的意識形態,這嚴重地阻礙著我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發展,難以實現獲得科學性、有效性。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人民的精神支柱,是不可脫離的基因,它使中國人擁有寶貴的精神財富,孕育了中國人可貴的精神品質,讓中華人民在精神上有了更高的追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實踐陣地,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論體系的實踐過程,作為意識形態學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肩負著發揚和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使命,遵循主流意識形態的指引,充分激活高校學生思想政治活力因子,從而達到以文育人的目的。
3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徑
3.1 創新授課形式
如今高校的學生幾乎都是生于信息爆炸互聯網時代的“95后”。互聯網世界開放性較高,各種各樣的異域文化都在里面流通,學生容易在潛移默化中受到這些外來文化的影響,而書本上的本土文化始終只是出現于書上,與學生有很大的隔閡。容易發現,學生其實并非不喜歡傳統文化,很多情況下只是他們對傳統文化的內容不熟悉甚至不了解,才導致這種隔閡無法打破,假如我們調查并利用他們所接受的形式來宣傳傳統文化,比如手機應用、微信公眾號、微博等,將傳統文化以新的面貌走進學生的生活中,那么這些學生被傳統文化“圈粉”也不是難事。高校老師也可以通過開設慕課的形式,以學生感興趣的話語形式講授傳統文化,鼓勵高校學生都主動參與傳統文化的學習與傳承中。
3.2 優化傳統文化課堂
大多數同學認為高校使用的思想政治教育書本里涵蓋的關于傳統文化的內容較少且都是已經熟知的,編寫關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最新研究成果的讀物顯得十分重要,此外,還需要在傳統課堂上加入時代特色,進一步豐富學生的傳統文化課堂。山東大學便做出了很好的示范,開創“體驗式文化教學”模式,把傳統文化融入到課程中,如茶文化、戲劇、剪紙、雕刻等近百門“微課”,打破學生與傳統文化之間的距離,達到優化傳統文化課堂的目的。另外,在博物館和文化館里,學生可以有更強烈的視覺、聽覺、觸覺感受,對傳統文化有更進一步的感知,因此,考察博物館和文化館等特定空間也是優化傳統文化課堂的重要一步。學生可以在這些充滿文化氣息的空間內真切地領悟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智慧,加深對中華文化的印象,更深入了解中華文化的內涵與經典。總而言之,通過具體的實踐活動一方面能讓學生在緊張的專業課程學習的同時也不落下文化教育,另一方面可以調適學生緊張的學習生活,讓學生更好地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實現全方位育人。
3.3 加大校園文化設施管理建設
高校要想構建良好的校園環境,其中一個重要標準就是具備完善的建設設施條件。高校需要注重完善校園的基礎設施,注重校園文化的發展,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校園文化高度結合起來。行政辦公樓、圖書館、教學樓等公共地方革新建筑設計,加入傳統文化經典,如興建名人雕像,張貼傳統文化相關的經典故事,園林綠化加入文化色彩等,通過一系列校園文化設施修建工程讓廣大師生置身于富含傳統文化氣息的環境中生活、學習,在潛移默化中接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影響。在校園文化設施與中華傳統文化融合的同時,也在暗中培養了學生的人文素養,使學生綜合素質得以提高。
4 結語
中華傳統文化隨時代更替不斷發展,我們能做的就是堅持用辯證的眼光看待問題,在傳統文化發展與傳承中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堅持創造性轉化與發展,為傳統文化添加時代的特色,融入高校思政課堂,使其更好地與時俱進,成為一代又一代學生的精神支柱和追求,更好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進行“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以文礪人,以文聚人”
參考文獻:
[1] 梁富,李玉清.論茶文化與高校學生人文素質的培養[J].福建茶葉,2016(08).
[2] 王麗燕.我國優秀傳統文化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價值及實現研究[D].天津大學,2017.
作者簡介:張曉琳(1996—),女,廣東連州人,思想政治教育專業碩士研究生在讀。
(作者單位:桂林電子科技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