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藝穎 桂偉 魯娜
摘要: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一直格外關系特殊群體,明確強調:“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殘疾人一個也不能少”,隨著我國的綜合國力提升,國家對特殊兒童的愈加重視,音樂治療慢慢走近特殊兒童教育機構。音樂治療在特殊兒童領域的發展雖然時間不長,但是相關干預和研究已經與日俱增,音樂治療在該領域的優越性也逐漸呈現并為特殊兒童家長所接受和支持。
關鍵詞:音樂治療;特殊兒童;智力障礙兒童;自閉癥兒童
音樂治療是一門新興的邊緣學科, 它是以心理治療理論和方法為基礎, 運用音樂特有的生理、心理效應, 通過各種專門設計的音樂行為、體驗, 研究音樂對人體機能的作用, 以及運用音樂治療疾病、增進健康的學科[4]。在二十世紀五十年代美國英國等發達國家已經開始將音樂治療作為獨立的學科發展,六十年代開始有方法的應用到各種障礙的兒童。我國的音樂治療研究是從二十世紀八十年代開始的,針對特殊教育的音樂治療也同步發展。
一、音樂治療在特殊兒童教育的發展可行性
我國特殊兒童數量比例逐年加重,由于先天遺傳、腦損傷、生化失調、意外事故等原因,特殊兒童在獨立生活和社會適應方面有較多困難。我國現在對特殊兒童的認識和關注還遠遠不夠,特殊教育整體水平不高、發展不平衡,社會服務設施也還不完善,而特殊兒童以及其家庭卻迫切需要國家的在政策、教育等多方面的支持,以幫助這些特殊孩子能更好、更早的治療,早日融入社會。
音樂治療是有資質的音樂治療師通過系統、科學、可詢證的操作流程和音樂治療技術方法通過前后測,長短目標等有目的的治療計劃來幫助特殊兒童學習到音樂和非音樂的能力,幫助他們建立自信心和提升自我成就感,促使其在各種生活環境中都具有更多地獨立生活能力,更好地適應和融入社會集體生活。
二、音樂治療在智力障礙兒童領域的運用
智力障礙 (mental retarded, MR) , 是指腦發育不完全或大腦遭受器質性損害所造成的心理活動障礙和認知活動的持續性障礙[5]。其特征是感知速度慢,范圍窄、無法集中精神專注一段時間、記憶速度慢、形象思維多、難以理解事物的內在聯系。
針對智力障礙的音樂治療的目標可總結為:發展正確的社會行為與情緒行為、發展運動技能、發展溝通交流能力、發展學前能力、發展學習能力、發展娛樂活動能力。
在臨床治療中,治療師通常采用兒童喜歡、熟悉的兒歌,進行改編或創編,例如“你好歌”,患兒需在音樂環境中完成與他人互動的社交行為:能唱出或說出自己的名字、年齡、喜好等。主要促進特殊兒童的語言能力、交流溝通能力、注意力訓練。根據音樂節奏設計的簡單運動,如搖擺、抓握、點頭或跺腳,訓練到患兒的精細和粗大肌肉運動。目前國內有關音樂治療對智力障礙兒童的干預研究結果均表明:音樂治療可以改善智力障礙兒童的情緒和行為,從而提高其適應能力。張鴻懿教授于2000年主持立項課題“音樂在智力障礙兒童中的作用”,課題研究結果表明音樂治療是改善智力障礙兒童心理能力和提高社會適應能力的有效方法之一。劉明明(2003)采用混合實驗設計方法研究再創造式音樂治療法對智障兒童適當情緒的影響,研究表明再創造式音樂治療可以提高智障兒童的適當情緒。姚聰燕(2007)的研究表明,治療性的音樂體驗可以有組織地促進智障兒童的正確行為,減少不正確的行為[6]。
三、音樂治療在自閉癥兒童領域的運用
兒童自閉癥是一種發展性障礙,主要可分為隔離型、被動型、主動與特異型三大類。其主要表現為社交困難,不喜歡與人交流、對父母沒有依戀之情、沒有眼神注視、語言發展遲鈍。
針對自閉癥兒童的音樂治療目標為:發展語言和非語言的交流能力、發展社交能力、發展對自我的意識、發展運動協調能力、發展學前能力以及減少焦慮、情緒發作和躁動。
目前國內有關音樂治療對自閉癥兒童的干預研究比較豐富,已有研究均表明,音樂治療有利于改善自閉癥兒童的認知、語言和社交障礙。黃牧君(2014)通過個案研究發現奧爾夫音樂治療對自閉癥兒童的作用是積極的,能有效促進其在認知、語言溝通、社會交往方面的發展。邵江潔(2014)觀察了1h音樂治療和0.5h音樂治療訓練對孤獨癥兒童的不同療效,表明適當延長音樂治療時間可以幫助患兒目光對視,模仿能力和言語能力的提高[3]。
四、音樂治療作用于聽力障礙等其他特殊兒童
聽力障礙一般分為聾和重聽兩種,通常這類兒童的語言發展慢,且自卑、膽怯、孤僻。在對聽力障礙兒童的治療中,音樂治療主要干預說話、語言或聽音辨別。在治療中使用的聽覺訓練幫助患兒最大程度地使用殘留聽力,促進殘留聽力的使用,以及有效的進行聽覺補充。在發展語音、語言方面,通常使用歌唱的活動來鼓勵患兒自由發音發和模仿。
通過干預研究證明,音樂治療在聽力障礙、腦癱、唐氏綜合征等特殊兒童康復治療有著顯著效果。奧爾夫音樂治療模式、再創造式音樂治療、鼓圈等都廣泛應用于特殊兒童教育。幫助患兒在語言能力、運動能力、社會交流能力、學前能力、思維能力以及才藝潛能上得到發展。
目前我國的音樂治療在特殊兒童領域的應用任處在摸索前進階段,使用的技術方法和評估主要依靠國外的研究成果,對本國特殊兒童本土化的教育技術、干預研究較少。但隨著我國對音樂治療不斷提升的關注和越來越多的音樂治療師的加入,適合我國的本土化音樂治療一定會發展起來。
參考文獻:
[1]陳莞.中國特殊教育領域中音樂治療的發展現狀[J].中國特殊教育, 2002 (1) :70-72.
[2]劉喜.音樂治療在智力障礙兒童教育中的作用[J]北方音樂2018(13),253
[3]王麗婭,馮維.音樂治療對我國特殊兒童干預的研究進展[J]綏化學院學報2016(10):158-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