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四川
摘要:高職院校教育是培養高素質技術型人才的教育,特別是師范專業學生的思想政治水平直接影響中小學教育的道德素質,因此,在高職院校中,對學生特別是師范專業學生的思政教育,不應該只停留在思政課程上面,而應體現在在學校教育的方方面面,更應將音樂課程與思政教育進行相互滲透。本文旨在通過探究如何在高職思政教育工作中與音樂課程互相滲透,讓學生在音樂中具體形象的接受思政教育,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三觀、完善自身道德素質。
關鍵詞:高職院校;音樂課程;思政滲透
大學生在這個信息技術飛速發展和交流的時代,思想雖然日趨成熟,但由于社會閱歷較少,對于網絡中良莠不齊的價值觀念鑒別能力有限,需要我們重視當代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同時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方式方法,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培養大學生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質和堅強的人格,使他們能成為適應新時代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通過音樂教育來革新思政工作的方式,不僅能讓學生樹立正確的審美觀、價值觀,完善自身的內在素養和性格塑造,更能提升學生的道德修養、美化人的心靈。
一、音樂教育的思政滲透作用
縱觀古今中外,音樂教育與思政一相互滲透、互相作用,音樂教育的德育功能一直潛移默化的發揮著重要作用。我國近代著名思想家梁啟超曾經說過:“如果沒有加入教育行業也就算了,倘若加入了教育行業,那么音樂教育就是整個素質教育不可或缺的一個環節,如果全國所有民眾都無法創作新的音樂,那么將是整個民族的恥辱”;21世紀初,我國強調“宣揚民族精神、讓音樂和民族精神互相結合”的思想理念,讓音樂融入中華民族特有的思想與文化。
二、目前高職師范學生的思政現狀分析(以廣安職業技術學院為例)
針對廣安職業技術學院師范學生調查分析,目前高職院校更多的是培養學生的專業技能,忽視了人文教育。而作為國家未來的中堅力量,他們的思想道德、文化素養不僅關系到個人的前途,更關乎到國家的命運,但是高職學校學生的自身情況卻凸顯出以下特點:
1、思想不穩定。
當代高職學生正處于青春期,思想狀態不穩定,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正在形成和發展,社會上的思潮對其影響較大。網絡的快速發展,學生的好奇心,會讓學生接觸到不利于其成長的因素。
2、文化基礎薄弱。
高職多數是中考落榜的學生,文化基礎薄弱,對學習興趣不高,同時大部分學生所學的專業屬于理科性質,對音樂的興趣僅停留在盲目的欣賞流行音樂,對音樂理論知識、聲樂演唱、器樂演奏了解的少之又少,只有少部分人接觸過簡譜,幾個人會認五線譜,大部分的學生一味的追求音樂好聽與否,對于音樂的內涵從不去探究。現在網絡的發達,有許多國內外的流行音樂的歌詞傳播消極的內容,正處于探索期的學生極有可能受其影響,從而走上不歸路。
3、心理脆弱。
高職的學生就業方向多數為技術工人,加上社會對高職的偏見,會讓他們自認為不如普通高中的學生,繼而產生自卑心理,一旦發生不如意的事,會讓自己陷入抑郁的狀態。同時,不需要參加高考,對自己更是松懈,容易產生能混就混的思想。
因此,在音樂課程中滲透思政教育刻不容緩,在培養學生技能的同時提高道德素養義不容辭。
三、高職師范生音樂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的相互滲透
(一)在音樂教育中滲透思政教育
我們在聽音樂的時候,單純的靠耳朵聽音樂是最初的情感體驗,僅僅停留在音樂作品的表面,不能更深層次的理解音樂作品所表示的含義,也就不能感受到作曲、作詞、演唱者所想要表達的情感,只有從不同方面去了解整部音樂作品的背景、思想,才能對音樂作品有更深刻的認識和理解,才能真正意義上體會到音樂作品所表現的內涵。
1、經典音樂作品中滲透思政
在大部分的五年制高職學生中,音樂是他們主要的娛樂方式,但是由于他們音樂基礎較差,對音樂的鑒別能力低下,娛樂功能遠遠超越了道德教化功能,對作品的好壞無法分別,對好的作品所包含的精神、情感很難體會。他們往往覺得欣賞經典的音樂作品是一種落后,不符合他們的審美,殊不知,經典音樂作品里面所包含的精神理念恰恰能對其內在素養、三觀的形成、道德修養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2、流行音樂作品中滲透思政
流行音樂通俗易懂、曲調朗朗上口,易于學生接受。通過流行音樂,可以更好、更快的傳播思政,成為思政教育的又一途徑。流行音樂有許多不利于青少年成長的作品,這就需要教育者找準切合點,尋找思政和流行音樂結合在一起的音樂作品,做到有利的傳播。
(二)在思政教育工作中滲透音樂教育活動
1、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融 入音樂欣賞,將其中所表達的內容展示給學生,從而幫助學 生樹立起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與價值觀.
2、豐富思政教育形式 將音樂欣賞與學生思政教育融合在一起的目的就是要 借助音樂中的生動性與隱喻性等特點,實現教育形式上的多 元化,同時也要豐富學生的學習生活,幫助學生更好地接受 思想政治教育達到熱愛祖國、熱愛社會、熱愛生活的思想政治教育目的,實現音樂欣賞與思政教育上的融合,激發出學生的愛國情懷,不僅豐富了課堂教學內容,同時也實現了教育的目標.
3、培養學生創新能力 ,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教師要適當地引導學生進行 音樂欣賞,培養學生的創造力,豐富學生的形象力,促使學生 主動接受思想政治理論.在音樂欣賞的影響下,高校教師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融入音樂欣 賞,是國家素質教育發展的需要,是大學生人才培養的需求, 它提高了大學生的道德情操與人文情懷,健全了大學生的人 格,推動了大學生的全面發展和社會文明.
在音樂課程中滲透思政,加強高職院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學生道德修養、文化素養,培養學生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幫助學生更好的成長,成才,為社會的和諧發展,為國家的繁榮富強貢獻自己的力量。
參考文獻:
[1]蔡躍忠. 論高雅音樂在高校學校文化建設中的作用[J].思茅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 2009(02) .
[2]陳穎. 流行音樂對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價值研究[J].南京藝術學院學報(音樂與表演版). 2012(04) .
[3]張曉明.魏啟旦.流行音樂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響[J].才智. 2011(07).
[4]李梅.探析高職院校音樂教育對師范學生思想政治課的促進作用[J].藝術評鑒.2019.4.
[5]劉焱.高職師范學生思政工作與音樂教育融合探究[J].北方音樂.20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