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紅色文化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教育資源,是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價值觀、提升思想道德素質的良好載體。新時代背景下,紅色文化教育具有更深厚的內涵與意義。分析紅色文化教育現狀,闡述當今紅色教育發展的有利條件,并探究強化紅色教育的有效路徑,助力紅色文化教育在高校的發展。
關鍵詞:紅色文化 新時代 大學生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349(2020)08-0152-02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新時代的建設與大學生息息相關,國家與個人的榮辱與共。紅色文化包含著中國獨有的革命歷史文化、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成果、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它對塑造大學生的價值觀、培育大學生愛國主義精神有著重要的作用。研究新時代背景下大學生紅色文化教育現狀,有利于探究更與時俱進的教育模式,凝魂聚力,培養有理想、有擔當的新青年。
一、紅色文化教育的意義
(一)理論意義
受國情與歷史因素的影響,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一直是中國高校教育工作的重要核心之一。紅色文化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教育資源,是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價值觀、提升思想道德素質的良好載體。因此,研究大學生紅色文化教育現狀,有利于了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情況。
紅色文化最根本的特征是“紅色”。弘揚紅色文化、發展紅色教育有利于促進我國文化的“形成、發展、沉淀、豐富、創新”的演進過程,在發展過程中推進我國社會主義的進程。
(二)現實意義
1.有利于樹立遠大理想
探究紅色文化教育現狀、弘揚紅色文化、發展紅色教育有利于青年一代養成昂揚奮進、團結拼搏的精神動力,有利于大學生樹立偉大理想,使其成為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的青年一代。
2.有利于紅色文化的傳承
紅色文化具有頑強而蓬勃的生命力,是能夠推動社會前進發展的正能量。優秀傳統文化需要傳承,紅色文化需要繼承和發揚,大學生學習紅色文化,探究創新紅色文化教育的實施路徑。有利于在學習中豐富紅色文化知識,在實踐中感悟紅色文化魅力,學習紅色文化精神,推動紅色文化在大學生群體乃至社會群體中的傳承。
二、紅色文化的內涵與特征
(一)紅色文化的內涵
紅色文化形成于五四運動之后,發展并成熟于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和社會主義建設時期,紅色文化是國家意志的集中體現,是一種紅色資源,具有頑強的生命力,與時俱進,隨時代的發展綻放新的魅力,融合時代元素,體現不同時代的不同特色內涵,是生生不息、歷久彌新的。
(二)紅色文化的特征
它有別于其他文化的根本點在于紅色,紅色代表了權威、勇氣、革命等意義。紅色文化是以社會主義為目標的,是一種文化形態,是國家意志的表達。
三、大學生紅色文化教育
(一)社會資源豐富
現階段,我國社會資源日趨豐富,道路交通等基礎設施建設逐漸完善,有利于探尋紅色文化舊址,追溯紅色文化記憶。例如,一些有紅色資源的偏遠鄉鎮,得益于現今的道路修繕,吸引一批又一批學者、年輕人前去學習參觀。因此,社會資源與基礎設施的完善,有利于紅色文化教育的開展。
(二)高校支持紅色文化教育
強化大學生紅色文化教育,傳承紅色基因,是提升高校的育人質量和校園文化建設水平的重要手段。現階段,越來越多的高校重視紅色文化,開展紅色文化教育活動。各高校定期到校外紅色基地參觀學習,如江西井岡山紅色文化教育基地,每年都會云集大江南北的高校的學生,接受愛國主義教育。除定期到井岡山開展紅色文化教育之外,各大高校相繼開展紅色文化主題社會實踐活動,如學校組織赴具有紅色教育資源的縣城、鄉鎮開展暑期社會實踐活動,學校組織周末節假日赴紅色教育紀念館志愿服務,等等。高校對紅色文化教育的支持力度與日俱增,可見對大學生紅色精神塑造的重視程度。
(三)大學生對紅色文化的認同
以華南師范大學為例。問卷調查結果顯示,23.32%的學生認為紅色教育非常有必要,多數學生傾向積極主動接受紅色教育(非常有必要、有必要、一般),只有6.32%學生認為沒有必要。可見,大學生對紅色教育有需求,紅色文化是大學生重要的精神食糧。
四、紅色文化教育的有效路徑
(一)高校加強教育力度
各高校要加強對校內紅色文化教育建設的扶持力度,如組織開展紅色文化活動周、暑期社會實踐活動、寒假社會實踐活動、課余紅色文化志愿服務活動等。加大對先進個人及集體的表彰力度,進而推動紅色文化教育的發展。發揮榜樣帶頭作用,打造紅色文化教育主力軍。
(二)構建教育模式與體系
構建有效的紅色文化教育模式與體系,有利于教育實踐的延續性發展,校內校外相映襯,線上線下相結合,利用互聯網技術,打造可持續發展的紅色文化教育模式,是當今時代重要的課題之一。各高校學生組織應大力配合學校、老師,探索可持續發展的教育模式,推動紅色文化的傳承與發展。
(三)打造紅色文化教育品牌
各高校有針對性地進行紅色文化教育,因地制宜,利用當地紅色文化資源,結合實際情況,開展本土紅色教育,更有利于學生的吸收,取得良好的效果,并樹立各具特色的紅色文化教育品牌。
(四)開展紅色文化教育活動
學校可開展形式多樣的紅色文化課程,有助于學生更好地學習與吸收紅色文化。如開設相關課程、舉辦紅色專題講座、在思想道德修養課程中融入紅色文化教育課程、推薦閱讀紅色文化書籍、編寫紅色文化教育讀本等,由不知到熟知,循序漸進地扎根于學生腦海中。
五、結語
加強大學生紅色文化教育,將大學生培養成為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的時代新青年,是高校思想政治建設的重要目標。高校是思想文化重地,打造一批又一批具有愛國主義精神的大學生和為國家貢獻力量的新青年,高校必須加強紅色文化陣地建設。這不僅要求要深入挖掘紅色文化的思想教育因素,而且要求不斷拓寬和創新紅色文化教育的途徑,使大學生由內而外地接受紅色文化教育,自覺接受紅色文化教育,并愿意主動傳播推廣紅色文化教育與愛國主義精神,打造青年陣地,發揮青年力量,讓青年一代成為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的新時代新青年,為社會主義發展、為國家、民族貢獻青春力量。
參考文獻:
[1]魏曉東,趙金金.新時代背景下加強高校學生紅色文化教育的現實路徑[J].大學:研究版,2018(10):20-24+16.
[2]王方國,張浪,孫娜.新形勢下加強大學生紅色文化教育的路徑芻議[J].高教學刊,2017(3):172-174.
[3]梁晶晶.高校紅色文化教育研究[D].保定:河北大學,2017.
責任編輯:楊國棟
[作者簡介]劉夢琳,華南師范大學在讀本科生,研究方向:漢語言文學(師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