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宇
摘要:“雙一流”是中共中央、國務院對我國高等教育領域作出的重大戰略決策,在“雙一流”背景下,地方高校要想實現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提升自身教育綜合實力與競爭力,必須積極創新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將創新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有效融合。文章就簡單分析“雙一流高校”建設的內涵,然后探討“雙一流”背景下地方高校創新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有效融合的策略,以饗讀者。
關鍵詞:雙一流;創新創業教育;專業教育;有效融合
中國分類號:G647文獻標識碼:A
隨著我國社會經濟步入發展的新常態,對人才的需求也發生了較大的轉變。在教育教學改革的背景下,地方高校全要想促進自身的發展,還必須緊密結合時代發展的步伐,培養符合時代發展需求的人才。根據國家“雙一流”高校建設的要求,高校必須明確將創新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相融合,加強教師隊伍建設,加強科研能力建設,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最終實現高校教育滿足自身創新發展需求和社會經濟建設人才需求的統一。
一、地方高校“雙一流”建設的內涵分析
“雙一流”建設是指建設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這一概念的提出是2015年中共中央、國務院在我國高等教育領域繼“211工程”和“985工程”之后的又一項國家戰略。這一戰略的提出,有利于提升我國高等教育的綜合實力與國際競爭力,能為“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及“中國夢”的實現提供有力的支撐。其內涵為:
第一,建設一流師資隊伍。在“雙一流”建設中,教師隊伍起到了支撐和引領的作用。因此,為了滿足國家重大戰略需求,必須培養和引進一批一流學科家、學科領軍人物和創新團隊,聚集世界優秀的人才,推動我國教育事業整體的創新發展。
第二,培養拔尖創新人才。黨的十八大明確提出了“立德樹人”的根本教育目標,突出了人才培養的核心地位。正如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指出的“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因此,在地方高校開展“雙一流”建設中,必須強化創新人才的培養,著力培養出具有社會責任心和歷史使命感,同時富有創新精神和實踐操作能力的復合型專業人才。
第三,提升科學研究水平。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加強應用基礎研究,拓展實施國家重大科技項目,突出關鍵共性技術、前沿引領技術、現代工程技術、顛覆性技術創新。”因此,在“雙一流”建設背景下,地方高校必須加強自身科學研究能力的建設,圍繞重大科研項目,健全高校自身科研機制,優化科研資源配置,提高自身的科技創新能力。
第四,傳承創新優秀文化。當前,在“雙一流”建設中,地方高校必須遵循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文化自信”,增強自身校園文化建設,逐漸構建具有自身特色的一流大學精神和校園文化,發揮出文化育人的教育作用。
第五,著力推進成果轉化。在“雙一流”建設中,地方高校還應加強與行業的聯系,促進自身學科、人才和科研項目與產業之間的互動,著力推進自身科研成果的轉化,助推科研成果轉變為先進的生產力,增強高校創新資源對社會和經濟發展的驅動。
二、“雙一流”背景下地方高校創新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有效融合的策略
(一)在專業課程教學中滲透
當前,地方高校要想在“雙一流”背景下有效融合創新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首先應在專業課程教學中滲透創新創業教育,這也是實現雙創教育與專業教育融合的根本。在實操中,高校教師應深入挖掘專業課程的知識內容,根據教學內容巧妙嵌入創新創業的知識,逐漸培養并提升學生創新創業的能力。
(二)精心編制雙創校本課程
地方高校要想實現“雙創”教育與專業教育之間的有機融合,還應該加強校本課程建設,合理編制校本課程。在實際操作中,校本課程編制可分為兩種:一是根據本專業教學內容編制合適的校本課程,使本專業教學能夠實現系統化的創新創業人才培養教育;二是編制跨專業校本課程。這種校本課程是針對當前“雙創”教育的特征,實現院校及學科之間的橫向聯合,通過這種多級聯動的跨專業聯合模式,實現學科互補,相互促進,從而增強地方高校的雙創教育資源,促進“雙一流”建設的順利開展。
(三)加強與社會團體的合作
地方高校在“雙一流”建設過程中,要想實現創新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的有機融合,還必須加強與社會團體的合作,這也是促進地方高校“雙一流”建設的重要策略。在實際操作中,地方高校應根據自身專業學科教育教學的特點,加強與社會企業及其他團體的聯系合作,引導學生進行創新創業實踐活動,通過開展這樣的實踐操作活動,引領學生將自身專業與創新創業理念相融合,能夠利用自身的專業知識開展創新創業活動,從而為“萬眾創新、大眾創業”局面的形成奠定良好的基礎,進而促進地方高校的“雙一流”建設。
提高思想認知
在進行教育的過程中,需要教師不斷提升對創新創業教育對大學生自身綜合素質發展的重要性的認知,需要將其貫穿到教育理念中,同時建立起創新創業教育的新型教育觀念。需要在教學過程中,需要著重培養大學生的創新能力以及創業能力,需要將學生放在教學的主體位置上,在對大學生教學中,從入學開始就能夠系統化的進行創業教育培養。創新創業教育在大學的教育體系中會輻射到很多方面,是一項重要的教育環節。在教育范圍上,需要面對全體學生,并結合其學生自己的管理部門,同教學部門、就業管理部門以及教學部門等協同開展工作,以此實現全面的創新創業教育體系的建立,不斷挖掘教育的深度。
在教學中同樣需要重視起對學生知識、文化以及專業技能的培養,努力將學生培養成綜合素質強的社會性人才。同時還需要讓學生能夠具有較高的創新能力,以便適應現階段對創新能力需求的市場環境。重視實踐能力的培養,讓學生可以將自己的理論知識轉化為專業技能。
重視師資力量的培養
教師在學生1受教育過程中作為主要的引導者,對于學生的影響是極大的。為此要想培養出具有創新能力和高素質的人才,就需要不斷提升教師的教學水平,使其能夠將較高課堂效率得到有效的提升。
首先需要教師具有著極強的專業性,同時還需要能夠對心理學、經濟管理學、市場營銷等方面有一定的了解。為此學校機構需要定期對教師團隊進行培訓,能夠提升教師的知識程度,同時將教師的知識結構進行優化。高校在日常教學中,可以積極開展出國交流的活動,將教師送往到國內的學校中進行溝通和交流,以此將一些先進的知識文化吸收過來,在日常教學中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對學生進行有針對性性的教學和指導,將一些前沿化的知識和內容傳授給學生,能夠肩拓寬相關專業的知識更迭速率。同時學校機構還需要對教師提供優秀的學習途徑,不斷鼓勵教師進入到相關的工商企業內進修,增加教師的社會經驗和實踐能力。這樣的培訓和進修環境中,就可以讓教師的教育思維和教學方法有了顯著的改變,從根本上進行教育教育的改革。并且在日常教學中,需要不斷的聘請有效的企業家,能夠將一些職場中豐富的經驗向學生們傳授,同時還需要將創業成功的畢業生加入到教師的隊伍中,這樣便能夠增加學生對于社會實踐的認知,可以有效的幫助學生提升對現實情況以及工商企業運作模式的了解。
加強實踐能力
針對大學生所進行的各種實踐訓練過程中,其目的是為了能夠提升大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使其擁有綜合性的素質。因此首先需要創建大學生創業社團,并對社團進行大力的宣傳,能夠讓學生們積極地參與進來。再具體的社團活動中,需要積極開展實踐訓練,以此促進學生之間的溝通交流。同時對活動大力宣傳,對沒有參與到社團的學生產生足夠的吸引力。同時還需要在專業教師的指導下,在校園內建設起全真模擬基地。不斷增強學校同當地的工商企業的溝通交流,加強合作。共同在校園外建立起培訓基地,在訓練中盡可能的模擬出真實的社會顯現實企業的運營環境,同時還需要聘請專業的人士對其進行引導。學生在這種全真模擬基地中,能夠體會到豐富的實踐內容,這種創新和創業的培訓,能夠讓學生更早的接觸到現實社會,及時發現自身的問題和缺點,并在之后的學習中積極改進。任何一個成功的創業者都離不開理論知識,正確的理論知識會幫助學生在進行創業的過程中,利用完善的學科知識體系進行建設,同時還能提升自身的綜合素質,保障學生具有良好的創業能力。學生在長期的受教育過程中有了一定的思維定式,因此需要由教師引導學生走出思維的局限性,幫助學生開展各種鍛煉思維能力和實踐能力的活動設計,不斷的增強師生之間的溝通交流,讓教師把握學生的學習情況,以此幫助學生進行學習和實踐,促進學生綜合能力的提升。
結語:綜上所述,“雙一流”建設是我國教育領域又一項重要的國家戰略,對我國高等教育綜合實力以及國際競爭力的提升具有重要的意義。在“雙一流”背景下,地方高校必須掌握雙一流建設的內涵,將自身的專業教育與創新創業教育有機融合,培養出高素質復合型專業人才,提升自身的綜合實力和競爭力。
參考文獻:
[1]黃璜.基于“雙一流”建設背景的高職藝術設計院校“三維”創新創業人才培養研究——以湖南工藝美術職業學院為例[J].戲劇之家,2018(34):119-123.
[2]何發勝.“雙一流”建設背景下高校創新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的五位一體融合模式構建研究[J].西部素質教育,2018,4(18):154-155.
[3]趙薇,邱立國.“雙一流”建設背景下創新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有機融合研究[J].黑河學院學報,2017(10):78-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