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峰
[摘 要] 隨著新課改的逐步深入和推進,初中語文教學更加注重傳承和發揚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而傳統生活美學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中非常重要的一環,它來源于生活,卻高于生活。教師可以在語文教學中滲透傳統生活美學,這樣做一方面能夠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另一方面能夠用一種多元化的教學方式使中國優秀的傳統文化得到傳承和發揚,進而提高語文學習的整體質量。
[關鍵詞] 初中語文;生活美學;傳統文化
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博大精深,寓意深邃,傳統生活美學更是中國古代文人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嘗試將傳統生活美學的精神融入語文教學中,不僅能吸引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更符合新時代素質教育對學生的要求。
一、中國傳統生活美學的概念及教育意義
傳統生活美學屬于歷史經驗型生活美學的范疇,它被劃分為兩種類型:一種是歷史化,另一種是地方化。歷史化是指在不同的歷史時期有著不同的的生活美學,如兩漢時期的生活美學、魏晉南北朝時期的生活美學、明清時期的生活美學等;地方化是指由于民族、階層、地域、性別等諸多因素而產生的生活美學,如傣族的生活美學、文人的生活美學等。為了使范圍更具體、明確,本文所討論的傳統生活美學具體是指與現實生活相關的并且能夠與中學語文學習相結合的傳統文人式的生活美學精神。
(一)繼承和發揚中國優秀的傳統文化
初中階段是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的重要時期,如果教師能夠在這個時期利用傳統文化的魅力讓學生樹立起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這將會對他們今后的學習、生活產生深遠的影響。中國的傳統文化歷經兩千多年的洗禮,仍然散發著它獨有的魅力。語文作為一門學習語言文字運用的綜合性課程,對于弘揚中國的傳統文化,提高學生的文化品位,有著重大責任。中學語文教師應該在語文教學中充分融入傳統文化,引導學生繼承和發揚中國的傳統文化,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培養學生的愛國情懷。
(二)搭建語文與生活的橋梁
美國教育家科勒斯涅克曾說過:“語文學習的外延與生活的外延相等。”新課標也指出:“努力選擇貼近生活的話題,采用靈活的形式組織教學。”這都充分說明了語文要與生活緊密聯系,要把學生的語文學習引向更為廣闊的社會生活。而傳統文化中的生活美學是古人經過時間的檢驗而提煉出來的,與生活息息相關的一門藝術。
(三)增強語文學習的趣味性
傳統語文教學普遍存在的一個問題是教學方式單一化,教師根據教材和課件進行講解,通常是先解決生字詞,再來分析講解課文,如此單一化的教學方式會讓學生失去學習語文的興趣,學生也會覺得語文學習無非就是抄抄、寫寫、背背,視野無法得到開拓,長此以往,這會挫傷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而將語文與傳統的生活美學相結合,通過各種形式的審美體驗活動可以讓學生參與到真實的語文學習中,學生在這個過程中進行觀察、感悟和思考,在做中學,在體驗中學,更進一步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也能使學生的綜合素養得到進一步的提高。
(四)提升學生的審美能力
奧古斯特·羅丹曾說過:“生活中從不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語文教育不僅能夠傳播文化知識,也能夠給學生帶來美的體驗。在語文教學中融入傳統生活美學,可以引導學生用美的眼光發現生活中的美好,進而提升學生的審美能力。學生在感受美的同時,也是對自我探索的深入,這對于培養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審美情趣有著重要的意義。初中階段的學生,已經會對自身及周圍事物的美丑進行初步的判斷,但是仍不夠成熟,在探索美的過程中,語文教師起著引導性的作用,課堂內教師引導學生學習和拓展文字優美的課文,課堂外教師開展多種形式的審美活動,幫助學生打開多元化的視角,用不同的眼光看待同一事物,提升學生的審美能力。
二、傳統生活美學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應用
(一)利用傳統美學中的“禪文化”
“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夫學須靜也,才須學也。”“靜”在傳統文化中是一門非常重要的學問,但是初中并沒有一套專門的課程去教學生怎樣專注、怎樣靜心,而在如今的信息化時代,學生最缺乏的就是讓自己專注和平靜下來的能力。教師可以利用課前的三分鐘時間,運用中國傳統美學中的“禪文化”,引導學生閉目靜坐。學生在這個過程中可以調整自己的呼吸,收束內心的雜念,以一個良好的狀態開始學習。利用傳統美學中的“禪文化”,讓學生養成靜坐的習慣,培養他們隨時隨地都能靜下來的能力,對學生今后的學習和生活都有著深遠的影響。
(二)充分開發傳統生活美學資源
語文教學并不應該只存留于教材的文字本身,而是要采取更多樣的形式深入挖掘文字背后的文化內涵與生活氣息。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對課本中的內容進行展開,對這些文字背后與傳統生活美學相關的故事、歷史及文化等進行拓展,使學生對這些文字有更為深刻的理解。
(三)開展多種形式的生活美學體驗活動
傳統生活美學不僅要在教學過程中體現,也要不斷滲透到學生的課外活動中,使語文教學的課內與課外融為一體。要讓傳統生活美學真正進入每個學生的生活中,就要開展多種形式的生活美學體驗活動。比如,可以利用綜合性學習中的“古詩苑漫步”來進一步談談詩歌與生活的聯系,收集具有正能量的古詩與學生討論、交流,探討當時的詩人是通過怎樣的視角來發現生活中的美的。還可以通過角色扮演來還原當時的社會背景,將古詩當成故事來演,引導學生進一步體會詩人博大的胸襟和積極的人生態度。除此之外,每周可以開展一次生活美學的體驗活動,活動的內容不局限于詩歌,還可以是書法、國畫、圍棋、茶文化等,活動的目的不僅是讓學生學習其中的知識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引導學生學會觀察并發現其中所蘊含的美,認識到傳統文化中更深層次的東西,在學生心中種下一顆種子,在今后的學習和生活中生根發芽。
(四)將傳統生活美學納入校園文化建設中
將傳統生活美學和校園文化建設進行結合,一方面可以弘揚傳統文化,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接受中華優秀的傳統文化;另一方面可以使校園更有文化氣息,激勵師生不斷反思、不斷超越。
例如,教師可以先從班級文化入手,將傳統生活美學體驗活動中學生的一些優秀的書法作品和繪畫作品用木框裝裱起來,掛在教室內外的墻面上。還可以將古代的琴、棋、書、畫、茶等與古人生活較為貼切的文化生活故事放在一個專區中進行布置并供學生瀏覽閱讀。學生也可以去觀察和體驗自身周邊的“生活美”,將所觀察和體驗的東西拍成照片或寫成文字陳列出來,做成一個專欄供師生交流探討。這樣做可以培養學生的審美意識,讓學習環境更有文化氣息,同時進一步拉近學生與生活美學的距離。
傳統生活美學在語文課堂中的應用進一步增強了語文與生活、文化、審美之間的聯系,學生可以在靜中參語文、在課中拓語文、在做中學語文、在道中悟語文。這樣不僅可以豐富學生的知識體系,還可以在其中提升學生的觀察、表達及專注的能力,對學生今后的人生觀、價值觀有著深遠的影響,充分體現語文教學的人文性。
參考文獻
[1]李應平.傳統文化教育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滲透研究[J].學周刊,2019,(10):29.
[2]楊得成.美學教育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應用實踐[J].學周刊,2019,(10):30.
[3]薄純坤.讓語文走向生活——初中語文教學生活化的思考[J].基礎教育論壇,2019,(4).
[4]田軍.論生活美學的三大類型及其意義[J].華北電力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