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扶貧政策實施多年,已經在各地取得了卓越的成效,農村的貧困面貌得到了很大改觀。為了繼續鞏固并加強扶貧成效 ,一方面需要提高村民的認識水平,另一方面也需要向農村輸送優質人才,雙管齊下,其中的工作重點是提供高水平的農村人才。本文擬基于精準扶貧的社會背景,結合農村人才的能力現狀以及崗位的勝任要求,提出有針對性的農村人才資源開發模式。
關鍵詞:精準扶貧;人才資源開發;農村人才
一、新時期的農村工作內容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我國農村一直是國家和各地區的經濟扶持重點。相較于經濟發達、生活方便的城市地區,中國農村地點分散、資源稀缺,很難實現與城市的同步發展。基于廣闊的農村面積以及稀缺的農村人才,國家多年來實施的是粗放扶貧政策,即針對廣大農村的普遍生活困境,提供適用于絕大多數農村的扶貧政策。我國實施粗放扶貧政策多年,已經取得了明顯的工作成效,中國農村的貧困面貌得到極大改善。我國陸地國土面積約為960萬平方公里,農村地區占全國陸地國土面積的94%。根據2018年的統計數據,我國總人口為139538萬人,其中有57661萬人居住在農村,農村居民占比為41.32%。2018年我國農村人均可支配收入均值約為14617元/年,月均可支配收入為1218元/年,這個數值達到了很多地方的最低工資標準,是可以保證多數農民寬裕生活的。
然而,隨著農村貧困人口的減少,后續的扶貧工作難度逐漸加大,原有的粗放扶貧模式已經不再適應當前的農村平臺。基于此,新時期的農村工作內容已經轉變成帶領大部分農民致富,識別小部分頑固貧困戶,助其脫貧,全體農戶共同走向致富路,其中的工作難點是頑固貧困戶脫貧。
二、精準扶貧的提出及其對農村人才資源的要求
粗放扶貧政策之下依然存在的貧困人口是農村根深蒂固的貧困戶,改善其生活質量具有很大的難度。在這樣的背景下,農村工作者需要根據農村居民的經濟收入情況,將居民區分為生活寬裕可以自立與需要政府提供精準扶貧兩大陣營。與此相應,農村的工作內容具體演變成兩點:一是為所有居民提供基本農村政務服務,二是精準識別貧困農戶、精準識別農戶貧困源,提出有針對性的扶貧方案。
(一)精準扶貧的內涵
自2013年開始國家逐漸轉換扶貧工作方式,由粗放扶貧轉變成精準扶貧,即從具體農戶的貧困現狀出發,提出針對性的解決方案。2014年精準扶貧被進一步分解為六個精準:對象要精準、項目安排要精準、資金使用要精準、措施到位要精準、因村派人要精準、脫貧成效要精準。精準扶貧工作在中國多地的實施效果良好,是一項與時俱進的農村工作創舉。
(二)農村人才的界定
農村人才是指具有一定的知識和技能,為農村經濟和科技、教育、文化、衛生等各項事業發展提供服務、做出貢獻、起到示范和帶頭作用的農村勞動者。當前中國農村主要有以下幾種人才:
(三)精準扶貧背景下農村人才的勝任素質模型
勝任素質模型是個體為完成某項工作、達成某一績效目標所應具備的不同素質要素的組合。
三、基于精準扶貧背景的農村人才資源開發模式研究
按照2019年的中國農村人口生活現狀、農村人才的分布特點以及村干崗位的勝任要求,結合精準扶貧的時代背景提出了新型的農村人才資源開發模式:
(一)設計農村人才資源的開發目標
我國農村建設事業需要人才的加入,然而,農村的生活條件成了阻擋人才的一道天然屏障,不僅外地的人才很難加盟,本地的有限人才還在不斷流失,這些構成了農村人才的發展現狀。基于此,本文認為精準扶貧背景下的農村人才開發目標主要有以下四點:
1.具備熟練的農村政務技能,能很好地為村民提供基本政務服務。
2.培養走村入戶的走動式工作模式,精準識別貧困農戶以及貧困源。
3.帶領村民創建良好的農村生活環境。
4.創造因地制宜的創業和就業平臺,吸引各種人才返鄉發展,豐富農村人才環境。
(二)設計農村人才資源的開發計劃內容
1.農村人才開發主體。精準扶貧背景下農村人才培養的總原則是:上級指導定方向,互相幫扶做細節。在該原則指導下,下面對各類農村人才的培養主體做了如下設計:
(1)當地村干:由上級村干擔任導師,在工作中進行起點性質的指導;返鄉新村干、大學生村官與第一書記在與其日常共事的過程中傳遞新鮮理念,更新其知識儲備。
(2)返鄉新村干:返鄉新村干與大學生村官以及第一書記的主要區別是,其任期較長,對返鄉新村干來說,農村是一個正式的職業平臺。在此背景下,返鄉新村干和當地村干在日常工作的各處細節都是商量、協商的關系,與當地村干接受共同的上級指導。
(3)大學生村官:大學生村官接受所在市縣組織部的直接領導,其日常工作方向的管理主體是市縣組織部的領導,其次是所在村鎮的直接工作領導。
(4)第一書記:第一書記是從高層崗位調到地方,援助地方建設的政府官員。第一書記在原單位保留職位,其地方性質的掛職安排也來自原單位,因此,第一書記以接受原單位的領導為主,其具體能力的缺口與彌補也有原單位和掛職單位協商確定,因此,第一書記在人才培養方案下主要接受原單位和掛職的地方單位指導。
2.人才開發客體。此次人才開發方案的實施目的是,更好地貫徹精準扶貧的政策、制度和措施,基于此,人才培養的客體由在職村官以及村官發展梯隊里的潛在村官構成。在職村官分別是當地村干、返鄉新村干、大學生村官、第一書記。潛在村官范圍較廣,難以準確界定。從人數比例上看,當地村干是農村人才的主體,然后依次是大學生村官、返鄉新村干和第一書記。這四種人才是各地農村的建設主體,不可或缺,都屬于農村人才的培養對象。
3.人才開發內容。結合開發目的,此次人才開發內容由三個方面構成,第一個內容是基本農村政務培訓,引入先進工作理念,實行新型農村政務工作模式;第二個內容是頑固貧困戶的貧困源識別方法和方式;第三個內容是如何因地制宜,依托鄉村地理條件設計脫貧致富的路徑。
4.人才開發的方式。按照人力資源培訓專家多年的研究經驗,成人更傾向于在實踐中獲得進步,因此,本文提出無領導小組與案例模擬相結合的方式來實踐精準扶貧人才的開發方案。
5.人才開發計劃的效果評估。結合人才開發方案的具體內容,本文使用柯克帕特里克的四層次模型來評估開發計劃的實施效果。具體評估方式如表3。
四、結束語
國家的精準扶貧工作正進行得如火如荼,為了攻克粗放扶貧政策下依然存在的貧困農戶,筆者立足精準扶貧背景,提出了新型的農村人才培養模式。通過對農村人才的培養主體、培養客體、培養內容、培養方式以及培養效果評估等方面進行研究,筆者致力于提高村官管理水平與扶貧成效,促進農村和農民的發展邁上一個新臺階。
(作者簡介:紀蘭,江蘇連云港人,江蘇海洋大學講師,研究方向:人力資源管理與組織行為學。本文是2019年江蘇省大學生村官研究所課題成果,課題號:JSCG1904)
參考文獻:
[1] 劉飛.“互聯網+”背景下的精準扶貧[J].科技風,2019(12).
[2] 李偉.基于鄉村振興戰略的精準扶貧策略[J].科技經濟導刊,2019(8).
[3] 王芳,李源,過薇.產教融合創新農村發展專業人才培養模式[J].江南論壇,2019(11).
[4] 胡永萬.推進農村實用人才培養 強化鄉村振興人才支撐[J].農村工作通訊,201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