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馬克思在《共產黨宣言》中明確指出無產階級政黨要具有政治先進性,列寧在建黨過程中曾強調:一個階級要完成革命任務,就要從政治上看問題。中國共產黨一直保持著鮮明的政治品格,具有重視黨的政治建設的光榮傳統,從古田會議上概念的提出,到黨的七大將其列于黨的建設首位,再到黨的十九大明確其統領地位加以強化,黨的政治建設歷經變遷,不論是從理論創新還是從強化路徑,思考新時代黨的政治建設都有著重要的時代價值與現實深意。
關鍵詞:政治建設;理論創新;強化路徑
馬克思在《共產黨宣言》中明確指出無產階級政黨要具有政治先進性,列寧在建黨過程中曾強調:一個階級要完成革命任務,就要從政治上看問題。中國共產黨一直保持著鮮明的政治品格,具有重視黨的政治建設的光榮傳統。在1929年的古田會議上,毛澤東明確提出黨的政治建設的概念,此后,作為黨建的基礎性領域范疇,黨的政治建設逐漸被納入到黨的建設布局中,黨的七大將黨的政治建設列于首位,毛澤東強調黨的建設不能脫離政治路線,政治工作要成為經濟工作的生命線的內容。改革開放時期,鄧小平一再告誡領導干部要運用政治思維觀察事情,處理問題。此后我們黨開展的“三講”教育活動明確“講政治”的主題,實質上就是對黨的政治建設的深化與推進。在社會主義建設與改革開放的實踐中我們黨更是不斷檢視理論創新與實踐探索,鍛造黨的政治品格,強化黨的政治建設。(如圖1)
圖1 黨的政治建設的歷史演進與地位變遷研究示意圖
一、 黨的政治建設居于統領地位的邏輯分析
科學界定黨的政治建設的內涵范疇與構成要素是我們做研究的邏輯起點與核心問題,黨的政治建設是指為構建健康的黨內政治關系與政治生態,以民主集中制為原則在黨內開展的一系列工作。主要包括黨的綱領與政治路線,是黨的政治主張、政治戰略與政治策略等的結合體。
黨的十九大將黨的政治建設居于統領地位的布局具有著深刻的時代背景、現實需求與理論關切。旗幟鮮明講政治是政黨本質屬性的客觀要求、是我們黨不斷發展壯大的成功之道、是我們汲取蘇聯亡黨亡國的深刻教訓、是十八大以來全面從嚴治黨成效卓著的政治財富。將黨的政治建設居于統領地位,從理論邏輯看,是保持馬克思主義政黨政治先進性與純潔性的屬性要求;從歷史邏輯看,是中國共產黨黨建史上的優良傳統與成功經驗;從現實邏輯看,是建設偉大事業和實現偉大夢想的內在要求;從時代邏輯看,是理性迎接時代考驗和執政風險的必然應答。
二、新時代黨的政治建設的理論創新
“因問題而生,奔問題而去”是新時代黨的政治建設提出并將其置于統領地位的初衷,是解決黨內突出問題的必然要求。從根本上講,黨內的很多突出矛盾與問題的產生是源于黨的政治建設的缺失。十八大以來,我們堅持全面從嚴治黨的戰略布局,不懈推進黨的政治建設的實踐探索,不斷推陳黨的政治建設的理論創新。
一是改變傳統“二合一”的提法,單獨提出“黨的政治建設”。我們黨歷來重視黨的政治建設,但縱觀歷史發展中的黨建傳統,七大首次將黨的政治建設居于首位后,我們更多沿用的是傳統“思想政治建設”二合一的提法。在之后的眾多學術研究中,黨的政治建設多被列入黨的思想政治建設之中,或被思想建設所遮蔽,或是被肢解歸并至其他各項建設研究中。在社會主義建設與黨的自身建設理論與實踐中,很多時候均將“思想建設”與“政治建設”合在一起,甚至被認為是一個整體。直到黨的十九大,首次將“思想政治建設”分為“思想建設”與“政治建設”,確立各自不同的范疇與內涵,厘清二者的區別與關聯,為調整黨的建設總體布局提供了科學依據,為新時代加強黨的政治建設提供了理論指導。
二是首次將黨的政治建設納入黨建布局并確立為統領項。改革開放之后,我們不斷構建并調整黨的建設的布局與體系,1987年黨的十三大召開,形成了“思想建設、組織建設、作風建設、制度建設”“四位一體”的黨建布局中,用制度建設取代了政治建設。在黨的十四大確立的“五位一體”的黨建布局中重現政治建設,但之后黨的政治建設就逐漸淡出了黨建布局體系。黨的十七大首提“反腐倡廉建設”,十八大將傳統的思想建設、組織建設、作風建設再加上反腐倡廉建設與制度建設共同構筑起了黨的建設“五位一體”的布局體系,直到2017年黨的十九大召開。黨的十九大重新將黨的政治建設提至首位,確立為統領項,在黨建布局中居于統領地位,與黨的思想建設、組織建設、作風建設、紀律建設共同構建了新時代“5+2”的黨建新格局。
三是調整黨的建設的思路重點。在黨的歷史上,我們不斷推進反腐敗斗爭與作風建設等,黨自身不斷得到凈化,執政能力不斷提升。但是在十八大之后,隨著全面從嚴治黨的鐵腕重拳,一系列的腐敗案件露出水面,眾多領導干部因為違背黨紀國法紛紛落馬,越來越多的問題接踵而至,中央高層與習近平總書記敏銳地意識到,黨內的很多問題表面上看是經濟問題,紀律問題,組織問題,作風問題等,但究其實質,很多問題的發生都是黨的領導虛化導致的,是黨的政治建設弱化產生的,要打造風清氣正,朗朗乾坤的黨內政治生態,必須強化黨的政治建設并且要作為統領項。從革命戰爭年代思想建設居于統領項,改革開放之后制度建設的不斷強化,再到今天黨的政治建設居于首位的布局確立,這些實踐探索深刻表明,黨中央在黨的自身建設問題上不斷思考,堅持問題導向,及時調整方向,聚焦產生根源,因此才能收到卓著成效。
四是黨的政治建設與其他各項黨的建設的關系。黨的政治建設與黨的思想建設、組織建設、作風建設、紀律建設的關系不是并列與被并列的關系,不是總與分的關系,而是統領與被統領的關系,黨的政治建設對于其他各項黨的建設發揮著綱舉目張的作用,具體而言,黨的政治建設是黨的思想建設的標尺,是黨的組織建設的閥門,是黨的作風建設的定星,是黨的紀律建設的風標,是黨的制度建設的核心。我們對于黨的政治建設統領地位的認識還要不斷深化,不斷聚焦到實現其價值統領、標準統領與效果統領上。
三、新時代黨的政治建設的強化路徑
加強黨的政治建設是我們黨不斷取得勝利的成功經驗,是推進黨的自身建設的永恒課題,是我們更好交上人民滿意答卷的必然選擇。加強黨的政治建設的路徑探索與思考:
首要任務是加強黨的政治領導,維護黨中央的權威。黨的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最本質特征,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最大優勢,十九屆四中全會將這一優勢列為十三個優勢的首位。黨員領導干部必須堅定“四個自信”,增強“四個意識”,做到“兩個維護”,在未來的社會主義建設乃至中華民族復興的進程中,黨的領導只有加強沒有削弱,黨政軍民學,東西南北中,黨是領導一切的,這一點絕不能動搖,這是我們取得各方面勝利的根本保證。
根本要求是嚴格樹立黨章黨規黨紀的根本遵循,清晰政治高線與底線。黨章作為黨內的根本大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是黨內法規的制定依據,是所有黨員干部行事為官的政治遵循。最典型如《中國共產黨廉潔自律準則》,為黨員干部標注了行為高線,而《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則為黨員干部劃定了行為底線,不論任何時候,都要牢記我們的第一身份是黨員,都要有心存敬畏,心系群眾,都要肩扛責任,腳踩底線,都要立黨為公,執政為民。
具體要求是黨員干部要堅定政治信仰,提高政治能力,鍛造政治品格。黨員干部必須堅定政治立場,牢固樹立共產黨人的政治觀念,在風險考驗面前擔當作為,不忘初心使命,永葆共產黨人政治本色。在具體工作實踐中,要不斷提升政治本領,以紀律規矩為行事的剛性約束,落實嚴肅黨內政治生活的各項規范要求,示范引領,從我做起,塑造充滿正能量的黨內政治文化,反對“山頭主義”、“個人主義”與“當老好人”等不良風氣與黨內文化。
重要支撐是不斷完善各項體制的建構。我們要將黨的政治建設與其他建設以及反腐敗斗爭有機聯動起來,形成加強黨的政治建設一整套有序、有效、相匹配的體制機制,如構建與加強黨的政治建設相匹配的組織領導體制機制,構建依規治黨與以德治國相統一的雙輪驅動機制,構建以黨內政治威權體系、文化體系與能力體系為基本要素的黨的政治建設體系等,才可真正收到實效,真正讓黨的政治建設成為黨建統領,發揮作用,保駕護航。
參考文獻
[1] 馬克思,恩格斯.共產黨宣言[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1.
[2] 毛澤東.毛澤東選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0.
[3] 習近平.把黨的政治建設作為黨的根本性建設[EB/OL].中國共產黨新聞網,2018-11-30.
[4] [美]沈大偉.中國共產黨:收縮與調適[M].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2008.
[5] [美]柏思德.回歸政黨:中國如何治理[M].上海:商務印書館,2004.
基金項目:文章系2019年度河北省社會科學基金立項項目“新時代黨的政治建設的理論創新與實踐路徑研究”的階段成果,項目編號:HB19DD002。
作者簡介:岳春宇(1976- ),女,河北張家口人,法學碩士,副教授,研究方向:黨史黨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