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豐羽 閔雪
摘要:“一帶一路”倡議為世界經濟的發展搭建了一個全新的平臺,也推動了世界文明圈的建設。將提升中國文化軟實力的研究放到“一帶一路”視域中,對于文化自信的增強、中國夢的實現和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構建具有深刻的價值意蘊。在當今國際競爭愈加激烈的時代,中國可以借助“一帶一路”這個國際新平臺,通過生產優秀文化產品、拓寬中華文化對外宣傳渠道、加強“一帶一路”人才培養等路徑來推動中華文化走向世界,進而提升我國文化軟實力。
關鍵詞:一帶一路? 文化軟實力 價值意蘊 提升路徑
中圖分類號:G1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349(2020)07-0237-02
在21世紀世界經濟格局發生重大調整、深刻變革的背景下,2013年習近平主席在出訪哈薩克斯坦、印度尼西亞時,以全球化為視角創新性地提出了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偉大倡議。自“一帶一路”倡議提出到其全面實施,沿線各國的經濟交流日趨頻繁、區域經濟合作成效顯著,為沿線國家地區的經濟發展提供了可行性路徑,得到世界各國的積極響應和高度關注。但經濟發展離不開文化的推動,中國文化軟實力是“一帶一路”推進的重要因素。因此,在“一帶一路”倡議中提升我國文化軟實力不僅有利于增強文化自信、為實現中國夢凝氣鑄魂,也有利于加快沿線各國不同文化間的深層次交流與對接,助力以文化交流為先導的經濟合作、政治協商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最終形成。
一、“一帶一路”視域中提升中國文化軟實力的價值意蘊
文化軟實力對于一個民族的生存與發展、一個國家開出的方案能否順利實施起著關鍵性作用。以“一帶一路”建設為平臺提升我國文化軟實力有利于加深民族認同感,提升文化自信;有利于推動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的實現;也有利于加快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構建。
(一)增強文化自信的必然要求
文化自信是文化軟實力的構成部分和重要體現,在當今這個國與國之間競爭較為激烈的新時代,一個國家如果沒有文化自信,就會被他國文化所殖民。
博大精深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使中華民族千百年來緊緊團結在一起、生生不息,是中華文化不斷發展壯大的母體,同時也積淀了中華民族最深厚、最深層的精神追求,是中國人民具有文化認同感和文化自信的根基。以共商、共建、共享為原則的“一帶一路”倡議帶著對古絲綢之路文化符號的印記,不僅喚醒了沿線各國的歷史記憶,同時也是對中華傳統文化的傳承及發展。而在此過程中越來越多的沿線國家及地區對中國本土文化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并產生了認同感,這就在無形之中提升了我國文化的吸引力和感染力,為文化自信注入新的力量,也為我國文化強國的建設凝氣鑄魂。因此,在匯聚不同文明的“一帶一路”倡議中提升中國文化軟實力,可以更快提升文化自信,增進我國同沿線各國的文明交流,在文化上形成共通、共鳴,并推進我國文化建設獲得更廣闊的發展空間。
(二)實現中國夢的題中之意
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是中國人一直翹首企盼的夢想和共同愿景,它的實現需要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相互促進、均衡發展。習近平總書記曾強調國家文化軟實力的提高關系到“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和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能否實現,因此,當前我國要實現“中國夢”,就必須大力提升文化軟實力。文化軟實力的提升是實現中國夢的內在要求。
1.文化軟實力為中國夢的實現提供精神力量
博大精深、源遠流長的中華文化是中國人民的驕傲與自豪,提升文化軟實力可以豐富人們的精神文化生活,且更加全面地展示出我國文化的獨特魅力,從而為中華民族的經久不衰和發展壯大提供豐厚滋養。同時強大的文化軟實力可以激發中華民族的創造力并凝聚中國力量,使廣大人民團結起來共同為中國夢的實現而努力。
2.文化軟實力為中國夢的實現提供動力支撐
新時代增強我國綜合國力,僅僅憑借經濟、政治、軍事等硬實力的提升是不夠的,文化軟實力也是一種生產力,能夠創造出大量的精神文化產品,從而拉動經濟增長,為我國綜合國力的增強提供物質保障,進而為中國夢的實現提供強大動力。
(三)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必然選擇
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是中國順應當今時代主題,堅持和平發展道路,對當前世界局勢和未來發展開出的中國方案,是我國文化軟實力最好的傳播話語。以“一帶一路”建設為平臺提升中國文化軟實力,則能使各種文明在國際交往及文化互動中相互吸引、產生共鳴,從而塑造一個以文化交流為先導而進行的經濟合作和政治協商的人類命運共同體。
“一帶一路”倡議以共贏為核心精神,塑造“共同體意識”,不僅為文化軟實力的發展凝聚互鑒互信的精神力量,也是中國同沿線各國共謀發展的堅實平臺,有利于促進沿線各國在經濟、政治、科技、軍事等不同領域的協同發展,真正實現各國互利共贏、共同發展。同時,“一帶一路”倡議把不同文化同沿線國家和地區的地緣政治視為平等,致力于構建一種不同文化能夠求同存異的“文化共同體”,這為文化軟實力的提升和創新指明了新的方向,可以借助“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地緣文化為文化軟實力的創新引進各具特色的地緣文化資源。因此,在“一帶一路”倡議中提升中國文化軟實力,不僅能夠增強我們自身文化的自覺性,也有利于打造文化共同體,進而構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人類命運共同體。
二、“一帶一路”視域中提升中國文化軟實力的路徑探析
當今世界格局正經歷著深刻的調整和變革,國家間的競爭愈加激烈,中國應適時抓住機遇,努力占據文化發展制高點,通過加強與“一帶一路”沿線各國人民的文化交流與合作,進一步提升中華文化的感召力和國際影響力。
(一)生產優秀文化產品,提升中華文化魅力值
大力發展文化產業,創造具有吸引力的優秀文化產品是發展對外經濟文化關系,展現中華文化魅力的重要方式,也是提升文化軟實力必須走好的關鍵一步。生產具有中國風格和中國特色的優秀文化產品,彰顯中國魅力:
1.文化產品的內容和立意要突出中國特色
一方面,可以通過對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優秀資源進行挖掘和轉化,從而使其滿足國內外文化市場的需求并代表中國走出國門;另一方面,可以創作大量反映當今我國社會發展特征及人民積極向上精神風貌的文化產品,向世界傳播中國能量。
2.文化產品的風格和形式要做到中國元素與國際潮流相匹配
一方面,在充分發掘、展現我國獨特文化魅力時,應盡可能降低、避免文化折扣帶來的不利影響;另一方面,需對我國文化產品進行適當包裝及修飾,盡可能貼近目標國消費者的喜好,縮小文化間的差異。因此,中國可以借助“一帶一路”這個國際新平臺,將生產出的具有中國特色、中國氣派的優秀文化產品輸出到世界各地,推動中華文化走向世界并以其獨特的文化魅力感染世界。
(二)拓寬對外宣傳渠道,增強中華文化傳播力
宣傳渠道承載著傳遞宣傳內容的作用,是連接宣傳主體與宣傳對象之間的重要通道。“一帶一路”倡議作為當前我國文化對外傳播的最大國際媒體交流平臺,如何借此平臺拓寬中國文化的對外宣傳渠道,加強與世界各國的互動交流,對于我國文化軟實力的提升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一是增強與沿線各國媒體、機構的交流合作,構建立體化國際傳播網絡。如增加我國媒體同沿線國家媒體電臺的項目合作,建立海外調頻電臺,擴大“一帶一路”全媒體覆蓋網范圍;大力發展網絡電視,提高沿線節目的落地程度。
二是積極開展多種多樣的活動,提升我國文化傳播的深度和廣度。積極開展多種多樣的國際文化博覽會、絲綢之路國際藝術節及商務洽談活動等,全面提升我國文化在沿線傳播的深度和廣度。
三是提高國家機關人員尤其是外交機構人員利用新媒體的能力。加強同各國政府部門及民眾的互聯、互通。政府部門及其地方機構可通過微信、微博等新媒體平臺發布外交信息,推進本國政府、本國網民、他國政府、他國網民等多主體間的互動和交流,從而擴大本國文化的傳播范圍及國際影響力。
(三)集中智力資源,加強“一帶一路”人才培養
人才既是多樣性文化的創造者與傳播者,也是提升文化軟實力的一個重要因素,因此在“一帶一路”倡議下,培養一批高素質、跨領域、跨文化的新型人才是促進我國文化軟實力發展的關鍵。
一是依據“一帶一路”文化人才管理機制,培養有針對性的文化人才。如:對“一帶一路”建設中重點發展的文化產業領域進行精準人才培養;實施緊缺人才培養引進計劃、絲路語言人才培養工程等。
二是了解各國本土化人才需求情況,注重對本土化人才的培養。“一帶一路”倡議為我國文化人才隊伍的建設提供了更加廣闊的平臺,有利于根據不同國家對我國本土文化人才的需求情況,為沿線各國培養出了解我國本土文化的“中國通”,使中國的本土文化更好地融入沿線各國的文化。
三是加強智庫交流,培養精通中外文化且具有國際視野的跨文化人才。隨著當前“一帶一路”中越來越多的文化企業“走出去”,培養一批促使我國跨國企業與沿線國家本土企業順利對接的跨文化人才迫在眉睫。可通過設立文化產業、民族習俗、社會政策等各自獨立而又相互聯系的小模塊智庫對話模式,加強各領域跨文化人才的交流互動,盡快培養出具有戰略思維和全球視野的國際化人才。
三、結語
伴隨著“一帶一路”倡議的不斷推進和實施,中國與沿線國家地區的經濟貿易合作穩步開展,人文交流日益密切,在此基礎上中國文化軟實力的建設迎來眾多契機。它的出現對于我們增強文化自信,建成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都具有不可替代的現實意義。同時,它不是我國的一國之策,而是沿線各國的共同發展之策,有利于尊重沿線各國的歷史文化并逐步增進互利互信,從而塑造一個不分你我的世界文化格局。
參考文獻:
[1]李希光.“一帶一路”文明圈建設路徑[J].人民論壇,2016(15):86-89.
[2]呂松濤.中國軟實力國際影響力提升研究[D].濟南:山東大學,2018.
[3]劉耀中.“一帶一路”倡議背景下中國文化軟實力的建設研究[D].南昌:南昌大學,2018.
責任編輯:景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