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存貴
關于立德樹人,教育人應該耳熟能詳,這是十八大提出的教育根本任務。但對于何為“立德樹人”,“立德樹人”為何,以及如何“立德樹人”,不同的人對它的理解則不同。
“立德樹人”從字面上理解為:立德和樹人。何謂“立德”?意思為樹立德業。《左傳》載:“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雖久不廢,此之謂不朽。”人生最高的境界,是立德有德,實現道德理想,其次是事業追求,建功立業,再次是有知識有思想,著書立說。這三者是人生不朽的表現。“立德”居于人生三不朽之首。
何謂“樹人”?意思是培養人才。《管子·權修》載:“一年之計,莫如樹谷;十年之計,莫如樹木;終身之計,莫如樹人。”青少年時期,是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時期,“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非常重要。
立德樹人內涵非常豐富。立德樹人要 “立什么德”?要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進行愛祖國、愛勞動、愛學習的“三愛”教育以及人文、審美素養的培養等等。立德樹人要“樹什么人”?根據新時期的特點,就是要培養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較高的科學文化素質、健康的身心、良好的審美情趣。同時,要突出強調使學生具有中華文化底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和國際視野,成為社會主義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
“立德樹人”為何? 國無德不興,人無德不立。無論是“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還是人生的“三不朽”;無論是“成人比成才更重要”,還是“做事先做人”,這些都首先強調的是“德”。道德之于個人、之于社會,都具有基礎性意義,做人做事第一位的是察德修身。“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始終是教育的永恒主題和根本問題。教育具有基礎性、先導性和全局性的功能。在某種程度上講,立德樹人是對“培養什么人”“為誰培養人”以及“怎樣培養人”的一種積極回應。
學校如何“立德樹人”?一要堅持德育為先。“德為才之帥。”德育為先,要在繼承的基礎上創新。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教育全過程,把理想信念教育作為教育核心價值觀的重中之重。二要把深化課程改革作為切入點。課程是教育思想、教育目標和教育內容的主要載體,集中體現國家意志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學校教育教學活動的基本依據,在人才培養中發揮著核心作用。課程改革是人才培養體制改革的關鍵,牽動著學校教育的全面改革。只有通過進一步深化課改,才能真正有效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三要堅持培育學生的健全人格。要培養學生積極的心理品質和樂觀向上的品格,學會創造幸福,分享快樂。關注學生的內心世界,塑造學生純真完美的心靈。要激發學生的生命活力,把學生的發展從知識層面提升到生命發展層次。四要堅持正確的教育價值觀。在“為每個學生提供適合的教育”的價值觀引領下,我們要在堅持高學業水平的同時,加入特色、多樣、選擇和適合這些理念,以構成一個相對完整的教育質量觀。
(作者為南京市中華中學上新河初級中學書記、江蘇省特級教師)